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陡然失速 是偶然還是必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7日 11:0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在海關總署發布不久的2005年1-2月中國對外貿易統計數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進口陡然失速了。 本來,近兩年中國對外貿易的突出特點是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然而,今年頭兩個月進口增幅連續縮小:1月進口額442.6億美元,同比增長23.9%,比2004年全年增幅小6.1個百分點;2月進口額399.2億美元,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9.8%。1-2月合計,出口952.8億
2月進口負增長不可忽視春節因素的影響。除夕至元宵(2月8日至23日)期間,我國制造業絕大部分生產活動停頓,對初級產品和資本設備的進口需求隨之暫停了兩個星期。但春節假期畢竟是臨時性因素,主要原因還在于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顯現、前期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國際市場價格高漲遏制初級產品進口等。 初級產品貿易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正日益增大。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昔日作為初級產品凈出口國和制成品凈進口國的中國已成為初級產品凈進口國,初級產品進口額逐年高漲。 初級產品進口已經成為進口總額增幅的決定性因素。2003年制成品進、出口分別增長38.3%和35.9%,初級產品進、出口分別增長47.7%和22.0%;2004年制成品進、出口分別增長30.6%和37.0%,初級產品進、出口分別增長61.2%和16.5%。 初級產品進口增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內經濟增長和國際市場行情,越是國內經濟增長形勢良好的年份,國內對初級產品需求越高,初級產品進口額增幅越大,初級產品貿易赤字越大;國際市場價格適度上漲將推動初級產品進口金額上升,但如果國際市場價格上漲超過國內企業承受能力,國內企業將更多地轉向品位較低但供給更為可靠的國內原料,或是調整進口商品結構,減少進口經過初步加工的原料(如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增加進口完全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如原油)。 2005年1-2月,我們看到的正是宏觀調控效應和國際市場主要原料、能源價格失控遏制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宏觀調控效應自不待言,國際市場行情對國內進口需求的遏制和需求結構的調整也表現得極為充分。以石油產品為例。新年伊始便再度猛漲,1月2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油價逼近50美元/桶的心理大關,至此,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已上漲14%,比去年同期高42%。2月23日,紐約市場4月交貨原油期貨收盤價高達每桶51.175美元,為2004年10月29日以來最高紀錄。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原油出口下滑到歷史最低點,國產原油更多的轉向國內市場,同時原油進口在1、2月份同比分別下降24.1%和12.7%,實在是理性的反應。 與此同時,我國還調整了石油產品進口結構,更大幅度地減少了價格昂貴的成品油進口而轉向原油進口,同時國內煉油廠也開足馬力生產。雖然中國國內成品油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根據路透社發布的對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油等主要成品油的計算數據,進口與國內煉油廠的產量相加,顯示中國2月份的成品油需求量同比增長了5%左右;原油進口環比也出現了反彈,1月原油凈進口僅730萬,為14個月來的最低值,2月原油凈進口回升到1030萬噸,但成品油進口量卻大幅度下降,而國內煉油廠1-2月日加工量超過580萬桶,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進口商品結構的這種調整,必然導致我國進出口統計中進口金額增幅下降。 其他主要進口初級產品也顯示出了同樣的趨勢:1月,我國鋼材進口192萬噸,同比下降40.8%;2月,大豆進口同比下降12.2%;鋼材進口同比下降46.9%;陰極銅進口109379噸,同比下降28%。在國際市場鐵礦石一舉漲價71.5%之后,相信國內鐵礦將獲得更多的主顧。 前期過度投資形成的產能相對過剩是導致進口下降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在前兩年的投資高增長期間,我國許多產品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躍居世界前列,如大豆壓榨加工能力。但隨著“有保有壓”的緊縮政策出臺,有些產品國內需求有所下降,增加的產能與下滑的國內需求結合,必然導致出口激增而進口下降。大豆進口下降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還有一些商品進口下降時因為國家調整了進口政策。如前兩月汽車進口1.4萬輛,同比下降近60%;主要原因是今年4月1日后要實施汽車品牌銷售,去年年底進口車基本都賠本經營,在存在政策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一些進口商不敢批量訂貨。 盡管前兩個月的進口增長失速確實引人注目,但這決不意味著全年外貿也將呈現這樣的特點,而是更有可能相反。因為春節、政策調整都畢竟只是臨時性因素,國民經濟、特別是投資的快速增長將拉動進口增幅回升。 (梅新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