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2004年10大零售業關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23:30 《中國財富》 | ||||||||
10大零售業關注 2004年年底,零售業全面對外資開放。伴隨著跨國巨頭的大舉進入和本土零售商的奮力反抗,零售業走完了充滿硝煙的2004。 Shopping Mall:泡沫引發爭議
從2003年開始,中國刮起了Shopping Mall(大型購物中心)之風,并在2004年愈演愈烈。西安飲食集團耗資20億元在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大型Shopping Mall。總投資40多億元,規劃建筑面積為87萬平方米的世紀金源也于2004年10月1日在北京開張。2004年5、6月份,一場關于大型購物中心是否存在泡沫化的爭論引起高層高度重視,銀監會、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建設部等四部委決定聯合徹查。6月份,商務部發布《全國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綱要》稱,將控制發展大型購物中心,以引導大型購物中心健康發展。 “刷卡風波”:壟斷癥結 2004年6月2日,深圳35家商業企業因不滿深銀聯刷卡手續費過高,宣布因內部系統維護暫停刷卡兩天,拉開了深圳商銀“刷卡風波”的序幕。 “刷卡風波”迅速波及到浙江、上海、重慶、廣東等各地。溫州的52家餐飲企業曾宣布拒絕刷卡,甚至還印刷了拒絕刷卡的海報。發卡行與商家間就刷卡手續費問題而產生的矛盾由來已久,“刷卡風波”也把銀行同業公會與零售商協會兩個商會卷了進來。銀聯刷卡手續費問題,一時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專家提醒,必須打破銀行壟斷,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7-11:落戶北京 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集團7-11于4月15日正式落戶北京。根據公司計劃,年內將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開店50家,5年內在全國開店數量達到500家,預計年平均銷售額為28億元人民幣。目前看來,7-11的擴張速度還遠沒有計劃快。不過業內人士指出,7-11是在等著特許經營的時機。7-11在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利潤率相當之高,日本7-11的平均毛利高達47%,中國臺灣也能達到30%。不過7-11能否在中國內地依靠其龐大的物流體系和先進的服務壓倒群雄,還有待考驗。 未來商店:即將登陸中國 無線射頻技術(RFID)在零售領域內的應用,成了2004年的亮點,因為這即將創造全新的購物體驗,從而極大地改變零售業。《中國財富》在4月份的創刊號中就曾報道零售巨頭沃爾瑪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使用射頻技術,而2004年麥德龍設在德國的“未來商店”則讓消費者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在這里,無論你購買了多少件商品,出門的時候都無須排隊付款,因為門口的閱讀器可以自動記錄商品信息,然后在配套的金融卡中扣除相應金額。11月份“2004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有人把“未來商店”搬到了現場。 一紙辦法:兌現WTO承諾 中國入世以來已經3個年頭,零售業走完了“過渡時期”,迎來了全面開放時期。2004年4月16日,為兌現中國加入WTO承諾,迎接零售業全面開放,商務部出臺《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并于2004年6月1日起實行。新辦法明確規定,從2004年12月11日起,分別取消對外商投資商業在股權、地域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等。以沃爾瑪、家樂福為代表的跨國零售巨頭在中國擴張的步伐將大大加快,觸角已經深及中國二線城市。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業,超過80%已經進入中國。 Tesco:首開外資收購先河 2004年7月,全球第三大連鎖企業、英國最大的連鎖商業機構Tesco公司以2.6億美元的價格向頂新國際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頂超控股”收購了樂購超市50%的股份。Tesco以資本收購的方式,邁出了進軍中國零售市場的第一步。此前Tesco一直關注歐洲市場,這次收購可看成是集團向亞洲和東歐新興市場擴張行動的一部分。對于Tesco而言,通過樂購進入中國只是其目標的第一步。Tesco之所以看好樂購,是因為它的獨特優勢。在零售業最激烈的上海市場,樂購的消費者購買頻次為18%,客戶忠誠度為15%,兩項指標在同行中均排名第一。 普爾斯馬特:“中國之死” 普爾斯馬特撐不住了。擁有普爾斯馬特會員商店和諾瑪特超市兩大品牌的普爾斯馬特中國企業正式被“一分為二”:有5家會員店賣給了家居連鎖巨頭百安居,另一部分會員店和超市則劃到了統一集團旗下。