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醫療公平是構筑和諧社會的兩大基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8:31 紅網 | |||||||||
溫家寶總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今年工作的重點戲;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整體構想中,向農村貧困地區提供全免費教育和解決治病難,成為兩大亮點。 參加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作家張賢亮,在聽完溫總理的報告后,對“和諧社會”作了一個妙趣橫生的解釋:“‘和’右邊是‘口’,就是人人有飯吃;‘諧’左邊是‘
如果進一步解讀下去,要構建“和諧社會”,兩塊基石不可少,那就是教育與醫療的公平。“人人有飯吃”,“人人能說話”,“人人依法守法”,離不開人人都能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與身體素質,這就要求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與醫療。這不僅是避免社會動蕩所必需的均衡與協調的要求,也是實現社會進步所必需的人自由與全面發展的要求。 教育與醫療,是人人不可或缺的公共產品。教育與醫療資源在配置上的不合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導致社會不公的根本不合理。因為人在生存權與發展權上的公平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受教育權利與醫療保障權利的是否公平。這既要求有足夠的投入,更要求實現投向和投量上的合理。當一部分人享受著多媒體教學,享受著無病健身、小病大養的公費醫療,還有人卻因貧輟學、因教返貧,“小病拖、大病扛”,一人得病,全家受累……真正的和諧社會,不可能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之上。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解決貧困地區近1400萬人口義務教育階段的全免費教育,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提出切實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探索建立醫療救助制度,深入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購銷秩序,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就是在夯實構建社會的兩大基石。 只要教育與醫療事業不斷發展并日趨公平,以“人人有飯吃”、“人人能說話”、“人人依法守法”為特征的和諧社會,就會漸成現實。 (稿源:紅網) (作者:慕毅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