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提升高技術改造鋼鐵工業的能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5日 18:56 國際商報 | ||||||||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李越 陳子琦 近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呈高速發展態勢:2004年鋼鐵產量27299.79萬噸,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5%以上,超過日美總和。而自2001年以來,我國鋼產量和鋼材表觀消費量增幅已連續三年超過20%,我國因此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進口和消費國。
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也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的必然階段。但其勢頭之猛,已引起全球經濟界及同行高度關注。 1990年代以來,我國鋼鐵工業不但生產能力穩步增長,而且隨著國家對企業技術和產品開發、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引進、改造和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鋼鐵工業整體裝備水平、工藝流程、產品結構和技術經濟指標等都有較大提高:幾乎所有大中型鋼鐵企業,都建成了一條以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寶鋼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現代化鋼鐵企業,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一批工藝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先進工藝和設備的引進,提升了我國鋼鐵工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國鋼鐵產品質量、成本和部分技術經濟指標,目前已處在國際中上游水平。 我國雖已成為鋼鐵大國,但還不是鋼鐵強國,關鍵鋼材品種自給率還很低,在組織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還比較大,節能、節水和“三廢”治理任務還很艱巨,而面對“十一五”時期國家對該行業的高水平要求、及該時期市場將全面開放帶來的新競爭形勢,我國必須盡快提升高技術改造鋼鐵工業的能力。 為什么要以高技術改造鋼鐵工業 雖然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經濟效益顯著增加,但困擾行業多年的布局分散、企業聯合與重組進展緩慢、高附加值鋼材品種自給率較低、節能降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而且出現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主要原燃料資源短缺等新的結構性矛盾。如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不但會降低我國鋼鐵工業國際競爭能力,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將帶來巨大影響。而資源、環境等外部條件的限制,也迫使我國鋼鐵工業必須走高效、節約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資源利用率也比較低,而鋼鐵工業既是資源和能源密集型產業,又是影響環境的重要產業。我國鐵礦資源相對缺乏且品質不佳,國內鐵礦資源支撐度將不足50%,未來鋼鐵生產發展將主要依賴國外礦石資源。2003年我國鐵礦石進口1.48億噸,約占世界海運貿易量的30%,超過日本成為全球鐵礦石最大進口國。目前世界鐵礦石年貿易量為5億噸左右,其中50%左右為長期合作供應關系,自由貿易量僅50%左右。即使考慮到隨著世界鐵礦石價格上升產量將有所增加這一因素,我國大量的鐵礦石采購在供應保障和價格上,也將面臨巨大壓力。除鐵礦石外,鋼鐵生產的其它原輔材料如廢鋼、錳礦、鉻礦和鎳礦資源也嚴重不足,2003年錳礦進口量280萬噸、鉻礦進口量18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4.6%、63.2%。 國內外焦煤資源的日益短缺,也將制約鋼鐵工業發展。 鋼鐵生產工藝流程長,需消耗大量能源,耗能量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0%左右。雖然我國煤炭資源名列全球第三位,但人均可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的54%,且優質動力煤、煉焦煤等優質資源數量較少,其中煉焦煤只占可采儲量的27.65%,因此我國并不是煉焦煤資源豐富國。 隨著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國內原燃料支撐能力將進一步下降,預計2005年和2010年鐵礦石進口量將達到17000萬噸和22000萬噸,進口鐵礦石生鐵產量將占生鐵總產量的54%和64%。2010全國焦炭缺口將達1500萬噸左右。我國鋼鐵工業已經在資源和環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其進一步發展將更加受到兩大瓶頸制約,如不能與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鋼鐵工業就沒有出路。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球人均水平的1/4,而鋼鐵行業是用水大戶,也是主要水污染源之一。雖然全行業對水資源認識及節水意識不斷提高,2002年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平均耗新水已降低為15.05立方米,但發達國家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噸鋼耗新水就已降低為6立方米左右,我國目前只有寶鋼達到這個水平。 據統計,2002年我國鋼鐵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工業總排放量的6%,煙塵排放量占5.5%、粉塵排放量占12.6%、廢水排放量占10.3%、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占16.7%、二氧化碳排放量占9.2%,比率都比較高,鋼鐵工業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解決污染物排放和治理問題。 我國鋼鐵工業的能源結構中,燃煤占主要比例,而燃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90%以上,為遏制酸沉降污染惡化趨勢,改善城市空氣污染,國家對工業部門的二氧化硫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實行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重控制。國家環境保護計劃制定了“十五”期間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其中要求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萬噸,并對各地區和主要企業的控制指標進行了分解。