經濟時評:被聯想重新定義的國際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6:2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國際化不等于重商主義,更不是單邊主義。如果沒有聯想的案例,這個簡單的道理似乎也很難讓人接受。近期,聯想以活生生的市場實踐更新了中國企業國際化概念,為中國企業向跨國公司升級的前景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3月31日,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宣布與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通用大西洋公司和新橋投資集團等全球三大私人股權投資公司達成了協議,三家機構將向聯想集團提供3.5億美
此次交易的細節引人深思。根據投資協議,聯想集團將向三機構發行共273萬股非上市可換股優先股,以及可用作認購2.37億股聯想集團股份的非上市認股權證。據介紹,這些優先股將獲得每年4.5%的固定累積優先現金股息,并可在第七年后轉換成超過10億股聯想集團普通股或被贖回。 三大機構均表示入股的原因是看好聯想集團的前景。投資消息公布之后,聯想集團的股價立刻走高,一度上漲了7%,全天上漲的幅度也高達近4%。股價的表現似乎證明了三大機構的表態屬實。但結合投資協議中誘人的優先股條款來看,三大機構事實上是拿到了一只包賺不賠的“鐵飯碗”。 顯然,股價反彈的原因不在于三大機構選擇入股的態度,而在于其選擇入股這一事實本身。無論代價如何,這三家著名的國際職業投資機構如今成了聯想集團并肩作戰的伙伴。 去年12月9日,聯想集團在宣布收購IBM PC業務的消息后,股價就跌去了近4%。其間,海外媒體的報道中對聯想集團的國有企業角色進行了大肆渲染,美國監管當局以安全為名對并購交易進行了審查,競爭對手們也紛紛開始游說IBM PC的老客戶,少部分IBM PC的職員也選擇了離開。 在股價的漲跌以及形勢的起伏之間,三大機構的入股是一個重要的變量。市場選擇的變化過程也使得聯想國際化所面對的困難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呈現。 無疑,這種困難不僅僅是獲得品牌認同或者保持質量技術水平這一層面上的,更在于整合IBM PC全球網絡過程中必將遭遇到的各色貿易壁壘、進行國際運營的經驗以及完成整合的實力等深層次的東西。股價在三大機構入股之后迅速上升,這表明聯想的選擇有利于克服這些困難。尤其是對于IBM PC的整合重組工作來說,三大機構的經驗和資源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妨來梳理一下聯想國際化的新圖景。在產品方面,擁有了IBM領先的Think系列品牌及相關技術;在布局方面,將整合IBM在全球的PC營銷網絡;在聯想集團股權結構上,形成了聯想控股、IBM和三大機構共同主導的股權格局,并且后兩者的股份之和已經接近25%;在公司治理結構上,IBM和三大機構將占去新聯想12個席位中的近半數位子,并且由來自IBM的沃德擔任新聯想的CEO;在直接融資渠道上,聯想集團除了繼續發揮香港上市的條件之外,新聯想還將謀求在紐約上市,隨著整合的深入,新聯想登陸全球其他資本市場的可能性也很大。 從這個圖景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家國際化的中國公司的形象,而不再只是看到一家中國公司的單向度的“國際化”。聯想不僅僅在產品、營銷網絡等方面實現了國際化,并且在股權結構、融資渠道和戰略伙伴等深層次方面也實現了國際化。 這種國際化不再是重商主義意義上的把產品賣給外國人、把金銀換回本國的“國際化”,而是通過與國際伙伴和國際市場的融合后的國際化。在重商主義主導的單邊國際化進程中,我們既看到了中航油等國有壟斷者的挫敗和彷徨,也看到了長虹的巨額海外“壞賬”以及全球第一的被反傾銷貿易額。 毋庸置疑,聯想國際化的路子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并且其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IT行業高度開放的特征以及全球IT業迅速演化的結果,不能被其他行業所完全復制。但在打破重商主義桎梏這一點上,聯想的嘗試無疑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