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和大象的新競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6日 10:29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劉騰 現在,在印度投資的外國公司最低只需要購買25英畝土地,而此前的最低購買量為100英畝。但中國的腳步走得更遠,在依據入世承諾不斷擴大各領域對外資開放之后,原先由政府壟斷的行業也開始向民營經濟敞開大門了。
這可為全球對于中國和印度誰更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喋喋爭論增添了新話題。分析人士認為,兩國政府爭相改變過去的政策,可以看做是正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崛起并互相攀比的巨龍和大象之間已展開新的競爭。 一直以來,盡管印度的崛起有目共睹,但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仍然比印度大。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和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說:“如果說兩國都做得不錯,那么中國要出色得多。”他認為,中國不僅儲蓄和投資比印度多得多和在利用全球經濟所賜機會的程度上遠遠超過印度,而且中國人也更有技能,所實行的社會和經濟轉型更為深刻。 實際情況可能就是如此。有媒體預計,在中國剛剛開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升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將成為議題之一。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占中國GDP的比重達1/3。 有關的政策聲明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召開前發布的,其基本內容是非公有制資本現在可投資任何一個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根據新政策,原來屬于民營資本禁區的原油鉆探、銀行、電信服務、航空甚至國防事業,民營企業都可以合法地參與。 起草這些政策的專家表示,新政策為民營企業進入這些領域確立了法律基礎,為其今后與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展開競爭創造了公平環境。 按照入世時的承諾,中國必須把國有企業長期壟斷的行業向外資逐步開放。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李曙光說,新政策為的是依據WTO規定賦予民營企業與外資相同的地位。 這顯然會使中國的經濟更具活力。專家表示,在民營企業獲準進入更多領域之后,在華經營的外國企業可能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實際上,在新政策公布之前,民營企業就已經闖了多個禁區。例如,今年3月,澳凱航空公司獲準投入運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承接了軍方合同。 不過相對中國而言,印度有一些優勢行業。比如,呼叫中心已經成了印度跨入全球經濟體系最常見的標志,如果在美國夜間撥打戴爾電腦客戶服務熱線,或者其他上百種產品和服務的熱線電話,都可能是印度的技術人員幫你解決問題。編寫定制軟件也是印度人最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 2003年,外包業務為印度帶來了超過70億美元的收入。專家預計,到2007年這個數字會翻1倍。不僅如此,在許多行業,印度公司都將掙脫外包身份,成為全球市場的獨立參與者。 幾天前印度政府出臺的旨在幫助水泥和鋼鐵業創造收入和增加就業的新政策被認為將引發外商投資和技術的更多涌入和鼓勵競爭。這個政策允許外國投資者無需獲得政府批準即可在某些地產項目中擁有100%股權。國際分析人士預計,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準備公布的新財政年度預算報告還將包括其他一些鼓勵對落后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的政策。 奇丹巴拉姆去年曾提出將外國資本在印度保險企業的持股上限從26%提高到49%,但遭到國會左翼政黨及反對黨的阻撓。不過以他為首的財政部仍堅持表示將爭取鼓勵更多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印度,因為外國投資已成功地使印度的汽車、制藥等成為在全球都具有競爭力的行業。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印度已宣布了上調航空業、電信業和銀行業的外資投資上限。分析師稱,可能將有數十億美元新投資流入印度銀行業,因為外國銀行已被獲準購買政府打算進行重組的銀行的股權并按持股比例獲得相應的管理控制權。而過去的規定是,外國銀行即使擁有再多股權,對印度銀行的管理控制權也不能超過10%。 此前,包括匯豐控股有限公司和渣打銀行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在印度的投資已經停滯數月,為的就是等待有關政策的明朗化。 在印度,仍然懸而未決的是是否允許外資進入或進一步投資于零售、保險和采礦業等諸多領域。目前,以國大黨為首的印度政府正力促放開這些方面的限制。印度財政部認為,零售業全球性公司的到來將在采購和營銷印度產品方面帶來更大的商機,有助于提高印度產品的質量、改善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一戰略如果得到實施,那就是沃爾瑪、家樂福和特易購這些為進入印度蓬勃發展然而卻大門緊閉的零售業已努力多年的跨國公司的一大福音。這些公司早已在中國進行擴張,這是中國轉變思維的結果,而且這種結果也正日益轉化為中印雙邊的貿易與投資。 由于印度軟件業的巨大成功,北京和上海眼下正為贏得印度的IT投資展開激烈的競爭。而且,中印兩國也有可能在能源和商用飛機市場上結成伙伴。兩國政府都決定加以考慮的事情是,如果雙方能夠聯合采購共同缺乏的一些原料和技術,那將會實現巨大的規模經濟。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印兩國人均GDP都大致相當于美國的1/20,但是去年,中國的人均實際收入已達到美國的15%,而印度大致相當于中國的一半。 ★1980-2003年,中國經濟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長,而印度的年均增長率為5.7%。 ★1980至2003年間,按共同國際價格計算,中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上升了300%,而印度上升了125%。 ★2003年,中國創造了5.8%的全球商品出口和2.6%的全球商業服務出口,成為全球第四大出口國和第九大商業服務出口國;印度創造了0.7%的全球商品出口和1.4%的全球商業服務出口,分別列第31位和第21位。 ★2003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為5015億美元,而印度僅為308億美元。 ★2000年,印度的總體文盲率為35%,中國為6%。 ★1999-2000年,印度兒童中有47%接受了5年制小學教育,而中國的這個比例為98%。 ★以實際價值計算,目前中國的基建投入是印度的8倍,支出占GDP的比例是印度的3倍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