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 正文
 

三、中國的發展給全球直接投資帶來更多的機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9日 16:24 中國教育電視臺

  國際資本流動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直接投資(FDI)伴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為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帶來機會,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吸收更多的FDI,即使是資本大量輸出的發達國家,也實行投資促進政策,以提升本國的產業結構。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成為FDI的輸出國。跨境投資是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重要渠道,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的戰略,FDI的雙向流動的擴大將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

  3.1中國在全球跨境投資中的地位

  近年來,中國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居于世界前列,但中國大規模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時間不長,積累的資本存量占全球的比重不到4%。

  3.1.1全球直接投資回升

  自200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總量達到13000億美元的高峰后,由于經濟衰退以及發達國家之間跨境并購交易額急劇減少,連續三年大幅下跌,2003年跌至5800億美元,這是1994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根據UNCTAD分布的最新消息,2004年,全球FDI流入總量初步估計達到612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改變了下降的趨勢,重新恢復增長。

  3.1.2流入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FDI比重增加

  2004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FDI估計占全球的比重為42%,而2001-2003年,這一比重是27%。流入發達國家的投資為321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6%,已經是連續四年下降。

  3.1.3中國仍然是年度吸收FDI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2004年中國實際吸收的外國投資達到6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3.3%,這是從2000年以來連續第四年的增長。全球流入美國的投資大幅上升,達到1210億美元,美國超過中國,重新成為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國家。

  3.1.4流入中國的FDI存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1993年以來中國位列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的第一大國。有人提出,大量資金流入中國使許多國家失去了發展的機會。盡管,中國與大多數國家一樣,實行投資促進政策,但中國與其它發展中國家之間在跨國投資領域的競爭顯然被夸大了。中國至今尚未公布外商直接投資存量,“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成為國際組織統計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存量的依據。截止2004年底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5621億美元,如果考慮外商投資企業的中/終止運營、資產折舊和撤資等因素, 2003年底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存量為260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GDP的18%左右,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另一項統計數據也表明中國的FDI存量被高估了,1978年以來經批準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50.9萬家,而目前注冊運營的企業只有23萬家。

  3.1.5 流入中國的FDI存量占發達國家海外投資存量的比例較低

  截至2003年末,美國對華直接投資存量在全部對外投資存量中的比重僅為0.7%,低于墨西哥的3.4%、巴西的1.2%、新加坡的3.2%。歐盟的主要成員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的對外投資中僅有0.2~1.5%進入中國;日本對華直接投資1991~2003年累計的比重僅為3.1%。因此,不論是從中國經濟中FDI存量的比重,還是從發達國家對華直接投資的份額來看仍然較低。

  3.2外商直接投資的來源、方式和地區分布

  3.2.1 投資來源

  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地區)都有在華投資企業,其中70%投資額來自東亞國家(地區),15%左右來自歐美發達國家,來自自由港的資金大部分是香港、臺灣省、北美的“迂回投資”。

  3.2.2投資者傾向于采取獨資企業方式

  外商在中國投資的90%左右采取新建企業即“綠地投資”方式,少量并購主要是通過購買企業資產或收購合資企業中方股權的方式進行的。由于中國對絕大多數制造業部門的外商投資沒有股權比例限制,60%以上的新進入的投資項目采取獨資經營。

  3.2.3 外商投資高度集中于中國的沿海地區

  目前,86%的投資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顯然是市場力量的作用,加劇了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從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政府實行鼓勵外商到中西部地區投資的政策,但迄今為止效果還不明顯。盡管如此,中國政府沒有放棄引導外商投資的地區政策。“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又一項新的舉措,由于東北三省的基礎設施和工業基礎相對較好,體制改革正在順利推進,投資者有可能面臨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3.2.4聚集效應

  跨國公司以中國沿海大城市為核心,正在建立與全球生產鏈相連接的產業集群,國內和國際的資源和要素越來越快地向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這三個地區集中,市場規模、生產鏈、企業群、城市群的良性互動越來越明顯。

