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財富圈》2005 > 正文
 

中年退休選擇與被選擇之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16:06 財富圈

  憧憬并且有朝一日能真正實現“中年退休”的,是這樣一群人:

  他們對社會發展的趨勢有著驚人的發現能力,他們知道未來的財富會聚焦于什么樣的行業;他們選擇新的成長性的行業,努力成為新產業的精英,成為新技術、新潮流的啟蒙人和權威發布人……

  濃縮人生精華,他們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了財富的積累,然后開始享受更悠長的假期。他們介于浪漫和現實之間。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中年退休:幸福可望不可及?

  人對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對自我實現的追求,畢竟,簡單的享樂只能讓人很快地產生出饜足感來,對于具備良好修養的精英人士來說,退休就意味著寫出《薩朗波》和《羅馬帝國衰亡史》之類的東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覺或者費盡心思、變著花樣地賭博和嫖娼。

  中年退休,這個世俗的話題不妨用一句浪漫的詩歌來引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海子的這首詩影響了不止一代人,它提出了一個對幸福生活的新的定義。但是,感動之后認真想來,在現代社會里,純正的詩人恐怕只能在夢想里才能擁有這樣的幸福生活,畢竟,單靠“喂馬劈柴”是沒辦法“周游世界”的。

  中年退休的想法通常也來自于對這類幸福生活的憧憬,持有這樣念頭的人介于現實和浪漫之間,他們渴望一個無拘無束的生活空間可以讓自己為所欲為,同時也清楚地知道這樣的一個心愿是要有足夠的財富來做保障的。

  印象中,最早的關于中年退休的說法不是來自一般人認為的IT業,而是來自貪官——早早設定目標,貪夠多少錢就收山出海。好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讓廣大平民們對中年退休的“奢望”也可以憧憬起來,“金錢面前人人平等”的最新形勢使他們欣喜若狂:只要能在35歲到40歲之間掙得足夠的財產,就可以悠然地度過余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再擔負著任何的經濟壓力。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夠做到這點的話,社會無疑會更加進步,而不是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游手好閑的人越來越多,無時無處不在用他們的金錢和能力敗壞著道德風氣和社會規范。

  若干有些違背國人常識的例子說明:當年歐洲“腐朽沒落”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貴族階層曾經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領域里為人類做出過極大的貢獻,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可以沒有任何經濟壓力、也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地做事,他們的個人興趣與這項或那項偉大的人類福祉不謀而合,他們的個人成就感的滿足同時也意味著社會能夠由此而得到或多或少的一些進步。

  中年退休對人的吸引力正在這里: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或許會有新的福樓拜周游世界,寫下一部新的《薩朗波》,也或許會有新的愛德華·吉本遍訪古跡,著成一部新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個人所需要獲得的最大成就感就在這里,而不是如何為公司多做了一單生意,如何為自己談到了高額年薪,如何在一家大型公司里升到了更高的管理位置。

  如果我們認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那么,我們就會認同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要,應該是所有人愿意為之付出努力的終極目標。自我實現的需要必然是和功利無關的,它可以是《薩朗波》,可以是《羅馬帝國衰亡史》,卻不應該是一單生意、高額年薪或者更高的管理位置——后者雖然也能夠滿足一些自我實現的需要,但畢竟是低級的,不夠純粹的。只有滿懷興趣的,并且在完成的過程中充分體會著快樂、享受和成就感的事情才有可能創造卓越——把威廉·莫里斯的古老的美學觀點稍微發展一下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所以,人對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對自我實現的追求,畢竟,簡單的享樂只能讓人很快地產生出饜足感來,從而迫使人去追求更高難度的享樂,這對于具備良好修養的退休人士來說,就意味著《薩朗波》和《羅馬帝國衰亡史》之類的東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覺或者費盡心思、變著花樣地賭博和嫖娼——雖然令人遺憾的是,后者確實在國內一些暴富得足以使人中年退休的城市和農村地區普遍地出現過。

  讓人產生中年退休想法的另一層原因是:社會變動過大,人們心里的不確定感隨之加劇。一個人雖然現在收入頗豐,但他會顧慮到這樣的收入還能維持多久,自己的職業還能做多久,透支的身體還能支撐多久?這樣的憂慮迫使他們希望在有能力掙錢的時候拼命掙錢,趕緊把后半生所需要的財產掙夠,只有這樣,才能覺得心安。

  一個朋友幾年來不斷跳槽,他曾感嘆說:一開始自己在公司里算年輕的,可不知不覺幾年下來,忽然自己已經成為年紀最大的一個了,每家公司里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聚集著,那些年紀大些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的確,在現在的很多公司里,30歲已經算是高齡。到了30歲,如果還沒有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或者具備了在未來幾年內退休的可能,那種危機感也就可想而知了。(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此,穩定而牢靠的公務員崗位成為求職的熱門。)

  所以,中年退休,這里面既有個人的渴望,也有社會的壓力。前者的因素既可以完滿人生的經歷,又可以促進社會的福祉;后者的因素卻十足表現出了人們在大動蕩時代里的焦慮和恐懼—這一點就好像正準備過冬的松鼠在儲藏食物。但是,從這一層面上說,人還不如松鼠,因為他們不知道冬天到底什么時候會來,不知道冬天到底會有多冷,也不知道冬天到底會有多長;他們只知道,自己為過冬而儲藏的“食物”不知道會在哪天,不知道會因為什么緣故,就會遭遇貶值。是啊,“趕緊把后半生需要的財產掙夠”——不但要“夠”,還要類型多樣化、分布合理化。沒辦法,做人就是這么辛苦。

  當一個“悠客”需要多少錢?

