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熱度不夠 誰捂住了百姓的錢袋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04:58 第一財經日報 | |||||||||
新華社記者叢峰陳芳譚浩 春節前,成都市民于亞志被單位評為“突出貢獻者”,獎金5000元。然而,他既沒有給老婆和孩子買新衣服,也沒有換掉家里的那臺老電視,而是一分不動地存進了銀行。“我不是不想花錢,是不敢花。”于亞志說,“孩子上大學,老母親又體弱多病,不知道什么時候需要錢,現在多存點錢才放心。”于亞志的謹慎,是當前大多數老百姓消費信心不強的
與近年來投資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該“熱”的領域很長時間沒能“熱”起來,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消費市場。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度偏低。 “近年來,一些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快步進行,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完善,醫療、養老、教育等被動消費項目給人以‘無底洞’的感覺。”四川代表紀盡善說,“這動搖了人們消費預期,降低了消費信心,成為阻礙擴大消費的‘死結’。” 以教育為例,近年來持續高速增長。12萬、34萬、49萬……一個孩子上學到底要多少錢,沒有準確數字,但都是讓人生畏的大數字。 醫療費用畸高也是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據調查,四川省有40%的人全年沒有去過醫院看病,但其中僅有9.3%的人是“沒生過病”,其余的皆為“看不起病”或選擇“到藥店買藥”。 一些代表形象地將教育、醫療、社保比喻為抑制消費的“三座大山”。他們認為,一些改革在制度設計上存在偏差,使本應由政府承擔改革成本的社會公共產品服務被推向市場,消費者難以承受,某些領域甚至給人以“越改革花錢越多”的感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