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稅制角度審視免征農業稅雙重利好措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1:58 新京報 | |||||||||
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2月25日至26日在山東召開的全國春季麥田管理現場會議上表示,受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支農政策鼓勵,全國已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宣布提前免征農業稅。據估計,全國農民今年將進一步減輕農業稅負擔200多億元,大約有7.3億農民將告別上繳“皇糧國稅”的歷史。 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國想達到經濟穩定、健康、和諧發展道路上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
首先,從公平角度看,免征農業稅有利于縮小城鄉貧富差距,避免兩極分化。弗蘭克林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一是納稅。”雖然免征農業稅并不意味著農民就沒有其他的稅收負擔,但毫無疑問的是稅制天平開始向農民傾斜了。稅收之所以和死亡一樣不可避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稅制是財富再分配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沒有稅收這種再調節機制,“馬太效應”注定會讓整個社會在兩極分化加劇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摩擦和動蕩。正如柏拉圖所言“最和諧的社會中一定有窮人和富人,只不過他們的區別沒有那么夸張般的明顯”。因此,免征農業稅是促進公平的一項利好。 其次,從激勵角度看,免征農業稅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糧食安全。稅制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調節激勵,引導資源的合理流動,使得不同產業發展和諧有序。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農業發展相對落后,從2000年至今,中國糧食依然存在缺口,2004年中國已經由糧食的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大概進口了800多萬噸糧食。民以食為天,糧食供需不平衡迫切需要政府更大力度地扶持農業發展,免征農業稅可謂恰逢其時。重農學派鼻祖魁奈說過:“農業是經濟的基礎”。因此,免征農業稅是有效激勵農業生產、夯實經濟基礎的一項利好。 當然,不存在純粹的利好,任何經濟政策注定都會有副作用,只不過有輕重緩急之分。免征農業稅也是如此,從稅制角度看也存在些許隱憂。 首先,免稅的長期性需要得到保障。稅收改革作為財政政策其時滯較長,只有在較長時期保持免稅的穩定性才能使得政策效果得以發揮。現在減免農業稅比之五年計劃是“提前”的,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地方財政收入的大幅減少,為長期免稅帶來了隱憂。其次,需要警惕“暗稅”抬頭。歷史證明“明稅輕、暗稅重、橫征雜派無底洞”一直是千百年來困擾農民的現象,免征農業稅引致的鄉鎮財政緊張可能會帶來滋生“暗稅”的隱憂。最后,需要防止農民公共福利“減質”。減免農業稅帶來的公共收入減少可能會導致關系到農民福利的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為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隱憂。 因此,在看到利好的同時,需要關注可能存在的隱憂,增加農業補貼,保障農民福利,用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保證減免農業稅的利好得以充分發揮。 □程實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