  聽說麗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個悠客陣營后,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周云辭去工作,背一架相機穿梭于麗江那些長長短短或寬或窄的弄堂之間,感受此處的人文風情——他要當“悠客”了。而結局是沒做幾天就打道回府。沒辦法,現實殘酷,城里的房子按揭容不得夢想多持續幾天。

  何謂“悠客”?這是一種流行的說法,意思就是“悠然自得提前下崗了”。不知道當個真正的悠客需要多少錢,《新聞周刊》給出的報價是有車有房外加100萬元存款。

  真的猛士要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敢于放棄已打下深厚基礎的事業,手里擎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四個大字:提前退休。他們是中國大城市迅速崛起的新貴,在他們的大多數同齡人還拼命三郎為孩子入托費而奮斗的時候,悠客們已經灑脫地找尋個人夢想去了。

  而與周云相比,35歲的馮偉算是黃金級別的悠客。25歲創立廣告公司,30歲掙了他人生中第一個1000萬,現在他已經是某房地產公司的老總,資產高達6000萬。他一星期工作一天,其他時間都處于悠閑狀態:開車去郊外喝茶,跟朋友聚會,或一大段時間呆在外地,公司他全交給高薪聘請的精英們打理。馮先生說起想做個悠客的起源,是因為看了一本雜志上關于“亞健康”的報道,他一做里面的自測題,發現自己的情況是如此的糟糕,于是一個月后,他做了悠客。他說“擁有工作是幸福的,比擁有工作更幸福的是主動放棄工作。當然這種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

  馬云:退比進更狂

  馬云

  阿里巴巴創辦人、首席執行官

  “退休”后,設想創建阿里巴巴學院,那將是一個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學會成長的地方。

  退休并不意味著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國人怎樣在中國做生意;失敗了去北大,教世界做生意。這是馬云關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

  沒人真正了解馬云,包括他自己。他上飛機前已經考慮好的想法,在天上顛簸幾下之后就會改頭換面。數年中,傳媒和業界一直賦予這個人一種捉摸不定的色彩。而他也確實以不斷刷新自己和別人頭腦中固有的想法為己任,有時他甚至不得不佩服公司里的同事:“跟著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老板干事多不容易!”

  當然,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幾乎成了時代標語。其實沒有誰是永遠不變的,區別在于多數人習慣追隨某種模式來改變,而少數人則創造這些模式。

  年輕人是不回憶歷史的

  5年前,馬云和十幾個人偏安江南一隅,造出了阿里巴巴。現在,阿里巴巴已經第五次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B2B網站。曾經預料他逃不過互聯網泡沫浪潮的美國人現在都用熱情的目光打量這位來自中國人間天堂的小個子男人,以及他對未來網絡的狂想:“從東西貿易到一切東西的貿易”,這句文字游戲中的浪漫和理想色彩,讓人想起那個傳說中的山洞,一旦開啟便意味著無限可能。

  這樣一個馬云,這樣一個阿里巴巴,如果說他幾年之內將要退休,你會相信嗎?

  “不會很久了,我離開這公司。”馬云指的是,他何時不再擔任CEO取決于公司下一代領導人的成長。而他正在把互聯網動蕩時期得到的經驗轉交出去。這些經驗包括如何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之上。

  馬云喜歡把自己比做一個船長,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時刻注視著海上的風暴將在何時何處蠢蠢欲動。只有經歷過真正的暴風雨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應對。他的快樂在于“每天看著那些潛在的失敗和挫折一個個全被你滅了”。

  一個人成功是說不清理由的,而失敗是一定有理由的。馬云喜歡看別人失敗的經驗,但這并不代表他不犯錯,即使有前車之鑒,他仍然會犯相同的錯誤,因為“有些錯一定要自己犯過心里才踏實。”

  從現在起可以等待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個錯誤》,預料在這本書出版的時候,阿里巴巴將成為馬云心目中偉大的公司。但是你現在問他都犯過哪些重大錯誤,他就會三緘其口,告訴你“年輕人是不回憶歷史的”。

  1988年,馬云還在杭州電子工學院盤著腿坐在臺上講英文和國際貿易。1995年,他借了兩萬塊錢開始做中國黃頁,差點被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中國電信“打暈過去”。1999年,阿里巴巴出世,沒有到新經濟熱力四射的北京來圈地,而是以香港為總部,守住進退可踞的杭州,在江湖上頻頻出招卻蹤影難覓。馬云的理論是,別人看不到我,我卻看得到他們。2002年,阿里巴巴人事變動,馬云切掉占收入60%的系統集成業務,讓阿里巴巴成為一個純粹的B2B網站。2003年,馬云稱之為二次創業的淘寶網突然在C2C領域浮出海面,并逐漸在各項指標上超過了那個偉大的對手──EBAY。當馬云出現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CEO論壇和美國CNBC電視臺的畫面上時,人們才真正意識到阿里巴巴的能量和想像力,已經在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上變得不可忽視。

  但想像力是沒有止境的。在馬云看來,現在的阿里巴巴只有他想像中的百分之五。要做到一個全世界最好的中國創業公司,除了一個偉大的對手,還要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未來。馬云不希望贏在今天。

  “阿里巴巴真正發揮作用,大概要在2009年。今天我們所做的這一切是為了公司10周年以后的發展,而1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要放到120年以后來看,我們不要為今天活著。”

  退休并不意味著停止

  所以馬云會想到以何種方式在何時退休,一點也不奇怪。但退休并不意味著停止。成功了去哈佛,教美國人怎樣在中國做生意。失敗了去北大,教中國人怎樣在全世界做生意。這是馬云關于退休生活的一句玩笑。不開玩笑的話,他的確有踏進學院的打算。自己要學一點東西,同時也傳遞一些經驗給別人。他腦中正在存儲著關于阿里巴巴學院的想法,那將是一個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學會成長的地方。他的興趣還包括在農業和環保上顯顯身手。在他的預料中,中國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可能需要30年,但如何合理地利用財富成為一個和諧均衡的社會則非50年不能達到,而這之間20年的落差中暗含著許多危機和挑戰,在一個適合馬云這種人生活的變化的時代,退休一方面意味著功成身退的智囊,同時也是對自己創造力新的考量。

  唯一不變的是,馬云不會為了享受生活而退休。他走過那么多國家,上海的一部分可以在東京找到,而東京的一部分又可以在紐約找到,在史蒂夫·福布斯的豪華游艇上曬太陽在他看來也沒什么值得留戀的,這位有時一個月只不過消費千把塊錢的創業者最享受的是創造的樂趣,創造別人想不到的東西。這包括帶著他的1600多員工做一個規模龐大的虛擬商業游戲,或是當參與游戲者變成1.6萬人時,他獨自帶著他的德國黑貝阿波羅在某個校園里神出鬼沒。不過要小心,那雖然是一條很善良的狗,照樣會把很多人嚇跑。

  馬云愛熱鬧,喜歡時刻給這個世界創造一點新奇事物的感覺。很自然的,退休對他來說就成了一個如何更新自我世界的話題。而最適于馬云生活的這個時代也在不停地更新著。于是不為今天活著的馬云看遍了世界之后,不得不說了一句:“這世界上可干的事太多了!”

