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溫州鞋被扣的經濟解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3日 16:0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3月22日,商務部召集國家有關部委、中國皮革協會、溫州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等單位在北京召開會議,對3月12日溫州鞋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被稅警查扣的事件進行研討,并就如何保護商人的自身權利等系列問題進行了“會診”。 相關救助舉動一方面表現出了各方對于中國商人利益的深切關注,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商務部等機構對于處理國際經濟糾紛有了更多的經驗。
市場從來都是學習市場經濟者最好的老師。在溫州鞋起伏坎坷的市場史中,來自市場的警告構成了一冊內容豐富的“市場通鑒”,其中甚至有火的無情,也有暴力的殘忍。可喜的是,在最新的俄羅斯這一子篇中,依稀可以看到不幸正在逐漸終結的征兆。 首先可以注意到,在這次事件中,顯然不存在俄羅斯制鞋業抵制中國低價產品的背景,與去年9月17日發生在西班牙小城埃爾切的“燒鞋事件”并不一樣。其次,這次事件也并非俄羅斯外貿部門為打擊傾銷所采取的行動,又與眼下歐盟正在醞釀的中國鞋反傾銷舉動有所不同。 從公開的信息來看,這次事件根源于部分溫州鞋在俄羅斯海關清關的環節。由于俄羅斯海關的低效率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考慮,一些中國商人借助俄羅斯的各種清關公司來完成清關。這些清關公司良莠不齊,在辦理手續過程中存在一些違反當地法律的問題。我國駐俄使館已“要求俄方正視灰色通關經貿活動的現實”。 此問題顯然有別于彼問題。雖然如此,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可以看到溫州鞋各次海外遭遇的共同之處——那就是低成本的問題。在燒鞋事件和反傾銷事件中,直接的原因是溫州鞋的低價問題,但根據市場的常識,長期來看,低價格的背后無疑就是低成本。 在俄羅斯扣鞋事件中,雖然沒有直接涉及價格和成本的問題,但俄羅斯法制不健全帶來的經營風險以及官僚腐敗帶來的低效率最終都會轉化為成本問題。根據溫州商人反映,近年來已發生數次俄羅斯官方扣鞋事件。部分溫州商人因此撤出了俄羅斯,轉戰東歐等地。 既然有了前車之鑒,為何還有商人不吸取教訓,將此風險核算入成本后選擇用腳投票呢?顯然,精明的溫州商人并非沒有算這筆帳,支持其與高風險共舞的,正是低成本帶來的“高收益”。但這種利益無疑是變動的,一旦扣鞋的次數增加,罰款等處罰措施加強,所謂的高收益將蕩然無存。 眼下,政府各相關部門正在努力想法救助。不幸的是,溫州本地媒體又報稱歐盟正在醞釀針對中國鞋的反傾銷措施。顯然,一旦措施出臺,商務部又得進行再次的應對。同時需要看到,近期隨著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商務部已經異常繁忙。說到底,這些活動都在分散國家寶貴的經濟外交資源。這當然也需要計算到我們為低成本出口商品所付出的代價中去。 多年來,中國的低價出口商品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溫州等地也成為低價出口品的集中產區。這些成就讓我們對比較優勢原理有些深信不疑。但上述地嚴峻現實似乎表明對比較優勢原理的理解存在偏差。如果在低成本的方向上一條路走到黑,后果是很不美妙的。 溫州的一些鞋商已經走出了一條修正之路,那就是既利用本國的低成本優勢,但同時也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國外開設自己的專賣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這個重新理解中國的比較優勢的關鍵時刻,我們有理由對溫州商人和對市場保持信心。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在國內分別發生過幾次火燒“溫州鞋”的事件。其中有憤怒的消費者燒的,也有溫州人自己燒假冒鞋的。在解決質量這個市場要件的問題上,溫州商人已經借助市場力量給出了完美的解答。如今,在解決重估成本,按國際規則出牌的問題上,相信溫州商人也會有上佳的表現。 無論是“燒鞋”還是“扣鞋”,未嘗不可都理解為市場的無形之手在發力而已。既然是市場的事,那就沒理由不相信商人們的應對能力。關鍵在于任何人都不要掩蓋或者曲解這些市場信號。(南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