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金融》2005 > 正文
 

充分就業與構建和諧社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1日 20:12 《中國金融》

  夏杰長 馮彥明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下稱《決定》)在規劃、部署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任務時,提出了—個全新的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其中,實現充分就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

  充分就業就要體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根據《決定》有關論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是全體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是穩定有序、安定團結、各種矛盾得到妥善處理的社會。由于各盡其能是社會充滿創造活力的前提,各得其所是社會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的基礎,也只有利益關系得到有效協調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有序、安定團結,社會的各種矛盾才能得到妥善處理,因此,全體人民的“各盡其能、各得其所”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點。而按照一般的理解和解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就是全體社會成員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能位相適、按勞取酬。因此我們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實現了充分就業的社會。

  充分就業包括兩層含義,一個是從數量上看,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工作;另一個是從質量上看,每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是有機聯系的兩個方面。在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戶口制度、人事制度、勞動工資制度等把每一個人固定在某一崗位上,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現象。這雖然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有工作,但顯然不能算是充分就業。我們這里所說的充分就業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政府與市場的共同作用所達到的社會全體成員的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能位相適、按勞付酬。這實際上就是我們一再提倡但從來也沒有真正實現過的按勞分配。因為我們過去所理解的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的量分配社會產品。其實,按勞分配應是質與量的統一,而且按勞動力的質分配是按勞動力的量分配的前提。按質分配就是按照勞動者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分配給適合他們的職業——各盡其能,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按勞動力的量分配就是按每個勞動者實際提供給社會的勞動量的多少分配社會產品——按勞取酬。實現按質分配的前提條件就是勞動力的完全自由流動,每個人都選擇適合于自己、最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職業和行業。實現按量分配的前提是公開、公平的競爭上崗。在這樣一種就業和分配制度下,就業者個個心情舒暢,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就業者的利益矛盾得到有效的協調,社會必然是和諧的。

  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離和諧社會的距離

  我們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之一就是認識到了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蓬勃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時也出現了城鄉及地區差距擴大、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所有這些差距和不協調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利益的多與少的問題。但實質上是就業機會的問題,現實的各種社會矛盾可以說都是由就業機會不公平引起的:城鄉和地區的差距在于就業機會的差距,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在于就業機會的不均等,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原因也在于國家重視經濟投入而忽視了社會、文化的發展。200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理順分配關系、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作為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其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多種途徑,但不能不說就業才是最好的保障;理順分配關系要求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機結合起來,而就業是按勞分配的基本前提;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不僅要求多投入物力、財力,更要求多投入人力。因此,所有這些解決措施無不與就業有直接的關系。

  從目前的失業情況看,從1999年至2004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1%、3.1%、3.6%、4%、4.3%、4.3%。這一數字表面上看不算高,但實際上很不準確,也就是說被低估了。因為我國當前所采用的是城鎮登記失業率統計,只有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登記的符合失業條件的人員才被統計為失業人員,沒有登記的不統計為失業人員。而且這個統計數字只針對城鎮,不包括農村剩余勞動力,也不包括農村進城務工的勞動力,此外下崗職工也不被計算進來,因為下崗職工并沒有與所在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因此,還可能存在登記失業人數和實際失業人數有一定誤差的情形。也就是說,城鎮實際失業人數可能要比我們公布的統計數據大。

  分析城鎮就業形勢時還應看到,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仍未完成,特別是像國有銀行這樣的“就業大戶”,還存在著大量的富余人員,經營效率低下。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五年過渡期的結束,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國有企業會進一步削減職工人數。此外,政府機構(包括政府機關及一些事業單位)改革還未見明顯成效,機構臃腫、人員膨脹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隨著機構改革的進行,政府機關的大批冗員會被裁減。因此,城鎮失業人數還會繼續增加。

  從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來看,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越來越依賴于非農就業的工資性收入,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還將進一步加快。有關資料顯示,2002年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1.5億人,2003年進城務工的農民超過一個億,預計今后幾年農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如果把農村富余勞動力也算作失業,再加上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我國的實際失業率要比我們估計的嚴重得多。

  為了解決失業問題,很多人提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辦法,要求我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7%以上。遺憾的是,這一辦法的效果越來越有限。國際上分析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關系的方法一般采用就業彈性這一指標。按照國際慣例,經濟增長一般伴隨著就業的增長。但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呈現出波動不定且總體明顯下降的趨勢。從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平均0.34(扣除1990年的異常變動)降到90年代以后的0.118,下降了65.3%。這表明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收能力在逐步減弱,因而單純依靠經濟增長來解決就業問題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不僅如此,單純強調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而這也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需要解決的矛盾之一。

  把充分就業當作構建和諧社會

  的頭等大事來抓

  充分就業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且經濟增速較快,勞動參與率很高但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下降,經濟增長率較高但經濟結構不協調,缺乏現成、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更要求把解決失業問題當作構建和諧社會的頭等大事來抓。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千方百計在擴大就業的基礎上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率。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我們不僅要保持經濟的增長,更要在擴大就業的基礎上保持經濟的增長,不能增加就業的經濟增長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對各級領導干部的考核,不僅要看其產值增加了多少,更要看新的就業崗位提供了多少。

  其次,繼續適度保持財政對基本建設和固定資產項目的投資,創造新的就業崗位。1998年以來,我們通過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緩解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度過了通貨緊縮的困難時期,也為全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我們提出今后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財政投資的迅速減少。在民間投資沒有顯著擴大的情況下,財政投資的乘數效應既是保持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政府創造就業機會、減少失業的必要保證。

  再次,繼續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發展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不斷提高全民素質。應當承認,我們相當一部分人員失業的原因在于自身的素質問題,而自身素質低除了自身的原因外,還在于國家提供的教育機會不夠,特別是存在著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教育機會的不公平、不平等。教育部部長周濟最近表示,教育公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教育部門要把怎么樣處理好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教育公平之間的統籌和協調,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來抓。教育部2005年將會在以下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對農村家庭貧困的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即免除雜費、免除書本費,并對住宿生實行生活補貼。二是加大對高校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讓通過考試進入大學的孩子們不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另外,還應創造各種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者和再就業者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責任編輯 趙雪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愚 人 節
整蠱先鋒幽你一默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