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溫總理的憂患意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5日 10:29 新京報 | |||||||||
“我們這個民族在歷史上災難太深重了,這就培育了我們的憂患意識、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愿望。”昨天上午,在按慣例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以這樣的話開場。 這是他在本次兩會至少第四次提到“憂患意識”這個詞。
在報告起草之初,溫家寶明確要求起草組,報告要增強國人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并交代“一定要將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的問題也表達出來”。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們果然見到了“要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戒驕戒躁,勵精圖治,知難而進,堅持不懈”的表述。 第三次是3月6日,溫家寶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他說,“我們國家大,許多問題解決起來難度也大。形勢好了,要更加兢慎,更加清醒,更加努力。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其實,回顧這幾年來溫家寶的工作,憂患意識一直貫穿始終。 今年,他說,“我們這個國家太大,問題太多、太復雜”,“我們面前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頭腦的冷靜,形勢稍好,尤須兢慎”;去年的記者招待會,他曾說,“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并沒有得到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是對政府工作的重大考驗,其難度不亞于SARS”,對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他用了“問題依然嚴重”、“背水一戰”等詞語,坦言自己也“不太放心”。 這種憂患意識,或許與溫家寶的個人經歷有關———生長在戰亂之中,長期在艱苦環境下工作;但更來自他對基層民生的洞徹了解———即使是在舉辦記者招待會的前一天,他還在新華網上遍覽了網友提出的幾百個問題。 可貴的是,這種憂患意識,不是面對“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的問題”手足無措、怨天尤人,而是從中激發起責任、理想、信心和力量。 溫家寶說,“這就要求我們這個民族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堅定信心、永遠奮斗”,居安而思危、知難而不退,這樣的憂患意識才是科學的憂患意識、負責的憂患意識。 正是這種憂患意識,這種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的誠摯情感,人們看到,“三農” 問題成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深的礦井下和礦工共度元旦,在偏僻的鄉村向艾滋孤兒表達新年祝福,多次對礦難頻發表示“作為總理,我有責任”…… 在昨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更是用了“窮人的經濟學”這樣的新詞匯———“如果我們懂得了農業,也就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的小康。 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會有全國的現代化。“ “窮人的經濟學”,就是公共政策的出臺要首先考慮到窮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要讓經濟的發展使窮人得到實惠,就要講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就要做到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反腐倡廉,就要做到公平改革國企、保障農民工權益、制止醫藥價高解決群眾看病難等問題。 從民間的呼聲到逐漸變成政府的決策,從“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到“和諧社會”的理念的提出,溫家寶總理身上體現出來的這種科學的憂患意識,以及由此延伸而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僅僅是他個人獨有的“特質”,而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和新一屆政府所共有。 可以預料的是,領導人的憂患意識給國人帶來的將是同舟共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白屛覀円黄鸸捕呻y關”,兩個多月前,溫家寶看望陜西陳家山礦難遇難者家屬時說的這句話,已經激發起人們心底的共鳴;而昨天,類似“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努力”的網民感言,再次印證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