  王強:派對散場后的心理平衡

  王強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

  新東方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中美友協理事,

  理想中的退休年齡:50歲。

  “退休就像剛結束一個熱鬧的party,燈熄滅了,夜晚就你一個人待在一個異常安靜的地方,這種感覺很有落差。如果過不了這個心理平衡的關,就意味著你生命的終結。”

  對于新東方,對于它的元老王強,世人已經了解太多:這個俞敏洪的老同學,北大英文專業,卻博覽群書,當年是藝術團團長;執教6年后留學美國,在紐約州立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在美國著名的“貝爾傳訊實驗室”做了兩年工程師,被老友俞敏洪勸動,加盟新東方學校工作至今。

  看起來儒雅而健談的王強,現在對于新東方的身份只是董事之一。對于管理與決策事務,他已經放手幾年。他說自己在40歲時便經歷了從高層退休,50歲時,也許就真正退出,讀書治學,過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50歲退休,

  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

  這個年齡段的中國人曾有太多桎梏,曾是為父母而活著,為老婆老公而活著,為孩子而活著,為周圍的人而活著,為祖輩的傳統和社會的輿論而活著,“最后真正像李叔同那樣出家的人,是不多的。”王強說。以自己為例,在20歲的時候,他絕想不到像美國青年一樣,在餐館中洗洗盤子過一年,賺點錢,然后便云游,把錢花完,再去尋找下一種生活方式。“我在美國6年的體驗告訴我,美國人活得更加自我,心態更健康。美國人為了自己而活的理念超過了其他。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像許多漂流的藝術家,當然政客是另外一回事,但總體來說他們的心態都很健康平和,不會為了達到什么目的而犧牲自我。”

  對于王強來說,退休,從職位上退出,其實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假如我50歲退休,那肯定會是我以前一直向往而沒有做到的事,真正開始過屬于自我的生活。在書房里讀讀書,做做學問,對我本人來說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不退休,我還要為了事業拼打,這事業一半是個人夢想,另一半很可能承載了一些社會期待。”

  個人夢想和社會期待的結合體,讓新東方在中國最風光的英語角制造了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三駕馬車”的神話,2001年的董事會危機卻讓神話經歷了差點成為泡沫的危險:在個體戶、哥們兒意氣、家族企業階段之后,新東方如何面對改制危機?如何蛻變成一個科學、現代化的企業?“我們迅速處于一種困惑,我的個性過強,更希望變革是一步到位的,老俞本土智慧更多,往往采取漸變的方式。根本上對新東方沒有產生沖突,只是對它發展的快和慢,采取什么方式產生的沖突。其實出走的,另立門戶的這幾個人并不重要,反而我們關起門來廝殺的時候,外界并不知道。我們那時高層的智慧是,大局是新東方的絕對穩定和絕對發展。只有這個保證了,個人的利益,回國的目的,事業的滿足感才能夠完全實現。離開新東方,相當于離開了我們的生命之樹,可我們這些葉子還要在時空中飄。”

  作為“新東方大樹上的葉子”,“我這個人像鋼鐵一般,看起來挺剛硬,但是八級臺風來了就完了”,邏輯思維很強、語句間洋溢著激情和率真的王強,對自己的個性曾有如是總結。2001年到2002年新東方的股份制在外界看起來有如颶風波動,但最后3位元老采取了折中方式,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經歷過痛苦的掙扎和思考,最后無一例外地決定,除了老俞以外,整體退出新東方的管理平臺。”

  假如我無家可歸了,

  就做包子去,起名“包子王”

  正在年富力強的40歲左右,正是大展宏圖的年齡,從管理層退出,其實就是一種退休,在時間的提煉當中,王強逐漸找到了平衡。“從開始的痛苦變成了平靜,從平靜變成了理性。我們當時又不想自立門戶,畢竟新東方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另外我們又是新東方的股東,從生活上已經有了保障,經歷了一段退休的空擋期,內心確實寂寞過,苦悶過,還有精力,精力放在哪兒?過了這段苦悶期,元老們再聚首的時候,覺得還應該發揮余熱,發揮我們的特長,為這個新的平臺周圍添磚加瓦。比如徐小平和我進入媒體,都不僅是為了個人愛好,內在的追求還是為了保障新東方更加穩定,更加壯大,更加規范化。”

  但目前來說,無論外界看他有過多少經歷,王強笑言自己還從未遭遇過八級臺風。“以前在美國,我還在老人院替老太太換過尿布呢。我不想以后,想是多余的。一個人要不斷充電,不管市場如何改變,你的個人能力都足以應付的時候,你是不會擔心八級臺風是否會降臨的。假如現在我無家可歸了,新東方也不給我一分錢了,我做包子去,起個名字叫‘包子王’,我都可能是帶著微笑懷著夢想繼續。”王強曾經歷過太多轉折,“轉折對我來說,只意味著挑戰,不具有恐怖性。”

  新東方的創業者仿佛都是傳奇的締造者,俞敏洪個人故事足可以寫成勵志教材,而王強,他經歷過顛峰時期的意氣風發,也經歷過高臺跳水般的落差,現在總結起來,一笑而過。“人生充滿了挑戰和回味。一個人能否存活下來,必須對挑戰做出及時果斷的回應,只有在挑戰回應中文明軌跡才能不斷延續,我對自己也是這么看的。人生不可能出現長久的平穩期,你不去挑戰生活,生活也會挑戰你。”王強如是說。

  事實也如此。最初從北大去美國,生存問題,對王強來說,是一重大挑戰,“我別無選擇,只有學計算機。我必須放棄我暫時的愛好,必須找一個市場上能夠接受的生存方式。”做了一段時間的工程師,生活富足但精神平淡,王強又給了自己一次挑戰,“要做一件讓我覺得刺激的事”,而恰好俞敏洪去美國用夢想游說他,這是到新東方來的階段。第三次挑戰發生在新東方的瓶頸時期,要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就必須意味著平臺要清理得干干凈凈。“經歷過無數次掙扎和思考,最后決定從大局出發,除了老俞以外,整體退出新東方的管理平臺。”人生的第四次挑戰,還沒有到來,但王強已經為它做好了準備,迎接著也許會在50歲發生的又一次轉折。