我國75家重點鋼鐵企業中,有26家建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社會對企業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鋼鐵企業面臨巨大環保壓力。 鋼鐵工業作為資源、能源消耗大戶和影響環境的重要產業,其發展的資源環境成本越來越受關注,資源、能源、環境三大問題,將成為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國內支撐力度已出現明顯不足現象,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將很快受到制約。 鋼鐵工業走高效、節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鋼鐵工業與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相比,差距主要表現在企業規模不經濟,生產成本偏高,產品質量檔次較低,國際市場營銷網絡尚未建立,整體技術裝備較落后,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低,環保現狀不盡人意,資源利用率較低等方面。而新世紀的鋼鐵工業,要想滿足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生態要求,就必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的新道路,這也是鋼鐵工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未來市場需求強勁 世界鋼材市場變化總趨勢是供大于求。在鋼材消費需求方面,發達國家趨于穩定,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加,我國2010年以前鋼材需求將呈強勁增長態勢。因此許多國家、尤其是我周邊國家正在繼續擴大產能,將未來市場瞄準我國。 世界鋼材市場變化對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影響重大,尤其我周邊國家和地區鋼材市場的變化和發展,將對我國未來鋼鐵工業的發展和結構調整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在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國外鋼鐵產能相對過剩、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國外鋼鐵企業必然瞄準中國這個大市場,使國內鋼材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今后5至10年,我國鋼鐵工業將重點發展板材,尤其是冷軋板、鍍鋅板、彩涂板、硅鋼片和不銹鋼板材等高附加值品種,而這部分品種目前國內市場的消費50%左右主要從周邊國家進口,而周邊國家板材產品競爭力很強,對我國將來發展這類品種造成很大壓力。 雖然國際鋼材市場價格隨著競爭度加劇將呈下降趨勢,但這個趨勢也有壞有好:壞處是增加企業經營困難,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好處是可刺激我企業提高總體素質的決心,有利于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還將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面臨種種壓力: 目前支持我國鋼材需求長期增長的動力有兩個:一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大量交通、能源、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鋼材需求;二是制造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力,將帶動鋼材需求;三是大量消耗鋼材的機電、造船等產業正快速發展,刺激鋼材消費快速增長;四是國家將繼續堅持擴大內需和擴大外貿出口方針,這會繼續促進第二產業中其它大量消費鋼材的行業發展,進一步增加鋼材需求量。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鋼材消費增長潛力很大,2020年以前鋼材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通過對各種資料進行分析,初步預測2005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約22000萬噸左右,2010年約25000萬噸左右。 2010年我國鋼材消費結構與2003年相比,板帶材消費比例將上升5.8個百分點,其中薄板消費上長7.1個百分點,型線材比例略有下降。但2010年以前鋼材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型線材,占總需求量一半以上。2005年之前型線材增量高于板帶材,2006至2010年板帶材增量將大于型線材。2003至2010年消費增量最大的是薄板類產品,以年近500萬噸的速度增長。 考慮到我國目前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及資源、能源等經濟支撐條件及國際產業轉移情況,2010年以前我國鋼材消費仍將以建筑用材為主,但板材消費比例會有所提高,預計到2005年板帶比將由目前的39.9%提高到44.5%左右,2010年將提高到46.7%左右。 近年來由于生產能力不足、或產品質量達不到用戶要求而必須進口的鋼材數量為2000萬噸左右,其中熱軋商品薄板、冷軋商品薄板、不銹鋼板帶材、鍍鋅板、彩涂板、冷軋硅鋼片6個鋼材品種約占進口鋼材的90%左右;此外熱軋H型鋼作為新型建筑材料,消費量將快速增長。因此在國內鋼材總產量基本滿足消費需求后,熱軋商品薄板、冷軋商品薄板、不銹鋼板帶材、鍍鋅板、冷軋硅鋼片、彩涂板、熱軋H型鋼7個鋼材品種,是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鋼材品種。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不同,鋼材消費強度也不同。鋼材使用強度一般呈四個階段變化:不發達階段,即人均GDP約l000美元以下時期,鋼材消費強度很低;工業化初期和中期階段,相當于人均GDP達到l000至2000美元時期,鋼材消費強度呈迅速上升趨勢;工業化后期階段,相當于人均GDP達到2000至4000美元時期,鋼材消費強度維持在較高水平;成熟階段,相當于人均GDP大于4000美元時期,產業結構優化、科技進步和居民消費結構在變化,導致鋼材消費強度緩慢下降。 從消費總量看,20世紀美、日和前蘇聯的鋼材累計消費量分別達到73億噸、40億噸和56億噸,而我國僅22億噸,工業化過程顯然還需要大量鋼材來支撐。雖然我國工業化道路不可能重復西方國家老路,但鋼材作為基礎性原材料,在工業化過程中作用不可替代。 提升行業水平的路徑 正在制定中的我國鋼鐵工業“十一五”規劃已明確提出:2010年大中型企業產品90%達到世界實物質量水平;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80%實現大型化和現代化;噸鋼綜合能耗達到720至750千克;噸鋼耗新水量8至10立方米;實物勞動生產率350噸/人·年;污染物總量逐步降低。 