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環境動蕩 印度世紀可能只是一支狂想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8日 07:07 新京報 | |||||||||
印度所在的南亞既屬于亞歐大陸的“破碎邊緣”,又位于西起北非、東至東南亞的動蕩新月地帶,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印度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環境將動蕩不安。——王海濱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印度經濟經歷了持續、高速的增長,而且這種勢頭在可預見的將來很可能會繼續保持。
于是,“印度崛起論”在全球流行開來,其信徒相信2020年印度會成為發達國家,21世紀將成為印度世紀,等等。 對任一國家中長期經濟前景的預測必須以它在此時期不可移易或難以改變的基本狀況為基礎,而不能草率地以其經濟現狀和對它近期經濟前景的判斷為依據。印度的地緣位置、自然資源、人口數量和質量等無法或極難改變的狀況決定了印度的經濟遠景。 地緣位置包括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位置。目前地區經濟集團化正迅猛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美國主導的美洲集團、德國主導的歐洲集團以及日本、中國等國共同推動的東亞集群三極鼎立的地緣經濟格局已經形成。印度現處三大經濟區之外,即使加入東亞經濟區,也很可能因為地緣、文化等因素成為區內的邊緣國家。那么,印度能否以其為核心,創立世界經濟的第四極呢?印度所處的南亞,各國經濟都比較落后,就連與印度隔海相望的東南亞國家緬甸也是窮國。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印度要創出石破天驚的經濟奇跡,無疑比較困難。印度同樣處于不理想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印度所在的南亞既屬于亞歐大陸的“破碎邊緣”,又位于西起北非、東至東南亞的動蕩新月地帶,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印度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環境將動蕩不安。在國內,宗教沖突、民族矛盾、種姓隔離等問題既會強加給印度政府和社會難以承受的重負。對于上述地理位置決定的經濟和政治難題,印度至少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自然資源貧乏是印度很難沖破的又一個瓶頸。印度地不算大,物也不博,人均資源量更顯貧乏。以石油為例,印度的探明石油儲量是54億桶,人均約5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0.由于國內石油產量較低,加之石油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有較高份額以及石油利用率較低,印度經濟對國際油價既敏感又脆弱。印度能源高官近日宣稱,如果每桶石油的價格上漲5美元,那么印度經濟增長率將因之下降0.5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將上升1.4個百分點,這再明白不過地反映了印度的經濟前景已在很大程度上與起伏不定的國際油價綁在一起,這是雄心勃勃的印度精英不愿看到而又無計可施的狀況。 人口負擔過于沉重且不斷加重、人口素質較低也是印度在短期內無法克服的難題。盡管印度在1952年即開始推行家庭生育計劃政策,但長期以來其人口迅速增加,現在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仍保持在約2%,而中國在1%以下。既便印度耕地能養活更多的人口,但人口的過快增長無疑既會部分抵消印度經濟發展的成果,又會推高印度的失業率,進而加重印度的貧富差距。和數量相比,人口素質對任一國家而言更加重要。盡管印度IT行業從業人員的高素質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印度勞動力的總體素質并不高。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成人識字率僅約65%,比中國低16個百分點,與美國、日本更不可同日而語。每三個國民中,就有一個是文盲半文盲,像這樣的國家,拿什么來充當全球經濟領頭羊呢? □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王海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