  現在除了新東方的日常事務外,王強還擔任著中央電視臺《大家》的主持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二套《英語之夜》的顧問,中美友協的理事和歐美同學會宣傳委員會的委員,就在我采訪之前,他剛剛結束了一場演講。“盡管我已經不擔任管理職務,但我做的事一部分是屬于新東方的,一部分是屬于我的,離我純粹的書齋生活還是有距離。而到了50歲,我也許真正地在書齋里一關門,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了。”

  “退休了,遠離那些煩瑣的事情,心靈才能找到平靜。而心靈的平靜是我認為退休后能否找到自己的關鍵。否則心里會非常苦悶,覺得和這個世界割斷了臍帶,以前的風光和繁忙,人際關系都消失了,就像剛結束一個熱鬧的party,燈熄滅了,夜晚就你一個人待在一個異常安靜的地方,這種感覺很有落差。如果過不了這個心理平衡的關,就意味著你生命的終結。”最后,從心理角度,王強又給我們交上了一張感性的分析答卷。

  陳葵:我們需要“中場休息”

  陳葵

  冠群金辰軟件公司CEO,

  “退休”后的夢想是去做傳媒業和奢侈品。

  陳葵預期的“提前退休”為5年時間,分三個階段:第一年徹底休息,之后兩年根據個人興趣學習充電,最后一年為重新上路“預熱”。

  陳葵,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資料是:38歲,軍人出身,歷經DEC、COMPAQ、3COM等國際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總經理,帶領公司完成了從防病毒廠商向全面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及安全服務提供商的成功轉型,從最初的17人團隊發展到現在的上百人規模,建立起成熟的團隊和企業文化。做到這一切,陳葵只用了4年多時間。

  此外,她還是VERSACE和ARMANI的忠實擁躉,開寶馬Z4跑車,熱愛獨自旅行。

  就在兩種概念在我腦海中“融會貫通”的時候,陳葵出現了,很難讓人把眼前的她和16年的IT界女強人身份劃上等號——金色蝴蝶耳環閃亮耀眼,裝飾蕾絲的牛仔褲優雅中帶點俏皮。這些細節無不透露著:這是一個心態良好、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女人。

  從助理銷售、銷售、部門經理、總經理,踏踏實實地一路攀升,一路綠燈, “16年沒有一天處于無業狀態的”陳葵也想“提前退休”,她說她很向往這種方式,那是她的理想。

  中年退休是一次Break

  “和父輩相比,我們這代人好像是在‘偷’時間”,陳葵說:“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父輩一生要做的事。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如果一個人想從20歲工作到60歲,真正到腦力和體力已經衰退時再‘退’下來,這段時間太過漫長,會把人榨干。而且我們又不甘心的是,在體力和精力都最為旺盛的生命階段,沒有真正為自己做什么,所以我們會覺得累,想要停下來休息。”

  “這種休息就是拋下一切,為自己的感受、興趣和真實需求所做的一種選擇。但我相信這種休息不是永遠的,它只是一個或長或短的階段,然后我們還是會回到各自的事業中,或者開始第二次創業。”

  因為深信“我們是不甘寂寞、閑不下來的”,陳葵認為時下精英階層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階段性退休”。“我認為‘中年退休’應該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場休息,只是因為這個過程的時間長短現在無法預期,我們才稱之為‘退休’。”

  喜歡車,酷愛駕車旅行的她又用了一個比喻:“就像我們開車,在最初的適應階段會非常努力和費力,開到三四年的時候,會感覺非常順手,車開到了七八年,很多部件開始出問題,于是修修補補,到10年的時候就需要大修了,大修就是退休。如果你是一輛奔馳、寶馬那樣的好車,有良好的個人素質、教育背景、學習能力,就可以在‘調養’之后,在你的‘下半場’重新展示活力,報廢的時候還早著呢!”

  陳葵說自己“也該到中場休息的時候了”,只是總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為自己的上半場”劃句號。“工作非常累、情緒低落的時候,腦海中一直有這個念頭,提前退休吧,甚至在下班開車回家的路上告訴自己,明天我堅決不會去上班了,然而第二天,我還是出現在公司里。職業經理人是一個理性的角色,做得越久職業化程度越深。一個公司的領導者必須‘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還要想著地里的收成’,我必須對公司發展的長遠目標和整個團隊的未來負責,有太多牽掛和責任放不下,總感覺沒有機會停頓。同時,內心深處也有擔憂,動態的市場給了我們成功的機會,但市場也是無情的,你離開了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就很難再加入進來,一旦OUT,想IN就難了,中產階級是很怕失去的,于是對自己說:再堅持一年吧,再堅持兩年吧。于是里面修、外面補,休假旅行、學習充電,但這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想,有一天,當堅持變成了忍受,就是那個做出‘退休’決定的‘臨界點’了。”

  我們不會一直工作到60歲

  以前,有七八年的時間,陳葵最愛去美國旅游,迷戀空曠和遼闊的感覺,租一輛敞篷跑車,沿著筆直的一號公路從洛杉磯一直開到賭城,在充滿行進感的電子音樂中,心情激越地穿越峽谷和沙漠;近幾年,她“慢”了下來,徜徉在歐洲古老城市的街頭,享受購物樂趣和細節之美;現在,她的旅游方式更“靜”了,兩個月前,因為感覺自己“又有零件壞掉”,跑到了麗江,“那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可以讓你真的停下來,心安理得地‘發呆’。”陳葵終于找到了自己向往的那種“休息”的狀態。

  她預期的“階段退休”應該是5年時間,分三個階段:第一年徹底休息,之后兩年根據個人興趣學習充電,最后一年為重新上路“預熱”。

  “退休”后,陳葵打算“換個環境生活”。比如去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也可能選擇云南、成都,因為“風景優美,人文氣息濃厚,人們的心態輕松平和,適合專注地思考”。而“在人口密集、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都市,總會有‘雜念’來刺激你,看著周圍的人們都在忙著‘進取’,心態很難真正放松,更不可能安靜地審視自己的內心。”

  “退休”后,陳葵會把時間更多的留給興趣。“我一直很喜歡設計方面的事情,大學選擇的專業和現在從事的工作其實都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一個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腦的發育應該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學的東西一定和拓展 ‘右腦’有關,比如服裝設計,何況我那么喜歡漂亮衣服!我認為,在人生最好的階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潛力,最大限度地豐富生活,這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

