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還要謹防拉美化陷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0:17 人民網

  孫秀嶺

  “讓農民到城市里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富裕農民,必先減少農民,要大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在熱議“三農”時都表達過把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之一(綜合3月6日《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紙的消息)。

  轉移農村勞動力,既可增加農民收入,又可提高農民素質,還能解決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土地有可能實行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生產經營,農產品成本會大大降低,可謂一舉多得。筆者長期關注“三農”問題,采訪過近千個鄉村,也贊同這些觀點。然而,有些地方把轉移農村勞動力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惟一途徑,“農民進城”成了農民增收的惟一辦法和官員的最大政績。

  當越來越多的農民走進城市,當城市發展及其相關產業跟不上“農民進城”的步伐時,會出現什么樣的情形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南美國家的人均GDP剛跨過1000美元關口,他們為推動經濟快速起飛,普遍實施了減少農民戰略,把大量農民轉移到城市,把耕地留給少數農戶。這樣做確實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南美也一舉成為世界上農業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但是,當大量“無土地、無保障、無固定崗位、無一技之長”的農民成為新市民后,新的問題凸顯出來了:政府為承擔他們的養老、衛生、社會保障等費用精疲力竭,城市兩極分化更為嚴重,社會矛盾激化,治安混亂,國家陷入動蕩,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這就是常被專家學者提及的“拉美陷阱”。

  拉美國家的前車之鑒,令人深思。中國當前有些情形和“拉美陷阱”出現前有類似的地方,而我們的“三農”問題遠比南美國家當時的情況復雜得多,解決起來難度也大得多。中國的農民數量驚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國要走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及相對滯后的第三產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極為有限。同時,城內還有大量下崗職工。這些問題都非常現實地擺在那里。如果我們過于依賴農民進城來解決三農問題,誰敢說不會掉入“拉美陷阱”?

  提及“拉美陷阱”,并不是反對轉移農村勞動力政策,而是希望地方官員、有關部門和專家,在實施這一政策時保持清醒頭腦,把困難想得多一些,把方案考慮得周全一點,把相關政策落實得扎實一些。例如,如何在深層次上打破城鄉壁壘、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上做足文章,如何解決“大城市貢獻相對不大、中城市經濟相對不活、小城市實力相對不強、小城鎮總體不優”的問題,如何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如何提高農業效能等等。這些,都需要統籌兼顧,整體謀劃,全方位、多層面地扶持“三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農民問題新聞 全部剩余勞動力新聞 全部三農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