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4日 16:10 瞭望東方周刊 | |||||||||
根據“兩會”前媒體調查,關注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排列在群眾關注的十大焦點問題之首。“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此也多有表述。去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著力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認為是對包括這一焦點問題在內的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性問題所作的一個回應。 雖然社會公平與貧富差距問題往往被人并列起來討論,但嚴格地說,社會公平問題,
社會公平意味著在平等的規則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機遇和權利,以達到最終資源分配上的公平。因此,社會公平意味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過程公平以及分配上的公平。撇開機會公平、過程公平而求分配公平,不過是過去“一平二調”、“一大二公”的回頭;撇開分配公平而只講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可能導致弱肉強食,這樣的社會不僅不能算社會主義,也不可能有基本的和諧,社會成員之間難以共生互存。 目前,社會成員普遍關注社會公平與貧富差距這個問題,根本的原因并不僅是貧富差距的存在,而在于貧富差距的形成過程。 毫無疑問,貧富差距的存在使人產生了普遍的心理感受。富可敵國與貧無溫飽之間的差距,會喚起人們復雜的感受,同情、憤怒、怨恨等等心理可能藉此而生,但假如這種差距的形成建立在機會和過程都不失公平的基礎上,較少有人因此心理失衡。 對于社會改革家而言,公平的機會和過程所造成的貧富分化,可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其采取分配政策調整的愿望,但這種社會控制也將是相當緩和的。但是,如果貧富差距的形成被很多人認為并非來自于機會公平、過程公平,那么它所引起的負面心理將是巨大的,社會階層之間的對立就有可能產生,如果政治結構對這種狀況不能作出主動的改變,這種對立可能會導致社會階層之間的疏離、隔膜,最嚴重的是萌生大規模社會沖突。 任何一個公平的社會,不可能消滅貧富差距,而是控制差距的范圍;不可能消滅公平發展的自然結果,而是使這種結果不至于無限擴大。社會公平與貧富差距高度相關,但貧富差距也并非在社會完全實現公平的情況下就不存在。可是,一個公平的社會,必須要實現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力求消滅機會不公平、過程不公平。機會和過程不公平比結果不公平更能動搖人們對社會發展的信心,更能降低人們對社會秩序的支持。 一度為人所關注的“仇富”心理,說到底,并非社會上基于貧富差距而產生了一般性的對富裕者的敵視,而是表現為人們對財富來源是否合法、獲得財富的機會是否正當的高度懷疑,人們并不仇視那些依靠勤勞和智慧獲得財富的人們。在“仇富”心理的形成之中,富裕階層的社會表現,也有著一定的作用,一個具有同情心、行事端正的富人不會引來什么仇視,而為富不仁、窮奢極欲以及飛揚跋扈的做派,必然引起社會的反感。 討論“關注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的問題,需要一個將二者適度分離的理性態度,而不是把社會公平的實現與貧富差距的縮小直接聯系起來,以貧富差距的縮小視為社會公平的實現。我們對現實的一個基本判斷是我們并沒有完成“富起來”的過程,中國正在出現富裕者,某種程度上可能形成了富裕階層,但鼓勵社會財富的增長,仍然將是長期的策略。 因此,關注社會公平問題,重在建設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的社會,使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地獲得發展空間,嚴厲打擊借改革之名非法獲取財富的行為。而縮小貧富差距,不應是進行新一輪的剝奪與瓜分,而是重在提高二次分配能力,通過各種社會保障措施使貧困者獲得必要的國家救助,同時積極鼓勵“第三次分配”機制的形成,為富裕者進入社會救濟領域提供合法渠道,例如允許私人建立各種非營利性基金會、鼓勵富裕者介入各種形式的慈善事業等等。 社會公平與正義,是長治久安的基礎。隨著貧富差距的擴大,也隨著溫飽問題普遍解決以后人們權利要求的更加迫切和明確,社會公平與正義問題正上升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中國傳統上有“均貧富”的文化沖動,現實中必須避免把它當成一種政治選擇,必須從現代政治智慧中尋找實現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的新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