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共同建立穩定合作共贏的全球貿易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9日 16:29 中國教育電視臺 | ||||||||
6.1 中國在多邊貿易體制中扮演的角色 6.1.1 中國認真履行入世承諾 中國入世以來,認真負責地履行對外承諾。關稅按照減讓承諾基本到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法律法規和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和透明。在年度過渡性審議中,中國的表
認真履行承諾、尊重WTO規則是每個世貿成員的義務,也是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真正體現。中國將繼續履行入世承諾,進一步推進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創造更加公平、穩定、透明的法制環境。 6.1.2 發揮建設性作用,積極推動多邊談判 入世后,中國積極參與世貿組織的規則制訂、政策審議和爭端解決,特別是首次以WTO正式成員的身份,全面參與了“多哈回合”談判。在談判中,中方與發展中成員協調合作、互相支持,積極維護發展中成員的共同利益,同時與發達成員進行廣泛而有益的溝通,為推動“多哈框架協議”的達成發揮了積極、建設性作用,受到各成員方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的高度評價。為了創造更加有利于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中國愿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和完善,加強與各方協調和合作,分享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機遇。 6.2 中國在多邊貿易談判中的立場 6.2.1 積極推動全球自由化進程 中國經濟發展受益于市場開放和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抓住經濟全球化和跨國產業轉移的機遇,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在全球排名從1978年第32位迅速升至2004年第3位。中國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入世后貿易體制改革加快,市場更加開放,成為貿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多邊貿易談判有助于建立更加自由、規范和公正的貿易體制,是各國分享經濟全球化機遇的有效途徑。新一輪多邊談判在坎昆受挫后,進展已大大落后于預期,盡管2004年7月達成原則性框架協議,多哈回合出現轉機,但很多實質和細節問題仍待解決。多哈回合是世貿組織成立后的第一次多邊貿易談判,成敗與否,不僅關系到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更影響世貿成員對多邊貿易體系的信心。為此,中國愿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多哈發展議程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6.2.2 支持發展中成員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合理要求 一個公平、公正、開放和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有利于中國和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多哈回合以“發展”為核心內容,亦被稱為“發展回合”,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分享經濟全球化的利益提供了新的機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預計,如果多哈回合談判在2006年底取得成功,將于2015年前給全球帶來5000多億美元經濟收益,大部分將為發展中國家獲得,使1.4億人脫貧。 目前,發展國家占世貿組織成員約80%,占全球商品貿易總額的比重超過35%。多哈回合談判中,在農產品貿易、非農產品市場準入等問題上,各成員間利益存在分歧、多種矛盾交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矛盾十分突出。發展中成員首次聯合為一個整體,敦促美歐考慮發展中國家利益,其對多邊進程的影響力大大增強。 中國認為,能否實現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是衡量多邊貿易體制是否公正、合理的重要尺度。盡管未來談判進程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發展中成員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應得到充分重視與有效體現。中國入世談判中承諾水平高、范圍廣,承受市場開放壓力巨大。在新一輪談判中,作為WTO新成員,中國在農業、服務貿易開放、促進成員國間貿易便利化等領域的特殊關切,應得到其它成員的廣泛理解。 此外,在多邊談判中,應關注最不發達國家的實際發展需求,幫助其消除融入全球貿易體制的困難和障礙。例如,中國已向正在申請加入WTO的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最惠國待遇;單方面取消對一些欠發達國家產品的進口關稅。 6.2.3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在全世界重新抬頭,新的貿易壁壘不斷增加,各國愈益頻繁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導致全球貿易摩擦激增,貿易環境惡化,對WTO爭端解決機制和多邊貿易體制構成考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稱貿易保護主義侵蝕全球經濟的靈活性,代價巨大。 中國企業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受害者,一些國家采取反傾銷、保障措施、技術壁壘等限制進口中國產品,中國已經成為被實施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最多、涉案金額上升幅度最大的國家。特別是,一些國家濫用貿易救濟措施,隨意引用“非市場經濟”條款,不僅違背非歧視、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的WTO原則,也損害本國進口商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面對日益增強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大量的貿易摩擦,中國力爭公平貿易環境并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目前,已有37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已經并將繼續為建立穩定、合作、共贏的全球貿易體系做出積極貢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