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績考核體系 擠掉人為添加GDP水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3日 08:38 新京報 | |||||||||
兩會期間,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透露,2004年各地上報的GDP數據,比國家公布的GDP增速高出了3.9個百分點,多出了2.6萬億元。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刻成為了兩會代表委員討論的一個熱點。 據悉,針對GDP注水問題,目前統計部門已拿出八項解決措施,包括建立地區GDP年聯審制度;加大依法統計力度等。這些措施改進了目前的統計體制,推動中國GDP統計方法進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統計局的GDP統計改革措施,其本質上屬于技術性措施,而目前各地GDP統計出現局部失真,技術性因素并不是決定性的。問題的關鍵在于,GDP的數字關乎官員的政治命運,在有的地方,甚至不完成高指標就要“摘帽”,這樣“數字出官”的政績考核機制才是GDP注水現象泛濫的深層原因。此外,GDP注水現象由來已久,相關官員很少受到嚴厲追究。對GDP注水問責的滯后,使得許多官員有恃無恐。 所以,要從源頭上根治GDP注水,不但要打擊GDP造假,更要鏟除虛假GDP產生的土壤。 有人提出,只要取消了對官員的GDP考核,今后就沒人會在GDP數字上注水了。此話雖說得正確,但不切實際。因為今后的一段時期內,發展經濟仍然是政府的工作重心,上級對于下級官員的經濟發展和管理能力要進行考核,不可能一下子取消GDP指標。 那么我們如何讓GDP回歸它本來的功用呢?其實也不難,既然是考查官員的經濟發展和管理能力,我們沒有必要用GDP這個指標。 GDP是一個片面的數字,數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社會財富和福利的等量增加。GDP還是一個很復雜的數字,貪污挪用其他資金甚至包括賑災扶貧款項建造的樓堂館所,社會上巨額同時又是畸形的公款消費行為……這些都是在為GDP作出“貢獻”,可見,僅僅用GDP來考核官員經濟發展和管理能力,其實很不科學。 所以,我們不妨以另一個或一套更科學、更能反映地方經濟水平的數據來代替GDP,作為官員的政績考核。這樣的數據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包括一些硬數據,稅收的增長、地方工業生產銷售總值、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它更可以包括一些軟數據,即人民從經濟發展中得到了多少具體的好處,如地方各個行業工資收入水平增長速度、教育負擔農民負擔減輕的程度、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狀況等等。這樣的軟數據在統計上并無太大困難,只是多了一個統計的視角而已,即從人的視角觀察經濟。 在統計和政績考核中建立經濟與人的有機聯系,這其實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經濟發展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追求統計表上的數字增長,它最終是要造福于我們每一個公民,所以判斷經濟發展水平,我們必須了解民眾從經濟增長中得到多少實惠;判斷官員經濟發展和管理能力,就必須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作為硬性標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