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來臨之際 食品安全寄望于重建市場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5日 11:31 新京報 | |||||||||
在3·15來臨之際,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舉辦的“2005中國消費維權論壇”透露的信息表示,根據各地消費者的投訴,一年來質量問題最嚴峻的是食品安全,可以說形勢嚴峻。(《北京青年報》3月14日報道)安全標準低,監管不到位,打擊力度小,致使造假者犯罪成本過低,這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從目前情況看,如果不將食品安全放在一個更大的系統中統籌治理,而指望通過對進入市場后的商品的監管更有效率、更具效果,事實上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我國食品的生產,相當一大批還分布于星羅棋布的家庭作坊中,很多產品還是“三無
不能不承認,這些年,我們對市場的“搞活”強調得有些絕對,以致出現了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我覺得有必要在一定的原則之下,適當地把食品的生產、流通政策“統一”起來。當然,這絕不是簡單回歸到計劃經濟模式,事實上也不可能回到那樣的模式上。那么,我們又該以什么樣的思路,把食品的生產、流通門檻抬高一點,以確保安全大計呢? 從生產環節說,當前應該切實做好兩大工作。一是通過品牌紐帶,實行食品集約化生產。各級政府用培養實力企業、打造知名品牌的方式,把原料供應、生產技術標準、市場配送等各環節統一起來,讓分散的小作坊與大品牌實行資源互惠,以解決生產領域的“散”、“亂”問題;二是建立全國聯網的食品品牌檔案制度,使“無品牌不準入市,有品牌必有檔案”成為食品業鐵律,并能在消費者中深入人心。 從流通領域說,也應做好兩項工作。第一,當前應該對食品批發實行特許經營政策,街頭自發市場、自產自銷“三無產品”等,應該被排除在特許之外。第二,凡零售食品的商家或大型集貿市場,必須具備消費者查驗“品牌檔案”的專用設備(小賣店或賓館飯店小賣部,可實行社區集中查驗)。據《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已有商家通過提供“商品信用監測系統”查詢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各級代理商,以確定商品的真偽。 應該承認,在全國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理環境存在很大差異的情況下,從以上思路出發對食品生產、流通領域進行系列化的改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堅定的信心與持久的耐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改制,要首先確立政府服務職能,絕不能利用這樣的機會推出名目繁多的收費;還有就是要從一個更高的戰略角度出發,加大投入。 □馬龍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