  談到“第三階段”的“賽前熱身”,陳葵作為職業經理人的理性充分顯露了出來。給她的目標做個總結,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用豐富的專業知識,為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不斷提升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服務。傳媒業和奢侈品行業是她可能選擇的方向。“從現在開始,我會留一部分大腦給自己思考這兩件事,我會想盡辦法幫助我完成領域跨越的‘門檻’,積累相關知識。值得慶幸的是,IT界的從業經歷給了我最好的學習能力。”

  在社會公認高智商、高變化、高能力的IT領域,和男性一同馳騁,為了維護網絡安全,和“敵人”斗智斗勇,進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2004年被評選為“對中國的網絡安全有特殊貢獻人士”,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激勵“最不能忍受別人說自己笨”的陳葵前進的最大動力。對于目前完全能夠“自給自足,滿足自己奢侈的小愿望”的工作和生活,陳葵還是“非常滿意的”,所以她希望自己提前退休的時間稍微壓后一點。陳葵對自己目前狀態的評價是:“發動機”還好,雖然“實現理想”的時間無法預期,但她堅信:“我們這批人大部分不會一直工作60歲”。

  陳葵,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資料是:38歲,軍人出身,歷經DEC、COMPAQ、3COM等國際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總經理,帶領公司完成了從防病毒廠商向全面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及安全服務提供商的成功轉型,從最初的17人團隊發展到現在的上百人規模,建立起成熟的團隊和企業文化。做到這一切,陳葵只用了4年多時間。

  此外,她還是VERSACE和ARMANI的忠實擁躉,開寶馬Z4跑車,熱愛獨自旅行。

  就在兩種概念在我腦海中“融會貫通”的時候,陳葵出現了,很難讓人把眼前的她和16年的IT界女強人身份劃上等號——金色蝴蝶耳環閃亮耀眼,裝飾蕾絲的牛仔褲優雅中帶點俏皮。這些細節無不透露著:這是一個心態良好、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女人。

  從助理銷售、銷售、部門經理、總經理,踏踏實實地一路攀升,一路綠燈, “16年沒有一天處于無業狀態的”陳葵也想“提前退休”,她說她很向往這種方式,那是她的理想。

  中年退休是一次Break

  “和父輩相比,我們這代人好像是在‘偷’時間”,陳葵說:“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父輩一生要做的事。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如果一個人想從20歲工作到60歲,真正到腦力和體力已經衰退時再‘退’下來,這段時間太過漫長,會把人榨干。而且我們又不甘心的是,在體力和精力都最為旺盛的生命階段,沒有真正為自己做什么,所以我們會覺得累,想要停下來休息。”

  “這種休息就是拋下一切,為自己的感受、興趣和真實需求所做的一種選擇。但我相信這種休息不是永遠的,它只是一個或長或短的階段,然后我們還是會回到各自的事業中,或者開始第二次創業。”

  因為深信“我們是不甘寂寞、閑不下來的”,陳葵認為時下精英階層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階段性退休”。“我認為‘中年退休’應該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場休息,只是因為這個過程的時間長短現在無法預期,我們才稱之為‘退休’。”

  喜歡車,酷愛駕車旅行的她又用了一個比喻:“就像我們開車,在最初的適應階段會非常努力和費力,開到三四年的時候,會感覺非常順手,車開到了七八年,很多部件開始出問題,于是修修補補,到10年的時候就需要大修了,大修就是退休。如果你是一輛奔馳、寶馬那樣的好車,有良好的個人素質、教育背景、學習能力,就可以在‘調養’之后,在你的‘下半場’重新展示活力,報廢的時候還早著呢!”

  陳葵說自己“也該到中場休息的時候了”,只是總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為自己的上半場”劃句號。“工作非常累、情緒低落的時候,腦海中一直有這個念頭,提前退休吧,甚至在下班開車回家的路上告訴自己,明天我堅決不會去上班了,然而第二天,我還是出現在公司里。職業經理人是一個理性的角色,做得越久職業化程度越深。一個公司的領導者必須‘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還要想著地里的收成’,我必須對公司發展的長遠目標和整個團隊的未來負責,有太多牽掛和責任放不下,總感覺沒有機會停頓。同時,內心深處也有擔憂,動態的市場給了我們成功的機會,但市場也是無情的,你離開了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就很難再加入進來,一旦OUT,想IN就難了,中產階級是很怕失去的,于是對自己說:再堅持一年吧,再堅持兩年吧。于是里面修、外面補,休假旅行、學習充電,但這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想,有一天,當堅持變成了忍受,就是那個做出‘退休’決定的‘臨界點’了。”

  我們不會一直工作到60歲

  以前,有七八年的時間,陳葵最愛去美國旅游,迷戀空曠和遼闊的感覺,租一輛敞篷跑車,沿著筆直的一號公路從洛杉磯一直開到賭城,在充滿行進感的電子音樂中,心情激越地穿越峽谷和沙漠;近幾年,她“慢”了下來,徜徉在歐洲古老城市的街頭,享受購物樂趣和細節之美;現在,她的旅游方式更“靜”了,兩個月前,因為感覺自己“又有零件壞掉”,跑到了麗江,“那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可以讓你真的停下來,心安理得地‘發呆’。”陳葵終于找到了自己向往的那種“休息”的狀態。

  她預期的“階段退休”應該是5年時間,分三個階段:第一年徹底休息,之后兩年根據個人興趣學習充電,最后一年為重新上路“預熱”。

  “退休”后,陳葵打算“換個環境生活”。比如去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也可能選擇云南、成都,因為“風景優美,人文氣息濃厚,人們的心態輕松平和,適合專注地思考”。而“在人口密集、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都市,總會有‘雜念’來刺激你,看著周圍的人們都在忙著‘進取’,心態很難真正放松,更不可能安靜地審視自己的內心。”

  “退休”后,陳葵會把時間更多的留給興趣。“我一直很喜歡設計方面的事情,大學選擇的專業和現在從事的工作其實都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一個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腦的發育應該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學的東西一定和拓展 ‘右腦’有關,比如服裝設計,何況我那么喜歡漂亮衣服!我認為,在人生最好的階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潛力,最大限度地豐富生活,這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

  談到“第三階段”的“賽前熱身”,陳葵作為職業經理人的理性充分顯露了出來。給她的目標做個總結,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用豐富的專業知識,為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不斷提升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服務。傳媒業和奢侈品行業是她可能選擇的方向。“從現在開始,我會留一部分大腦給自己思考這兩件事,我會想盡辦法幫助我完成領域跨越的‘門檻’,積累相關知識。值得慶幸的是,IT界的從業經歷給了我最好的學習能力。”