而從現實情況看,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解決長期存在的資源、環境和效益等結構性矛盾,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高行業科技含量,降低資源消耗,實現與環境協調發展,即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和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近期目標措施應該是積極推廣新型節能降耗技術,推進清潔化生產,支持企業實施高爐富氧噴煤、高爐余壓發電、干熄焦、轉爐高爐煤氣回收及綜合利用、節水技術改造等先進實用技術。同時密切跟蹤世界鋼鐵工業技術走向,重點關注薄板坯連鑄連軋、薄帶連鑄等近終型生產工藝;冶金過程的綜合節能和環保技術;清潔鋼生產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煤、氣轉化等冶金新型清潔能源開發;新產品和新材料開發,包括傳統產品升級換代、納米新材料等新一代鋼鐵材料及其它一些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 。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鐵工業在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投入嚴重不足,政府應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在積極引進、消化國外先進工藝和技術設備的同時,注意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同時注重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鋼鐵工業還必須加強持續創新能力,堅持“應用一代,試制一代,研究一代,規劃一代”原則,圍繞市場短缺、進口替代及能源、交通、汽車、輕工、機電、建筑等國家支柱產業對高性能、高難度產品的發展需求,重點開發并形成汽車用鋼、高性能管線鋼、工程機械結構用鋼、橋梁用鋼、造船用鋼、壓力容器鋼、高等級建筑用鋼、模具用鋼、軍工用鋼、耐候鋼、集裝箱用鋼、高等級線材等系列精品名牌,同時挖掘市場潛在需求,進行新一代鋼鐵材料的基礎研究,通過“產銷研”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加快新產品開發速度。 目前我國鋼鐵生產的主要工序流程已基本普及基礎自動化,過程自動化也有一定發展,但生產管理自動化和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尚處于研究和初步應用階段。后兩個級別在鋼鐵工業信息化結構中作用十分重大,是體現控制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和系統集成的關鍵。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鋼鐵工業,是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優化配置資源、降低成本的重要舉措,是增強市場應變能力的必要條件,是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措施。 我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在市場、資源和環境等方面將面臨比發達國家工業化過程更大的約束,這決定了我們不能沿襲傳統工業化道路。而中國作為后發展國家,信息化已具備一定基礎,完全可以在工業化過程中同時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鋼鐵工業現代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普及基礎自動化、大力發展過程自動化、重視制造、執行系統建設,加快企業自動化和信息化進程,早日實現鋼鐵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中的管、控一體化,是鋼鐵工業信息化的重要目標。今后一段時間內,鋼鐵工業信息化的主要任務就是打通關鍵流程,實現產銷一體,質量設計進入制造,總量控制覆蓋全程,實時工序成本核算,財務統一可控,陽光采購,整合供應鏈,用網絡化實現倉庫統一管理,銷售和客戶管理信息化,能源集中管理,建立全面、統一、共享的企業信息網絡平臺。 但鋼鐵企業信息化是一項技術難度大、投資強度高、時間跨度長、資源耗費多且涉及多領域整合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對機構、機制和制度徹底改革,實施過程中會有一定阻力。但在阻力面前企業領導首先要在人、財、物等資源方面給予充分保障,而且敢于對重大業務流程進行再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大量資金引進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鋼鐵生產的先進技術和裝備,但由于各種原因并未達到真正消化、吸收和創新的目的,卻仍在一代又一代地不斷引進。而國內外的引進經驗表明,不同的引進方式和目的,必然導致不同效果。日本和韓國以引進軟件為主,消化吸收外國技術,并努力創新,最終達到技術輸出。日本從1956年到1981年共投入16億美元引進技術,其中85%為專利技術、訣竅和圖紙,經過消化創新,在較短時間內就使日本鋼鐵工業實現了全面現代化,從技術進口國一躍成為技術輸出國。在對引進的管理方面,日本政府及行業協會有一系列政策、規定,以避免多頭、無序的重復引進。而我國多年來基本以成套引進硬件設備為主,對軟件技術及消化、吸收和創新,缺乏重視和統一管理,雖然引進費花了近百億元,但真正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并不多。 從我國鋼鐵工業現狀、未來消費需求、國內外市場競爭程度、尤其是“十一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目標來看,鋼鐵工業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下三大原則: 第一,制定科學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即深入研究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轉折點”或“度”,研究鼓勵、擴大、限制、壓縮的產品類別。 第二,制定產業技術進步綱要,為企業技術進步指明方向。同時應制定相應鼓勵政策,支持和鼓勵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和應用,發展和完善技術市場,培育和扶持高技術企業主體,促進技術交易和技術輸出。 第三,建立準入制度。政府應從資源、環保、技術等方面入手,建立行業準入條件并具有法律效用。 我國國情已決定了鋼鐵行業不能耗費大量資源、并付出高昂環境代價去生產大量中低檔產品,我國的工業化過程更應該走跨越式發展道路,這就要求鋼鐵行業的發展必須超越資源和環境約束,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改變目前以中低檔產品為主的狀況,力爭用最小代價實現產業升級,通過不斷的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爭取做到高檔產品基本自給,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的建筑用鋼等產品,可考慮由國外提供。 第四,“十一五”時期還應培育一批樣板企業,使這些企業通過對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不斷創新,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帶動行業技術進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