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一號泛化更需理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2日 07:36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本報評論員 一孔 明天,是國家質檢總局針對“蘇丹紅一號”下達監(jiān)管急令的滿月之日。 多年前就被確認為致癌物的“蘇丹紅一號”,似亂麻一團,又似百年枯藤,正纏纏繞繞地羈絆著人們對各類食物的疑慮、對生產廠商的信任以及對自身健康的隱憂。
這一個月中,在媒體及各部門的關注下,從肯德基連鎖店中“涉紅”食品的增多,到泡面、熟肉、辣椒粉、色拉等數以百計含有“蘇丹紅一號”產品的出現,社會生態(tài)鏈中的弱點顯露無遺:比如,對食品安全法及完善食品準入制的迫切呼喚;比如,對容易接觸而又威脅生命的致癌物亟須廣而告知;再比如,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無意中使用“蘇丹紅一號”的制造商?這些都是發(fā)現“蘇丹紅一號”泛化之后又一次有些振聾發(fā)聵的聲音。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些媒體的發(fā)問、公眾的疑問、社會的追問,或許還有廠家的自問———到底我們身邊還有多少“蘇丹紅一號”產品,到底我們身邊還有多少類似“蘇丹紅一號”產品?沒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因為答案之前沒有規(guī)則。 中央電視臺有個家喻戶曉的重點欄目《每周質量報告》,每星期都要從日常生活中,選擇一些人們難以離開的柴米油鹽等,作一番暗訪或調查,披露出大量鮮為人知的黑工藝與毒食品。這些問題的披露雖然一時廣為震驚,但并未影響到人們對同類品的購買或食用———當然,這里不是菲薄《每周質量報告》的權威性或可看性,而是想表明消費者理性的態(tài)度。 記得2003年抗擊非典之初,“疑非”一幕常現于身邊,咳嗽、發(fā)熱者被誤認為非典患者也有發(fā)生,經過各種信息的公開與多種方式的引導,最終使謠言、慌亂、誤解消失于國人同樣的理性態(tài)度之下。這種理性是一種劫難之后的寶貴經驗,當然,它也是一種財富。在對待愈來愈多的“蘇丹紅一號”產品時,這種理性更是可以支取的,而不是事件之后簡單地進行疑慮和隱憂。所以,理性又是最大的社會規(guī)則,有了規(guī)則當然就有了答案。 民以食為天。隨著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涉紅”產品肯定會愈來愈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種主要用于增色的染色劑在理性的規(guī)則面前將原形畢露。可以預見的是,有了泛化的理性后,沒有人會望“紅”卻步。相反的,在政府迅速反應與廠商自糾的同時,我們仍然應當心懷期盼,其中當然還會包括對食品安全法規(guī)的建立或完善,也當然包括對出賣“涉紅”產品的合理索賠。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放開肚皮吃下饕餮大餐。 作者為本報編委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