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定位是國資委擺脫目前尷尬的最好方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2日 18:38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賀軍 越來越多的批評與指責并沒有影響到國資委的強勢。近日,有消息稱國資委正在醞釀建立國有資本金預算制度,試圖掌控5000億元央企利潤。對國資委在管人、管事又想管錢的“擴權”行為的批評達到了頂峰。對此,中央企業和財政部都明確地表示了反對意見。
作為改革的產物,國資委推進改革所受到的攻擊為何如此之大?筆者認為,簡單的批評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對公共政策問題來說,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在約束條件下如何解決問題。 筆者曾指出,國資委的問題實際上是定位問題。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日前也感嘆,“目前國資委是站在一個十字路口”,這應該看做是國資委承認自己面臨定位問題,需要重新進行選擇。 國資委定位問題的核心在于,它把國有資產管理者和政府機構兩種角色混在了一起。前者是國有資產大股東的受托人,而后者是政府行政機構。從國資委建立的初衷來看,它的使命是把國家的這塊資產看好、經營好。這樣,國資委就應該是央企的“老板代表”。只要是有利于保值增值,實行資產重組、并購、資產出售等,都是“老板代表”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央企老總抱怨“國資委隨隨便便就劃走了我們幾個億”的話就站不住腳了——我是你的老板,只要有需要,為什么不能拿幾個億? 問題的關鍵在于,國資委現在有較強的動機去演變成一個政府機構。國資委的組成人員絕大部分來自政府機關和國企,屬于官員系列。他們既缺乏市場運作的經驗,也缺乏市場運作的動機。向政府機構演化,獲得更大的權利,正是他們樂于做的。而作為政府機構,是不能干預企業的具體運作和管理的。 國資委的態度是兩者得兼。于是,他們的“擴權”既得罪了政府機構,也開罪了中央企業。所以,國資委應該迅速調整定位,選擇一種最能體現國資委定位的方向。筆者認為,國資委應該做一個單純的資產管理者,做好自己的生意,而不是去琢磨權利和在官員系統中晉升。這個選擇也許很難,需要國資委舍棄很多東西。但與未來的生存發展危機相比,現在的放棄是值得的。 在探討公共政策問題時,我們千萬不要忘了約束條件。國企的深化改革,有著國資委難以超越的地方,還有待于更深層次的制度性改革。從這個意義來看,國資委能夠騰挪的空間有限。 還有一點必須澄清的是,千萬不要把大型國有企業的利益等同于國家利益。從實際情況看,國企的利益首先是集團利益,其次才是國家利益。搞清了這一點,國資委才會知道應該如何來對待國有企業。 作者系安邦集團高級分析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