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頻頻落馬幸虧內部不團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06:51 中國青年報 | ||||||||
俞洲 蘭州“首富”張國芳被有關部門實施強制措施后,震動迅速呈“多米諾”效應蔓延開來,包括市委書記王軍、原市長張玉舜、副市長楊在溪在內的眾多官員牽涉其中,相繼落馬。蘭州官員普遍將此腐敗案的暴露歸咎于干部之間的不團結。這個“不團結”的說法更是被新任蘭州市委書記陳寶生拿到了履新講話里:“蘭州之所以不出干部,是因為這個圈子內
從表象來看,蘭州官場這場反腐風暴確實得益于官員之間的“內部不團結”。如果不是因為原市長張玉舜與書記王軍之間的矛盾爆發(fā),導致前者在人大投票表決中落選的話,張玉舜恐怕不一定會將有關王軍違規(guī)問題的材料遞送到中紀委;而如果不是張國芳案件的進一步調查牽涉到了其他權錢交易的黑幕,張玉舜大概也能在扳倒王軍的同時自己全身而退。錯綜復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腐敗鏈條,最終把一群貪官都送上正義的審判臺。看來,黑幕后一樁樁腐敗案件能浮出水面,還真得感謝蘭州干部小圈子的內部不團結。難怪“內部不團結”容易出事會成為蘭州官場的普遍說法。 與此相類似,轟動全國的河南省交通廳“三任廳長前腐后繼”案發(fā)后,也曾有不少干部跌足長嘆:“交通廳連續(xù)三任廳長栽倒,就栽在班子不團結上。如果班子團結,也不會斗來斗去,你倒下我也倒下了。” 團結才會有力量。內部不團結,勢必內耗不斷,人心浮散,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因此,領導干部間的團結問題往往成為考核一個單位的重要指標。現在,居然因為內部的不團結抓出了一批貪官,如此作用難免讓人啼笑皆非。把腐敗案發(fā)歸咎于“內部不團結”,固然說出了實情。然而,反腐成果竟然要靠領導內部不團結來取得,這究竟是值得慶幸,還是需要有關部門反思呢?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腐敗分子從貪官內訌導致東窗事發(fā)的結局中吸取了教訓,出于個人利益考慮,將“團結”問題異化成班子之間的內部穩(wěn)定和利益平衡。這種“團結”,在把江湖習氣帶進官場的同時,也必然使制度安排中的監(jiān)督機制淪為一句空話。更有甚者,一些官員把“勾結”當“團結”,在腐敗基礎上大搞“內部團結”,形成依靠權力非法獲得利益的“腐敗共同體”。他們或者“配合默契”,集體分贓;或者利益共享,互讓方便;或者各懷鬼胎,把柄互握。大量窩案、串案的發(fā)生,甚至整個班子“全軍覆沒”的事實,從一個側面向我們揭示這種“團結”的極端危害性。 如果不在加強監(jiān)督、健全制度、推進源頭反腐上做文章,反而把官員落馬案中的“內部不團結”視作需要吸取的教訓,這怎能讓人對當地的反腐倡廉抱以樂觀態(tài)度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