作為會員制商場的鼻祖,普爾斯馬特會員店風靡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但在中國內地,會員店的形式卻被“打入冷宮”。雖然在中國一度開到了20幾家店,但目前僅有成都、北京等地約7家會員店正常經營。據業內人士分析,普爾斯馬特的主要問題是近年在中國擴張的步伐太快。 超市發重組:一波三折 2004年4月,物美通過占超市發25.03%的職工持股會和34.77%的國有股的閃電收購與托管,成為超市發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7月29日,物美、超市發與大商、天客隆雙方圍繞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發生激烈沖突,各自向法院提起訴訟,凍結對方的股權。9月10日,天客隆將已劃入超市發的19家店拉出經營。物美與大商曠日持久的圍繞超市發股權之爭愈演愈烈。專家披露,地方政府之所以通過物美而不是大商重組超市發股份公司,是為首都連鎖商業的進一步整合提供可能。超市發股權之爭的根源在于地方保護主義。 國美:“借殼”上市 2004年6月7日,炒作了近三年時間的國美上市終于塵埃落定,中國鵬潤斥資88億元人民幣購入國美電器65%股權,未來業務重點將會轉移至內地電器零售業務。為了完成國美電器的借殼上市,國美集團早已著手進行資產重組,已使“國美電器”獲得紅籌的概念。資產重組在2004年4月1日完成,其步驟是:首先,將準備上市的資產打包裝入一家在中國注冊的“殼”公司,即“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再將該公司65%的股權轉讓給一家境外公司,再讓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鵬潤收購該境外公司全部股權。 自愿連鎖超市:現身中國 2004年,一種全新的零售模式“自愿連鎖”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推動下,2004年3月份開始,山東家家悅和寧波三江購物俱樂部分別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自愿連鎖體系SPAR和IGA展開了深入的溝通。9月27日、11月9日,寧波三江、山東家家悅分別與IGA、SRAR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成功把國際自愿連鎖組織引入我國。自愿連鎖團體SPAR在四大洲34個國家擁有超過15000家門店。據悉,SPAR在中國將與合作伙伴一起,聯合購買主要品牌供應商的產品,并拓展SPAR自有品牌的產品線。 零售業“煉獄之門”的開啟 該來的早晚都會來。 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零售業的過渡期將于2004年12月11日結束。屆時,在外資零售業的準入方面,將取消地域、股權和數量的限制。 零售業是對外開放最早的行業之一,在1992年就開始有了試點。當時的試點地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六個城市和深圳等五個特區。1997年當重慶引進法國商業巨頭家樂福時,還曾在重慶商業界引起巨大震動。而時至今日,外資已經在中國零售業占據非常高的比例。據統計,全國27個省會城市和單列市的營業面積為8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場中,外資商場的比重已經超過了23%,其市場份額正在日漸上升。在高端零售市場,外資商場所控制的市場份額甚至達到了50%以上。而曾經的關于反對外資享受“超國民待遇”、警惕中國零售業過度開放的呼喊,在全面開放的城門面前,則顯得那么有氣無力。與其討論這些,不如學習一下別人的優勢。7-11進入北京了,成長的速度也遠沒有宣揚的可怕,10年南方市場的開拓,并沒有帶來特別驕人的戰績,只是保持不虧損而已,跟日本47%的毛利相比,的確“有失水準”。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將無計可施。如果他們堅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話,將會是我們特別強勁的對手。7-11的殺手锏就是以顧客導向為創新的源泉。在日本,他們根據顧客的反饋,開發了便當、飯團等食品,而且非常受歡迎。這類食品在7-11的商品種類中占到50%~60%,且大多是自有品牌。7-11的自有商品每年更新70%。新產品的研發周期需要一兩年,為了使產品口味符合顧客的喜好,全公司上下都會成為新產品的第一嘗試者。7-11的另一個優勢是其強大的物流體系,當然,目前在中國因為網點比較少,還無法發揮此特長,但這只是一時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從根本上意識到為顧客服務,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最后一寸領地。隨著股權、地域的放開,國外零售巨頭要么像Tesco那樣收購本土的優勢企業,要么像沃爾瑪、家樂福那樣漸漸把觸角伸向珠江三角洲的二線城市。 競爭在升級,似乎一切才剛剛開始。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