  3.3制造業仍然是對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部門

  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加快了貿易自由化的進程,由于降低關稅有可能在貿易和投資之間相互替代,有人擔心加入WTO后可能出現貿易逆差增加,外商直接投資減少的情況。但目前情況表明,由于全球制造業中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為了爭奪市場,跨國公司繼續增加向中國的投資,70%的投資流入制造業。盡管中國加入WTO后,服務業市場開放程度明顯提高,但外商對服務業的投資并沒有大幅度增加。

  3.3.1 IT制造業是外商投資最為集中的部門

  估計投資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資金占制造業外商投資的15%,而且這一勢頭仍在繼續。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2003年電子信息產業共有外商投資企業4026個,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23%,但其完成的銷售收入和出口額則分別占全行業的67.5%和82.7%。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IT產品加工基地之一,2003年,全行業出口約1421億美元,出口依存度達到62.5%。

  3.3.2汽車制造業的利潤豐厚

  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分析,2003年美國通用在中國的生產量僅占其全球產量的3%,但是創造的利潤卻相當于全球的25%,該公司在華企業的稅前銷售利潤超過了20%,遠遠高于世界汽車產業平均5%的水平。另據高盛公司估計,在中國居于領先定位的大眾公司,2003年每股收益的70%-80%來自中國。隨著關稅逐步降低,汽車制造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一行業的利潤率正在下降,不過,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仍然在吸引新的投資進入。

  3.3.3勞動密集產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傾向明顯

  中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具有比較優勢,外商投資高度集中于這些行業,資本存量所占比重明顯高于其在制造業的平均水平。企業投資目的大多為追求低成本,出口傾向明顯。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值占其工業產值(現價)的比重將近46%,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一比例更高。

  3.4 FDI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FDI對經濟增長、新興產業的發展、進出口貿易、就業和稅收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2003年度統計表明,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約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進出口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7%;創造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27%;涉外稅收占全國稅收的20%;直接吸收的勞動力2500萬人左右,大約相當于城鎮從業人員的10%。

  3.4.1 “溢出效應”和產業升級

  關于如何評價FDI的溢出效應和促進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在經濟學界存在爭論,一種觀點認為FDI帶來的只是加工、組裝技術,產生的技術溢出效應很小,過度依賴外資的技術和銷售渠道,很難改變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另一種觀點認為FDI建立的新興產業加工平臺,通過“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提高了勞動力素質,縮小了中國制造業加工工藝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為中國自主開發的產品的批量生產奠定了基礎。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即使是中國這樣擁有廣闊國內市場的國家,也無法依賴市場保護發展本國工業,企業只有通過參與國際競爭和分工來尋找發展的機會。

  3.4.2 新的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

  當跨國公司到中國投資設廠和經營時,他們實際上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而外商的這種商業模式逐漸地為本國企業所仿效、采納。在制造業領域,在服務行業,外商的進入與參與帶來了經營模式的革命性變化,表現為產品與服務形態的多樣化,質量的顯著改善,與運營效益的提高。例如,超市、連鎖、專營、特許等經營模式被本地企業廣泛采用,促進了新興分銷業的發展。

  3.5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孕育著巨大的商機

  UNCTAD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至少在未來2-3年里中國仍有可能是對FDI最具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 今后10年里,如果每年流入中國的外資保持在600億美元,估計可以為中國直接創造1500萬個就業崗位。

  3.5.1市場規模優勢越來越明顯

  中國幅員遼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全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城市將近100個,在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每一個大城市都蘊含著商業機會,許多地區都初步具備了形成經濟增長帶的條件。因此,對于外國投資者來說,投資地域選擇的空間非常大。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中等收入人口的增加,將有更多本地和國外的資金向這些大城市聚集。

  3.5.2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通過公司內貿易,進口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的設備、零部件和技術,向母公司的全球營銷系統提供加工組裝產品,不僅自身可以獲得商業利益,而且帶動了本國面向中國的出口,為FDI輸出國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例如,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投資,帶動了對中國出口快速增長,并導致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

  3.5.3投資中國服務業潛力巨大

  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正在成為跨國公司新的投資領域,中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將對現代服務業形成巨大需求。例如,資源外包是服務業跨國轉移的新形式,2001年全球僅業務流程外包(BPO)市場就達到1270億美元的規模,預計2008年將上升到3100億美元。中國繼印度之后,正在成為跨國公司新的資源外包的投資對象。

