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與民工荒并存說明了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06:50 中國青年報 | |||||||||
郭之純 全國政協委員江中聯的一份提案,把當前日益嚴重的“啃老族”問題再度推向人們眼前———所謂“啃老族”,即社會學家所稱的“新失業群體”,指已經成年卻因無業只好靠父母養活的“待業青年”。勞動部《2003-2004:中國就業報告》披露,目前城鎮新增勞動力中只有40%~50%能夠實現就業,新成長失業青年增幅為63.2%。在廣東,這一情況更加嚴
眾所周知,珠三角地區正鬧“民工荒”。兩相對比之下,這一現象特別耐人尋味:為什么在大量工作崗位招不到人的情況下,當地的年輕人卻就不了業?對此,僅用一些人士歸結出的“出現‘新失業群體’是因為職業技能培訓缺位,沒有一技之長”等原因是無法解釋的。整體看來,這些城鎮青年,所受的教育顯然要比進城務工的青年農民多一些,而且那些鬧“民工荒”的企業,需要的技能肯定也不會太復雜。因此筆者推測,在“民工荒”的背景下出現如此之多的“啃老族”,顯然與城鎮青年不肯屈就那些“只有農民才肯打的工”有關。 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因為城鎮青年比較“嬌氣”外,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應該是:那些“只有農民工才肯打的工”工作條件太艱苦了,報酬也太低,付出與收獲嚴重不成比例。若非如此,筆者相信已經步入成家立業年齡階段的城鎮年輕人,斷斷不會寧肯“啃老”(對于爭強好勝的年輕人來說,這實在很沒面子),也不肯就業。 這顯示了當前經濟結構、勞資關系及分配制度的某些非諧調性。它說明,當前的經濟繁榮發展,在相當程度上還是由農民工的低待遇支撐著,其待遇之低甚至是城鎮失業者所無法忍受的。 筆者認為,無論從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出發,還是僅僅從快速發展的角度出發,都不能再聽任這種現象繼續下去。構建和諧社會必先構建和諧的經濟結構,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而和諧的經濟結構,必須建立在和諧的勞資關系和分配制度等基礎上———事實上,當前這種有悖公平的分配方式已經弊端初現,“民工荒”現象已經讓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遭遇瓶頸。 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指導原則是“一次分配效率優先、二次分配保障公平”。從該原則中不難看出,“公平”是比“效率”更終極的要求,因而“效率優先”不能無限度,更不能成為有意阻礙公平的借口。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說,“經過20多年的高速增長,如果進城的民工還不能夠分享經濟增長的收益,是絕對不行的”;“過去我們還能夠維持是因為農村實在太窮了,是不得已而為之。而經濟發展到了今天,屢屢發生的與農民工有關的問題已經給了我們一個警告”。(3月5日《南方都市報》)當前,“民工荒”已經為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而“啃老族”的不斷擴大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會的安全隱患。筆者認為,要同時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惟有從調整經濟結構、建立完善的經濟秩序著手———只有當所有的勞動力市場都是公平的,所有的勞動都能得到公正的報酬,那時的經濟繁榮才具有道德基礎,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才是和諧的,而“民工荒”和“啃老族”這對“矛盾”也才能迎刃而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