  在社會公認高智商、高變化、高能力的IT領域,和男性一同馳騁,為了維護網絡安全,和“敵人”斗智斗勇,進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2004年被評選為“對中國的網絡安全有特殊貢獻人士”,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激勵“最不能忍受別人說自己笨”的陳葵前進的最大動力。對于目前完全能夠“自給自足,滿足自己奢侈的小愿望”的工作和生活,陳葵還是“非常滿意的”,所以她希望自己提前退休的時間稍微壓后一點。陳葵對自己目前狀態的評價是:“發動機”還好,雖然“實現理想”的時間無法預期,但她堅信:“我們這批人大部分不會一直工作60歲”。

  里基·威廉斯工作雞肋與退休山芋

  里基·威廉斯

  美國最著名的橄欖球運動員之一。

  在美國評選的100名最優秀的運動員中,位居第22位。

  2004年7月,突然宣布辭職。

  2004年10月,提出復職申請。

  里基盛年辭職,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匆匆收場,是鬧劇還是悲劇,沒人能夠說清。對他來說,復職、工作是根不再美味的雞肋;辭職,退休是塊燙手的山芋。個中滋味,也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

  前所未有的決定

  英國銀行家、政治家約翰·拉巴克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休息絕不是懶惰的代名詞。比如夏天躺在樹下的草地上小憩,聆聽泉水的叮咚聲,或是凝望漂浮在藍天上的白云,你絕不應該認為這是浪費時間。”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似乎很合乎里基·威廉斯(Ricky Williams)的性情,但你也絕對想不到這位處于事業巔峰的27歲的橄欖球星會突然宣布退休,里基的這一決定震驚了他所在的海豚隊,被認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決定。

  里基加入海豚隊還不到兩年。在海豚隊,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一年以前就被一致認為是美國橄欖球大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簡稱NFL)中的第一沖擊手。球場上他的出現是對手的噩夢,對手對他的評價是:即使他不踢球,也不能忽視他,因為他很難對付。就是這樣一位風華正茂的天才運動員,突然決定結束自己最有前途的事業,毫無疑問引起了軒然大波。

  “我非常驚訝,”海豚隊教練大衛·溫斯塔德在談到里基的退休時說:“我的第一反應是試圖把他叫回來,坐下,然后面對面地談談,看看我們能否挽回。但實際上他卻選擇了另一個方向。”

  “我得跟他談談并且盡力勸服他改變決定,”在芝加哥的迪卡教練說:“在我看來這簡直是有點愚蠢,雖然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這將毀了一個美好的前程。他這么有天份。那樣做是一種浪費,并且毫無意義。”

  里基的決定讓眾人覺得不可思議,但他似乎沒有絲毫猶豫,很快他便把這一消息告訴了他的母親、他的經紀人史坦博格以及他的朋友。

  簡單的理由

  里基為什么在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退休?他也許有很多自己的理由。他希望去旅游、讀書,并且繼續抽大麻,他也說他對原來的合同是不滿意的,他認為超負荷的工作量以及海豚隊苛刻的管理讓人窒息。

  “我終于自由了,我甚至記不起我是否曾像現在這么快樂過。我不想再從事這個行業了,”里基接受采訪時說:“我一直沒有勇氣下定決心不去踢球,但是現在我想我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了,我已經考慮了這件事的方方面面。每個人都找了許多理由來說明我不應該離開,雖然他們都反對,但我還是很滿意自己的決定。”

  對此他的經紀人史坦博格也說:“他說他只是覺得在踢球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熱情和動力。他想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做一些更大更好的事情。”

  對于以后的去向,里基似乎沒有明確的計劃。他只是跟記者說過希望環游世界,他已經厭倦了作為一名職業橄欖球運動員的壓力和束縛。在退休以前,里基就曾多次一個人悄悄地跑到國外去旅行,有一次他沒告訴經理就獨自跑去歐洲旅行,整個球隊都在焦急地尋找他。

  里基的隊友一直認為他是個難以琢磨的人,他有著與眾不同的為人處事的方法和原則,媒體也冠之以“神秘之人”的稱號。按照合同規定,里基原本可以在2006年以前得到373.5萬美元,但隨著他的退休,合同也不得不終止。這也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放棄高額財富了。1999年在圣隊時,他就曾簽下一個不同尋常的合同,合同答應給他超過1000萬美元的分紅,結果這場交易中他只要了個最小的零頭,他說他希望能在別的方面得到動力。

  2004年5月,3家佛羅里達南方報紙報道了威廉斯因為吸大麻藥檢呈陽性而觸犯了聯盟政策,面臨著高達65萬美元的罰款。但隨后,里基告訴記者,他的藥檢問題對他做出退休的決定影響甚微,那只是眾多原因之一,最多只是讓他更有理由去做他想要做的事。

  2001年里基被診斷出患有社交焦慮癥。他極端內向,甚至經常戴著頭盔參加招待會。熟悉他的人說,這樣一個怪人做出怎么出格的舉動都不足為奇。

  苦澀的結局

  盡管對里基的退休表示理解,史坦博格還是有自己的看法。他曾經推測,里基退休可能只是暫時的:“目前他對自己的決定是非常平靜而又渴望的,是長期還是短期的退休,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像應驗了他的話似的,9月24日,由于違約,海豚隊提出申訴,要求里基償還860萬美元。而到了10月底,也許里基已經厭倦了旅行,也許他讀完了他要讀的書,又或許他不想支付由于違約而必須支付給海豚隊的860萬美元。不管是什么理由,總之里基已經提交了正式的申請,希望能重返海豚隊,并且請求NFL能盡快讓他返隊。

  這一舉動無疑使事情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經紀人史坦博格的解釋是:“我所能告訴你們的是,里基希望我能幫助和促使他重返球隊,他現在的狀態很好,他又想念橄欖球了,最近雙方會進行一次細談。”

  NFL官方也承認,他們已經收到了里基的正式復職請求。“事情已經很明顯,我們將會認真處理。”一位NFL負責人說道。海豚隊也表示:“這是球員、經紀人以及聯盟之間共同的事情。”

