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改擱淺反思利益暗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0日 06:51 中國青年報 | ||||||||
之間 公車改革正在成為一場全國性的運動的時候,車改先行者的浙江省卻于本月初宣布暫停車改。(3月28日《南方都市報》) 據悉,有關部門對本次車改擱淺的原因諱莫如深,沒有統一說法。細讀報道中各方
真是越想越意味深長。一方面,車貼標準差別很大,不少地區僅車貼一項,就遠超過公務員工資,老百姓對此意見非常大。可即便如此,某些單位的“一把手”仍然不滿足,仍然成為車改的阻力,為什么? 筆者認為,這一事件凸顯出當前某些公務人員在正常收益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利益暗礁”———雖然車貼已經遠遠超過工資,但肯定比車改前所獲得的利益少。否則,“一把手”拿到的車貼甚至是一般辦事人員的10倍以上,高興還來不及,怎么會反對? 任何工作,在“明利益”之外,都會有一些潛在利益。作為掌握公共權力、公共資源的國家公務人員,更不例外。但是,作為國家公務人員,這些潛在利益不宜直接體現在物化層面上。如果某項職務,在意味著一份數目清晰的薪水同時,還意味著一份數目模糊卻很具體,而且還遠遠超過正常收益的潛在利益,將不利于形成清正廉明的政治局面。 甚至,這種“利益暗礁”正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在當前的公車使用方面,就存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暗礁”。 有資料披露,目前我國的公車浪費現象十分驚人。調查顯示,一輛公務車每年的運行成本至少在6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公務用車成本普遍在每公里6~8元之間,而市場運營轎車每公里成本僅0.7元左右。地方公車消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間,有些地方甚至更高,很多地方財政不堪重負。但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進行的車改,卻鮮有“成功經驗”———即便為了車改,給官員的“車貼遠遠超過了工資”,甚至到了“變相腐敗”的地步,但車改仍然舉步維艱,讓人一聲長嘆。 當然,對將“車貼遠遠超過了工資”現象稱作“變相腐敗”,我是不大同意的。因為有不少數據表明,車改畢竟節約了成本。如杭州市江干區的數據表明,實行車貼后,“全區平均節約率在43.5%左右”。 曾有調查數據指出,在公車使用中有一個“1/3定律”,即“辦公事占1/3,領導干部及其親屬私用占1/3,司機私用占1/3”。顯然,每一次“私用”的過程,不僅是一次腐敗的“實踐”,也都可視作“培養”干部及其親屬腐敗意識的過程———這是腐敗意識的“固化”和累積。這種累積不僅是無形的意識,也形成了有形的“利益暗礁”。或許,這正是車改在各地不同程度受阻的共性原因。 因而,公車改革,不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有個原則問題在其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