  3.5.4更多的研發中心

  隨著中國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和吸收外商制造業投資增加,中國具有高素質低成本研發人才優勢逐漸顯現。2003年,中國有70萬理工科畢業生拿到學士學位,美國同年畢業的理工科學士卻只有6萬人。跨國公司開始加快對中國擴散研發活動,目前已經設立700個研發中心,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將成為一個新趨勢。

  3.6中國將保持吸引FDI政策的連續性

  中國的投資環境與10年前相比,在法律法規、市場準入、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等方面已經有了明顯改善。這與中國履行加入WTO的承諾有密切的關系,例如,根據美國在華企業商會的調查,多數企業對投資環境的改善給予肯定。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建立市場經濟的改革,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3.6.1 鼓勵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是長期政策

  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的政策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國政府既定的方針。2004年正式發布的《外商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改審批制為核準制,進一步簡化了核準內容,擴大了地方政府的核準權限;經過重新修訂并于2005年起實施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也進一步放寬了外資行業準入范圍,加快了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步伐。這些最新舉措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將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的積極態度。

  3.6.2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國目前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所得稅減免和投資設備免征進口關稅等優惠政策。隨著市場準入領域的擴大和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本地企業要求實行同等待遇、公平競爭的呼聲越來越高。政府的政策導向是,對于符合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與區域的投資,不論內外資均給予優惠,逐步實現內外資企業的平等競爭。

  3.6.3從普遍優惠向重點鼓勵轉變

  政府根據不同類型外商投資對投資環境的特殊要求,實行投資促進政策,加大在現代服務業、裝備工業、研發活動等領域吸收外商投資的力度。

  3.7中國開始擴大對外投資

  目前中國已經有一批企業已經基本具備了國際化經營的條件,也具有開展跨國經營的內在要求。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6000億美元,外匯短缺已經不再是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制約因素。中國在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也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到海外投資。

  3.7.1境外投資增長迅速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4年經核準和備案設立的中國境外投資企業共計829家;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額為3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截至2004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達到近370億美元。

  3.7.2 投資領域集中在采礦業、商業服務和制造業

  2003年境外投資存量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存量占32.8%,進出口貿易類的投資占總量的19.7%,采礦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占18%, 制造業占總量的6.2%。2004年新的投資主要流向采礦業(占52.8%)和商務服務業(占26.5%)。

  3.7.3投資集中在亞洲和拉美

  2003年亞洲地區存量265.6 億美元,占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的80%,拉丁美洲地區存量46.2 億美元,占14%。最近面向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投資額比重有所上升,2004年合計超過20%。

  3.7.4 國有企業對外投資仍占較大比重

  2003年經過審批的投資主體中國營企業占43%,不過估計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沒有統計在內,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的比重在增加,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

  3.7.5中國正在成為境外投資較多的發展中國家

  雖然中國對外投資的規模目前仍然相對有限,2003年分別相當于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存量的0.45%和0.48%。但是2003年中國已經進入發展中國家主要投資輸出國行列,中國企業為加強雙邊經貿關系、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做出貢獻。

  3.7.6實行鼓勵有能力的企業擴大境外投資的政策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融合程度,提高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和應對全球化挑戰的能力,2002年以來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投資,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企業境外投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除了在外匯管理、項目審核等方面逐步放寬限制之外,還在加強信息服務、信貸支持、風險評估和投資導向方面采取了許多積極措施,初步形成了較為有效的對外投資支持體系,為企業的海外投資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7.7中國企業擴大境外投資的動力

  中國國內市場投資需求很大,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所有權優勢”(ownership advantage)并不明顯,許多企業之所以到境外投資,恰恰是為了彌補“所有權優勢”的缺陷,包括通過并購,獲取技術、品牌、銷售渠道、人力資源等。因此,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地區、產業和領域廣泛,擴大的潛力將逐漸顯現。

  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投資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長期性政策,隨著相關制度與政策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可以預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將繼續實現長期較快發展,并成為全球跨境投資活動中新的增長因素,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