  雖然里基的復職要求得到了NFL執行董事的支持,但這并不能保證他能順利歸隊。賠償金的問題,罰款的問題,藥檢的問題……這位天賦出眾而又性情神秘的速跑后衛能否繼續他的橄欖球生涯,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即便他能重新歸隊,那也至少是明年的事情了。

  里基盛年辭職,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匆匆收場,是鬧劇還是悲劇,沒人能夠說清。對他來說,復職工作是塊不再美味的雞肋;辭職,退休是塊燙手的山芋。個中滋味,也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

  提前退休的“富爸爸”

  羅伯特·T·清崎

  47歲退休后所著《富爸爸,窮爸爸》在美國出版后,短短半年時間就創下了100萬冊的銷售紀錄。

  他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47歲退休,寫書告訴別人應該怎樣掙錢,怎樣及早退休。

  羅伯特·T·清崎遠沒有他的著作有名。他的《富爸爸、窮爸爸》在中國幾乎無人不曉,在美國《商業周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要媒體的暢銷書排行榜上也曾連續居于首位。很多人正是從這本書里學會了“現金流”、“財務自由”等等全新的概念。2001年,清崎來到中國,接受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的采訪。他說,金錢是一種不同的語言。對他而言,這三種金錢語言是:企業家語言、房地產語言,以及技術投資和基礎投資的語言。

  不過,他并不是一生下來就精通金錢的語言。清崎的爸爸就是“窮爸爸”的原形,身為博士卻只是一名教師;而“富爸爸”是他當時一位同學的父親,只有中學學歷,卻是夏威夷富豪之一。清崎從“富爸爸”身上學會了金錢的語言,拒絕了父親讓他繼續求學的建議,于1977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此后在商海幾經沉浮,直到47歲退休。當時,他期望退休后的年收入在8萬和12.5萬美元之間。很多人渴望退休是因為厭煩工作,清崎正好與之相反,退休后他很快開始了新的工作。事實上,他的絕大部分財富都是在退休后獲得的。

  退休后,清崎寫作、出書、演講,過著他理想中的生活,做他最喜歡做的事情:投資。他不僅身體力行,提前退休并實現了“財務自由”的概念,還專門寫了一本書《早早退休做富人》(Retire Young, Retire Rich),教給更多的人如何盡早擺脫工作和金錢的奴役,做自己的主人。書中強調,通過節約,人們并不能成為富人。真正的富人有著不同的思路,擁有不同的選擇,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生意。大多數人50%~100%的收入都來自工資,這在清崎看來大錯特錯,因為真正的富人都是投資致富。你可以開展網絡營銷,可以經營房地產,也可以自己寫書。

  作為《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之一,該書和清崎的其他著作一脈相承。它其實講述的是一個美國夢如何實現的故事:怎樣在年輕的時候就擁有了足夠的金錢,深知自己放棄工作后不會受到財務困擾,因此能從容決定自己退休的年紀。這個故事的主題是金錢和自由,用清崎自己的話說就是:用金錢購買自由(Money buy me free)。

  這本書還有一個誘人的副標題:“如何盡早致富并永遠做個富人”。清崎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洛克菲勒用了16年的時間才成為百萬富翁,比爾·蓋茨只用了10年,而邁克爾·戴爾只用了5年就積累了百萬美元的財富。清崎說,成為百萬富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容易。

  書中第一章,清崎提出了快速致富的一個重要概念:互惠。富爸爸教給清崎一條古老而有效的信條:付出就是得到。慷慨是讓你變得極為富有的最好方法,如果你想變得富有,你先得愿意為盡可能多的人服務。清崎還強調網絡營銷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以小搏大,短時間內變得非常富有的好方法。

  清崎鼓勵讀者,永遠不要停止進步。很多人從學校畢業后,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心中想的就是如何努力工作,得到更高的職位和更好的薪水。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必須每天都在學習和進步。學習能讓我們和周圍的環境更和諧,有助于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而缺少知識和智慧則會導致恐慌和不安,并且往往帶來麻煩。

  不過,創業總是機遇與風險并存。在美國,10家小公司有9家不出一年就壽終正寢。清崎并沒有對此視而不見,不過他說,這絲毫不能成為創業的阻力和障礙。人生中沒有錯誤,只有可供吸取的教訓。十分之九的概率恰恰說明,失敗9次以后,你會獲得成功。清崎的一個朋友曾在14筆交易中損失了1000美元,可是第15筆生意為他賺到了5萬美元。

  在姊妹篇《富爸爸、窮爸爸》里,清崎也通過中產階級和富人的觀念對比,說明正面思維和反面思維怎樣影響一個人致富。中產階級想的是如何獲得一個穩定的工作(夢想生個孩子),買個大房子(房子是最大的財富),節約開支(不要冒險),并且認為富人都是貪婪的。而富人恰恰相反,他們想的是怎樣創業(為自己工作才是最穩定的),買房子租出去(這才是真正的資產),投資(省錢才是冒險),并且認為自己是慷慨的。

  清崎用了10年的時間,白手起家,最終到達了很多人夢想的自由國度。這個國度里,人不再依賴薪水過活,而是盡情地享受自己鐘愛的生活。他征服金錢的方法是用別人的錢來致富。舉例來說,如果你分期付款買了500套房子,又把它們租出去,每套房子每個月能為你賺來50美元的差價,那么你一年的收入就是30萬美元。清崎就是這樣做的,當時美國政府為了解決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號召房主協助政府的工作,并提供了優厚的補貼。清崎借此東風,很快就東山再起,并成功實現了自己提前退休的夢想。

  清崎雖然談到了自己的經歷,但并沒有越俎代庖,指導讀者應該投資哪種股票,或者進入哪個行業。該書最大的價值在于啟發人擺脫思維的慣性,改變觀念,重新思考。有多少次,我們錯誤地聽信了周圍人的建議,在我們沒有把握的事情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多少次,我們固步自封,認不清自己的能力。多少次,我們沒有規劃,或者有了規劃卻借口“我做不到”或“改天再說”而輕易地放棄。清崎的經歷和他的書肯定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成為富翁并早早退休,但至少能改掉我們身上的一些陋習,最終能像他所說的那樣,用越來越小的投入,賺越來越多的錢。

  誰有資格退休?

