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觀調控不等于搞計劃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13:5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宏觀調控的誤解、誤讀、誤用 梁小民 中國人特幽默。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丑惡現象,有人將之歸因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問題。于是,有了“初級階段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的說法。實行市場經
政府不等于計劃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政府的這種作用完全不同于計劃經濟下的“計劃”。計劃經濟下,資源由政府以行政方式有計劃地配置。這時,“計劃”是資源配置的唯一手段。市場經濟中,資源由市場配置,原來意義上的“計劃”不應該存在。這時,政府應該做的事不是有計劃地配置資源,而是為市場運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補充市場經濟的不是,做市場做不到的事,這時政府的職能不是“計劃”,也不能用過去那種計劃手段。把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稱為“計劃”是一種誤解,只能說明計劃經濟的陰魂不散。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能通過立法、行政和經濟手段來實現,政府通過立法與執法來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例如,保護產權、反壟斷等等。政府還可以用行政手段對經濟活動進行限制,這在經濟學中稱為管制。例如,政府對醫藥、食品這種關系人民生命安全的行業實行準入制度,對醫生、律師這類職業實行任職資格的許可證制度,一些城市對房租實行價格上限,對汽車這類產品規定強制性環保標準,等等。政府還運用經濟政策來引導企業與個人行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 經濟政策的差異性 政府運用的這三種手段有重要的差別。立法和管制是強制性的,“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不按政府的法律和管制辦事,屬于違法,要受到懲罰。”當然,立法與管制之間也有區別。法律由立法機構(如議會)制定,由執法機構(如法院)執行。管制由政府有關部門依據法律制定并實施,經濟手段對經濟行為的引導則是自愿的。經濟手段是用經濟杠桿來引導企業和個人按政府的意思行事,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不具有強制性。例如,政府制定地區發展規劃,用給以補貼或減稅等方法鼓勵企業到落后地區投資。企業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不去并不犯法。同樣,中央銀行提高利率是為了抑制投資,但企業有決定自己投資的權力,繼續增加投資也并不犯法。把政府的這三種不同做法都歸入宏觀調控顯然是不對的。 即使經濟政策也不能用一個宏觀調控來概括。經濟政策的目標不同、手段不同,政策主體也不同。就國內經濟政策而言,經濟政策大體也不同。就國內經濟政策而言,經濟政策大體上可以分為微觀經濟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政策是根據微觀經濟理論制定的,是針對個人和企業這種單個經濟單位或者地區和行業這些局部的,也有人把針對地區與行業的經濟理論稱為中觀經濟理論,相應地把這類政策稱為中觀經濟政策。不過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同,我們不采用中觀經濟政策這個概念了,并不直接涉及整個經濟。這種政策的目標是效率和公正,運用稅收、價格等各種經濟手段。其政策主體可以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例如,政府為了實現社會公正而提高奢侈品的稅率,以便把向富人征收的稅收轉移給窮人。這種政策只影響消費奢侈品的富人和生產奢侈品的行業和企業,對其他人和整個經濟并沒有直接影響。這種政策可以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作出。而且,這種政策對消費者沒有強制性,稅收提高了,消費奢侈品并不犯法。 宏觀經濟政策是根據宏觀經濟理論制定的,針對整個經濟。這種政策的目標是穩定和增長,手段是政府稅收與支出(財政政策)以及利率和貨幣量(貨幣政策)。如果考慮到開放經濟中與世界各國經濟關系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還可以包括國際貿易政策、國際金融政策、匯率政策等國際經濟政策。這種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主體是中央政府(以及代表國家的中央銀行)。地方政府談不上宏觀經濟政策問題。例如,中央銀行增加貨幣量降低利率屬于貨幣政策,其目的在于當經濟出現衰退時刺激經濟,或者促進經濟增長。這種政策影響整個經濟的走勢,是政府調控整個經濟狀態的手段。嚴格來講,政府運用這類宏觀經濟政策來調控整個經濟才是宏觀調控。 在現實中我們往往混淆了這些概念。例如,某些國內有媒體把個別地方限制進口大片票價、限制某些演出的票價都稱為“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且不說這些做法完全是不必要的,即使必要也不能稱為“宏觀調控”。一來這完全是強制性管制行為,二來即使作為經濟政策,充其量只是微觀經濟政策,與“宏觀調控”無關。 在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只能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這類宏觀經濟政策來實現。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認識當前我國轉型經濟的特點,這是下一篇文章的內容。 (作者系清華大學EMBA項目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