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關乎國家公信力 英國女王也得跺三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13:55 青年參考 | |||||||||
王安 三歲小兒都知,偷東西不是好孩子。 楊秀珠乃前溫州市副市長,撈了一大筆錢帶著全家跑美國繼續她的房地產生意去了,據說涉案資金達2億元。戴先生是唐山市開平區一個局的副局長,他偷了幾十輛自行車倒賣
楊與戴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二人都是官員,二人都偷東西。二人不同的是,楊的偷盜行為大多不直接觸及個人,就是損害到個人,比如拆遷,有政策的大帽子和政府行為的外衣;戴則不同,偷到那自行車算上個家產的窮人家,定招大恨。 官員的失職行為一般不會招來大恨。2003年8月,南京市玄武門地段以1.48億元的價格招標出讓,近日又被政府用1.8億元收回,今后可能用作公共綠地。有人歡呼政府還綠于民,也有人提起問責制,這3200萬元的損失得有人負責。問責是應該的,但還有另一種辦法不用擔責,就是行政命令原價收回,最多另許好處。原價收回就是政府偷開發商的錢,開發商的前期投入和資金利息損失自家背吧,自認倒霉吧;而另許好處就是慷國家之慨,拿老百姓的錢去結歡開發商——里外都是偷。甚至還可以更惡,惡得還有法律配合:用各種手段讓開發商開發不成,破產關門法院強制拍賣,最后原價甚至低價把土地乖乖交出來——這回就是搶了。 以此看來,損失3200萬元固然是損失,但如果用行政命令玩黑的、玩惡的,損失就更大,甚至無法計算——政府的公信力值多少錢? 什么是公信力?公信力就是一個機構或企業沒有法外之力,不敢歪著斜著亂趟別家的園子,只好按規矩走路的樣子。 按咱的概念,政府與企業不是平等的。1999年,香港政府試圖提前收回香港電訊的獨家經營權,香港官員怎么做的?拿錢說話唄——在這里,不存在官方原本的高高在上的優勢,雙方只能按同一個規矩辦事——不知官員是否想過黑招、惡招? 規矩積累規矩,方成就公信力。云南紅塔集團董事長武克剛講過小倫敦的故事。當年英國貴族和新生的資產階級激烈對抗的時候,資本家用60萬英鎊在倫敦一個貧民區里向女王買下永久自治權,建立了工商組織,就是小倫敦。今天,如果英國女王要走進小倫敦,須拿權杖在小倫敦的街口跺三下,待小倫敦的市長出來詢問,待小倫敦的議會批準后,女王才能進入。在這里,沒有上下級之別,只有規矩。 從大處來說,南京市政府花錢買回玄武門地段,確實比問責官員更有意義——問責解決的是個案的失職和偷盜,公信力卻是關乎宏觀的國家效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