  Google的創始人布林和佩奇,都不過30歲,隨著Google上市,他們也到了退休的年齡,這兩位是標準的極客。

  據說,古希臘哲學家在庭院和長廊里,摸著肚皮曬著太陽,把人生的好多終極問題給思考了,法國知識分子在咖啡館里攥著一小杯咖啡,就把現代的好多問題給思考了,這大概都是閑人干出來的事業。DNA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輩子就是坐在大學里看著大西洋發呆,他沒有退休,但他有資格歇著了。

  一個人的常規路線無非就是這樣:7歲上學,22歲大學畢業,30歲提拔為干部,32歲有了兒子,44歲成為高層領導,60歲退休,頤養天年,80多歲到達了人生終點站。

  “退休”是一個很莊嚴的字眼,有時候它甚至比“上大學”、“結婚”、“生孩子”、“離婚”的意義要嚴肅得多,它的第二層意思包括:老年、白發、健康狀況退化、享受天倫之樂。退休是一道坎,是告別的前奏。

  據說國際的發展趨勢是,60歲的人在工作經驗、閱歷方面的積累剛好達到了頂峰狀態,60~65歲是年輕的老年人,5年時間的繼續利用是一種人力資源的再開發。

  也有人會擺脫這條常規路線。“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看似寫景,實際上是在寫意。一直以來,中國讀書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十年寒窗苦讀,一朝經濟天下,然后退隱山林。這種浪漫的理想延續著中國傳統文化人幾千年的夢。這條路被極富藝術情調的中國傳統文化用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深入地植根于讀書人的人生觀中,儒家入世,道家出世。

  可猛然間,我們已經開始進化到35歲時就要開始考慮退休問題。

  35歲是什么概念?如果說40歲是邁入中年的指標,那么35~40歲這個階段,是一個人的黃金期,經濟來源穩定,積累了一定程度的資產。他們一般有著這樣一些特征:他們對于社會發展的趨勢有著驚人的發現能力,他們知道未來的財富會聚焦于什么樣的行業;他們選擇新的成長性的行業,努力成為新產業的精英,成為新技術、新潮流的啟蒙人和權威發布人……

  我們經常說“更高更快更強”,在這個提速的時代,人也被這樣提速了——也就是折舊的速度加快了。

  “人生70古來稀”?現在好了,40歲以后的人在現代化的速度下都被折舊得差不多了,所以35歲后就要考慮退休問題,不是很正常嗎?

  今年8月的時候,我們受某網絡公司之邀前往青島出海。出海這玩意兒,象征著財富、年輕與活力。我們穿過碼頭工人的食堂與宿舍,各色貨輪,在我公安巡邏艇和海事緝私艇、破舊駁船之間,登上一豪華游艇。船員是一英國人和一德國人,他們想把船賣給隨便哪個中國人,只要2200萬元。我在香港見過游艇碼頭,就在市中心地帶,大家甚至可以指點哪是李家的船,哪是郭家的船。我在蒙特卡洛和尼斯見過游艇碼頭,不知道都是哪些人的。

  邀請我們出海巡游的家伙,在今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有不少資產,他是一家中文搜索網站的創始人。

  據說,當年他在臺上宣講搜索技術的時候,Google那兩創始人還在下面聽講。我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Google盜用了咱們的技術。“搜索之父”估計不會去買游艇,他和我們聊天,說中國的別墅實在和農村差不多,在耕地或荒地中圈一塊,砌上圍墻就成別墅了。所以他要住公寓。

  我不知道丁磊和陳天橋都住什么好地方,吃什么好吃的,但他們好像都放棄了具體的管理工作,思考公司下一步的架構,這應該也算是一種調整。

  在20世紀90年代的網絡熱潮當中,雅虎造就了400多名年輕的百萬富翁,由于雅虎的標志是紫色,媒體也稱他們為“紫色人”。2003年10月一期的《福布斯》雜志對這些“紫色人”做了追蹤報道,盡管他們現在從事的職業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種企業家的闖勁兒沒有變,創業的激情沒有改變,他們依舊夢想著做出“能改變世界的東西”。

  現在,媒介喜歡的一個名詞是“極客”。Google的創始人布林和佩奇,都不過30歲,隨著Google上市,他們也就到了退休的年齡了,這兩個人是標準的極客。

  沃爾特·迪斯尼這樣描述過他的所謂“赤子態”——和我在一起工作的人說我有一種孩子般的天真和不做作,我還是以“未受污染的新鮮感”來看這個世界的。《極客與怪杰》一書中說,這種“未受污染的新鮮感”的能力,正是成功者和蕓蕓眾生之間的差別,也鮮明地區分了任何時代中快樂的參與者與習慣性的失望與不滿者。

  1995年,馬克·安德森是互聯網時代的最大偶像,他與風險投資商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合作的網景公司(Netscape)在這一年的8月9日上市,首發350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10%,開盤每股為28美元,幾分鐘后就飛竄到75美元。

  當時流行的概念是,網景很快就會成為互聯網上的“微軟”,因此每個人都想變成“第二個微軟”的股東。馬克·安德森光著腳丫子登上了《時代》封面。雖然后來網景被微軟擊敗,但“新經濟”的概念從此熱鬧紅火起來。

  顯然,新經濟帶來了新思維,這和傳統的思維有著巨大的差別,舊有思維中的有些人生的理念是過時的和低價值的,一些概念和定式必須加以徹底改變。

  在“新經濟”的概念中,哪有40歲以上的人的位置?新經濟需要的是新創意,滾動率無比高速的新創意。40歲以上的人要不就是賺夠了錢,騎馬釣魚享受生活去了,要不就是流落他方,這中間沒有中間路線。

  在我看來,好多念叨“35歲退休”的人,都是失望與不滿者。而那些真正有能力在人生中轉站做一番停頓,好好休整一下的家伙,大多想恢復自己的“赤子心態”。或者說,他們要保持一種“閑在”狀態,這種閑在和文人們瞎想像的混日子不一樣,而是擺脫俗務的糾纏,專心干自己感興趣的事。

  據說,古希臘哲學家在庭院和長廊里,摸著肚皮曬著太陽,把人生的好多終極問題給思考了,法國知識分子在咖啡館里攥著一小杯咖啡,就把現代的好多問題給思考了,這大概都是閑人干出來的事業。DNA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克里克,后半輩子就是坐在大學里看著大西洋發呆,他沒有退休,但他有資格歇著了。

  人生就是一組選擇題,不同的選題代表著不同的人生規劃,同時也隱含著不同的人生得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駕駛員培訓新大綱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上海地產面臨泡沫破滅
京城在售樓盤分布圖
劉曉慶文集:自白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