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人民網:金融系統輸血何時是盡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7日 21:02 人民網

  網友:汪新波 

  2003年末,中國啟動了銀行改革,通過匯金公司將外匯儲備450億美元注入先期股改的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是一個標識性的重大事件,標志著中國經濟改革戰略重點從增量轉向存量,改革步入攻堅階段。

  然而,存量改革的難度和改革成本要比增量改革大得多。到底需要注入多少資金才能救活中國的金融體系,可能誰也沒有底。2005之后將要進行難度更大的工行和農行的注資活動,按預定的計劃,四大國有銀行至少需要注資1200億美元,但最近標準普爾認為,中國政府要想在未來完成對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的援助和改造,至少還需要1600億至2000億美元。需要強調的是,為了實現上市目標,除了注資,還要換血,1999年中央銀行已經為四大國有銀行剝離了14000億不良資產,但幾年下來,四大國有銀行又產生了將近兩萬億的不良貸款。

  2000年4季度以來,四大國有銀行在不良貸款每年降低2-3個百分點的硬指標的考核下,神奇地從高達34%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到目前的不到20%,但離國際商業銀行的標準仍然相去甚遠。更棘手的問題是,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和不良資產比率的真實性受到懷疑,國際機構和中國官方評估數據并不一致。

  四大國有銀行能夠最近幾年不良資產率奇跡般下降,并非因為體制上有了根本的改善,貸款基數的迅速擴張以及貸款的長期化趨勢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國有銀行實際風險:(1)從迅速擴張的貸款基數看,特別是最近兩年,至少一半的不良貸款率的下降可以歸因于分母的擴大,在投資過熱的行業中迅速膨脹的投資規模在宏觀調控之后到底會有多少的不良貸款浮出水面,目前尚難準確估計 (2)根據2004年三季度人民銀行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供的數據:全部金融機構活期儲蓄存款余額占定期儲蓄存款余額的比例從2000年的39.4%上升到2004年9月末的54.4%,上升了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中長期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則從2000年的23.7%上升到2004年9月末的38.1 %,上升了14.4個百分點。研究顯示,1998年以來,由于國債項目及其配套資金的大幅增加,全社會信用結構向政府集中,中長期貸款比率也明顯升高。資金來源短期化和貸款結構長期化的趨勢,不僅掩蓋了潛在的不良貸款率,也相應帶來了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

  在中長期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了相當大比重。2004年關于房地產泡沫的討論繼續升溫,有人(易憲容)說房地產要挾中國經濟,海外經濟學家(謝國忠)更是預言中國房地產泡沫將破滅。從數據看,房地產貸款余額從1998年末的3106億元上升到目前的2.5萬億元左右,占全部人民幣貸款總額的14.7%。綜觀世界各國歷史,房地產信貸業務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以這么快的速度持續發展是少有的。還要注意的是,雖然房地產貸款比例只占不到15%,但在總共17萬億元的貸款中,超過一半的貸款都是以房產做抵押的,房地產價值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按照謝國忠的估計,目前在建的房地產項目價值相當于GDP的30%,而投機需求占了20%,鑒于大部分城市的房產平均銷售價格在家庭年收入水平的十倍以上,一旦需求放慢,房地產風險必然暴露。

  需要說明的是,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并不是金融風險的全部。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以及有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樣需要救助,預計救助這些金融大約需要上萬億的資產剝離;2004年中國證券市場的風險也浮出水面,券商不良資產超過51%,解決券商危機肯定需要超過1000億資金,而且這僅僅是幫助它們暫時度過難關,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形成的不良資產遠不只這些;不僅如此,銀行大量持有的國債和海外投資也面臨巨大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國債價格因利率提高而下降,外匯儲備投資的美國國債因美元匯率貶值而縮水,同時人民銀行為沖銷外資流入增加的貨幣供應也付出了相當高的利率成本。

  分析產生金融風險的原因,以往推行的增量改革路線是主要因素,這種漸進的改革路線導致了一個中國經濟獨有的經濟現象,一方面是擋不住的高速增長,一方面是攔不住的銀行壞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行的是一條漸進的增量改革戰略,在維持國有商業銀行基本性質和壟斷地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1978-200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GDP年均增長9.3%的增長速度,實現了舉世矚目的“中國神話”;但增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由于資本這種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滯后,為各種經濟成分的尋租行為留下了巨大的空間。由于企業-銀行仍然存在的軟約束關系,許多增長是以存量流失為代價的。說到底,收益是自己的,而風險是國家的,最終由公共財政承擔,因此,在流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銀行的不良貸款等各種不良資產大面積增加。隨著存量領域矛盾積累的加深,應對潛在的金融風險和與之關聯的財政風險愈加迫切。

  面對如此多的風險點,中國會發生金融危機嗎?從中國經濟難以遏止的擴張速度看,從迅速積累的不良資產看,留給我們回答和解決這一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2004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明顯加大,提高利率沒有明顯遏止投資和房地產價格,而銀行體系不得不首先承受因利率上升引起的國債資產價格下降的損失;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下,中央銀行使勁渾身解數也來不及回收不斷擴張的貨幣供應,相反不得不承受增發央行票據付出的利率成本。從連“國九條”也救不活的股票市場看,或許中國經濟已經處在慢性金融危機之中,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較大,發生類似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概率不大,也許喜歡漸進的中國人也會選擇漸進的風險釋放形式。但無論采取什么形式,總要為不良資產埋單。

  誰來埋單呢?統統由國家財政嗎?剛剛結束的中央銀行工作會議披露的一個最重要的信息是“加快建立市場化的金融風險補償機制”,說的明白點,最終要靠市場埋單。盡管國家有義務保護金融體系穩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家不會為所有的不良資產埋單,機構該破產要破產,個人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和保險公司的投保資金也未必全額獲得賠償,更不必說證券投資了。面對可能到來或已經到來的金融危機,您準備好埋單了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