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宏調目標層次 運用政策傳導機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3日 09: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近日,在四部委聯合召開的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指出,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發揮配置資源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對于這項“長期任務”,就需要探究建立長期的機制使宏觀調控得到有效實行。
直接控制最能保證政府調控意圖的實現。但實際上,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多元化的,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它們與政府的目標不盡一致;而且經濟總量越來越大,經濟主體數量越來越多,政府部門不可能對這么多利益分化的經濟主體建立直接而全面的控制。 要使市場經濟下的政府有限的資源和能力對總量巨大、結構復雜的宏觀經濟產生影響,直接控制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有必要探索間接的調控機制。 間接控制的關鍵在于建立傳導機制,使政策的效應能夠像水波一樣,層層推進并經過放大,政府有限的行動帶動“無限”多的經濟主體。傳導機制是從政府層層推進到市場經濟主體,因此需要建立宏觀調控的多層次目標,以監控傳導機制是否被有效推進。可以參照貨幣政策,建立包括最終目標、中介目標、操作目標和政策工具在內的一整套宏觀調控機制。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最終目標,比如經濟增長、穩定物價等,現階段宏觀調控的最終目標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就是說,促進基礎性產業快速發展,并改變高耗能的增長方式。 中介目標可以是總量,也可以是價格。抑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卻加大對基礎性產業的支持和投入,就是一個總量目標,對量有一個(大致)規定。以總量為目標很容易變為直接控制,因而效果往往不佳。比如控制信貸規模是一個總量目標,但因為貨幣乘數還受到央行之外的其他因素影響,這個目標的可控性比較差。相比之下,價格更適合作為中介目標。價格不但指商品的價格,還包括利率、匯率、稅率,分別是資金、外匯、政府服務的價格。價格有時會滯后,有時被扭曲,中國經濟還在轉型之中,因此有一些結構性因素使價格發生扭曲和滯后,這包括計劃價格和勞動力價格。宏觀調控的中介目標就是減少這些因素。這些因素會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漸消除,但政府有效的宏觀調控可能使這一過程加快。 如何減少這些因素,就涉及到操作目標和政策工具。政府可以利用的政策工具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行政審批(主要是土地審批)。可能還要考慮勞動力政策。政府部門運用這些政策工具,應該指向中介目標的實現——理順價格機制,從而促進最終目標的實現。 以財政政策為例。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05年中央財政預算赤字比上年減少198億元,擬發行長期建設國債800億元,比上年減少300億元,同時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100億元。從總量上看,財政投入減少,這是為了控制投資規模。但同時,對一些基礎性產業的支持反而有可能加強,這就是“有保有壓”。 如果只是將有限的財政收入直接投入基礎性產業中,則會有很多地區和產業顧及不到。基礎性產業的建設,不能只靠財政投入,多元化的投資才可能全面推進。只有盈利性才能吸引資本,這就需要改變偏低的計劃價格;但價格提高又可能使一些地區、企業、個人負擔不起。 這是兩難的境地,但如果堅持以理順價格機制作為中介目標,就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首先,將價格提高到正常水平,這是應該堅持的;然后,財政對負擔不起高價格的部分經濟主體進行補貼。政策工具的運用隨中介目標而改變,財政由補貼供給變為補貼需求;反過來,這將促進中介目標和最終目標的實現——價格提升,資本進入,基礎性產業得到加強。 政策工具的運用,都應以中介目標為依據,從而建立起政策工具——中介目標——最終目標的傳導機制,使宏觀調控真正有效。從這個意義上說,利率市場化和土地市場化其實應該是宏觀調控機制的組成部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