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柏教授:知識產權大棒 并不可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11:15 中國消費者報 | |||||||||
中國消費者報 侯志鴻 陳昌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教授,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我國首批知識產權研究專家。陳教授1983年開始研究知識產權,是我國首批專利代理人,1985年由國家教委公派赴日本東京大學研修知識產權,1992年赴美國進修高級工商管理。1996年任北航管理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7月任北航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年1月兼任
知識產權將是關鍵的利潤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大家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是過度保護;也有人認為保護不夠。您認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現狀到底如何? 陳昌柏: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建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總共才20多年時間,但發展得很快。中國人起初對知識產權這個詞匯十分生疏,是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發展起來的,他們說中國要開放,就首先要保護他們的科技成果。1983年起,實行知識產權制度實際是為外國人設立,本國沒有多少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產品,實際上是屈于國外的壓力,保護國外產品在本國銷售不受影響。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特別是在加入WTO長達10多年談判的過程中,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已經基本完備,20多年走了一些國家差不多100年的路。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知識產權是一種財產權,它將是未來新經濟中最為關鍵的利潤來源。隨著技術的發展,資本和資源的定義最大限度地轉向了知識財富,使知識產權比任何時候更加被看重,在一些高科技產業中,知識產權資產的價值甚至超過了80%,比如微軟公司,生產一張光盤就能賣5000元,比印鈔票還快。神舟飛船技術系統所涵蓋的技術知識產權數不勝數,不僅包括上面所說的農業方面,還有經濟生活等許多其它領域。預計由神舟飛船所引起的新經濟革命將導致1000億元的產業鏈。對于神舟飛船的這些技術知識產權,尤其是神舟飛船關鍵技術的知識產權的運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套法律規則。為了保護創新經濟能夠持續增長,政府必須注意在鼓勵創新和強化保護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因為侵犯知識產權對發明創造是致命的打擊,然而過于嚴格地實施知識產權保護,也會阻礙競爭,知識產權擁有人會變得不思進取,新的發明創造的產生會受到抑制。 主要問題不是保護不力 中國消費者報:目前,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陳昌柏: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保護不力,而是普及不夠。實質的發明創新申請數量太少,特別是基本發明和職務發明數量不足,沒有引起重視。據統計,在我國申請的發明專利中,國外的占一半。我國專利制度建立十幾年來向國外申請的專利只有幾千項,而日本索尼、日立、東芝等公司一年向國外申請的專利就有四五千件。這一方面反映了各國科技實力,另外也說明我國的知識產權意識不足。 我個人認為,雖然已經有20多年了,總體的感覺還是,口號喊得比較多,企業跟風的也比較多,但真正搞清楚的卻并不多。因此,要把對知識產權的重視落到實處,真正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因為我國加入世貿已經快5年了,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在國際經濟的列車上,已經不會有人給你“讓座”了,F在我國知識產權的最大問題不是保護不力,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就是說具有高水平的發明專利數量太少。 眾所周知,能夠產生自主知識產權的主體有三個,一是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他們主要從事基礎研究,應該研究出基本發明或開創性發明;二是高科技企業和有研究能力的大企業,他們應該主要從事技術創新;三是一般企業,應該從事產品創新。目前,我國上述三種創新主體對自身創新的定位不十分明確。有些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組織或鼓勵科技人員搞一些短平快的民用小產品,撈現錢;而有些科研實力明顯不足的生產型企業竟然也宣稱自己擁有開創性自主知識產權,顯然是定位混亂。因此,制定我國知識產權自主創新戰略是當務之急。 打破知識產權壟斷 中國消費者報:目前,一些西方國家舉起了知識產權大棒,對我國的企業提出了訴訟,要求巨額賠償;一些專家擔心西方國家通過知識產權進行壟斷戰略。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陳昌柏:在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中國從西方國家引進了大量的制造技術和成套設計,到了90年代,又有大量的外商看中中國的市場巨大、勞動力成本低廉和科技人才素質較高的優勢,在中國投資興辦了許多獨資、合資和合作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的確有許多專利技術在中國實施。特別是日本在中國實施的專利往往是已經在本國和其他地方已經使用多年,不肯把最新專利技術拿到中國來,專利權最大的特點是獨占性、時間性和地域性?墒俏鞣絿覍χR產權的獨占性記得很牢,而時間性和地域性卻被西方國家所忽略。因此,想在中國實施他們的知識產權壟斷戰略就顯得十分困難。 一項專利的有效保護期只有15~20年,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國外來華申請的專利,一般在國外已經使用多年,進入21世紀絕大部分都已經過期失效。其次是地域性,在中國加入WTO之前,西方國家一直指責中國法制不完備、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他們向中國專利局申請的發明專利數始終只占申請總量的一半左右,而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總量還不及他們一個跨國公司一年的申請量,由此可見,西方國家20年來向中國申請并受到保護的專利并不多。至于在超導、生物技術等高科技方面他們所申請的許多發明專利,由于難以產品化和進入實用領域,大部分只是交專利維持費,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對中國來說,西方國家的知識產權壟斷戰略對中國的影響并不大。我們提出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概念,就是為了防止西方國家以知識產權為理由漫天要價。 中國消費者報:你的意思是,一些西方國家揮舞的知識產權大捧并不可怕? 陳昌柏:知識產權大捧嚇壞了中國許多的企業,但實際上卻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可怕。只要是開放透明的規則體系,大家都按規則來做,大家都一樣,就不用怕。由于知識產權保護本身的復雜性,發生在高新技術企業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和訴訟是非常正常的行為。 在知識產權的問題上,我們要會利用被西方國家所忽略的時間性和地域性。在涉及知識產權的糾紛中,先要搞清楚專利有沒有失效,權利是不是還存在;如果權利還存在就要搞明白,是哪一個國家的專利。如果拿的是美國專利,在中國就是無效的。有一些外資企業揮舞的知識產權大捧,并不是真正地想從知識產權獲益,而是玩“噱頭”、“做秀”,利用知識產權炒作,提高它的關注度。實際上,一個知識產權的官司并不是好打的,不僅時間長,而且可能付出巨額的代價。西方國家一般都要求有巨額的擔保金,如果侵權不成立,擔保金就會沒收,我們也應該借鑒這一制度。 隨著中國加入WTO進程的加快和實現,我國也逐步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實施自主知識產權戰略已有6年。國家鼓勵高科技企業自主創新,另辟蹊徑,鼓勵企業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而不受他人束縛。其中,最成功的案例要算“EVD和”“中國芯”,盡管目前在制造成本上比英特爾和菲利普等國外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高,但是至少一部分高端產品的消費市場可以和國外產品進行競爭,填補國內無自主生產能力的空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