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期間提價與效率無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7日 15:12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傅勇 如果說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跡,那么,這樣的“奇跡”在中國春運期每天都在發生。40天時間里18億人次的交通壓力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巨大挑戰。在春節期間運力緊張將長期存在的背景下,票價成為春運問題的顯性焦點。按照市場經濟的邏輯,供不應求從而價格上漲是天經地義的。
提高票價能否成立的關鍵在于能否降低出門需求,同時增加運力供給。春節假日七天,全國鐵路旅客發送總量和直通旅客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旅客發送量日均完成354.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9萬人次,2月14日和15日兩天,超過歷史最高日紀錄。據交通部預測,今年春運期間全國道路旅客運輸量約為17.9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5%。 更重要的是,出于全年經營的考慮,春運期間運力的短期供給也存在相當大的剛性。雖然僅假日七天,全路共增開臨時旅客列車2487列,同比增長182列,但仍明顯力不從心。 因此,在需求和供給都無法有效變動的情況下,提價于事無補,說它能夠緩解春運壓力僅是某些部門的托詞。而有些經濟學家“活用”價格理論,認為春運提價有利于“削峰平谷”,通過價格杠桿拉平供求的季節失衡,也只是他們的一種幻覺。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在運力市場基本屬于國有壟斷的產業背景下,價格根本就是失靈的。 說到底,春運期間提高票價相當于一種財富轉移或收入再分配。這在經濟學中是個規范問題,和效率無干。也就是說,無論票價怎么調社會福利也不會增加,只不過是旅客和經營者之間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 因此,票價該如何定實際上是個產權問題,即運輸部門有沒有漲價的權力。同時,政府作為公共管理部門,定價時必須考慮農民工、學生這些弱勢群體的承受力。另外,與定價問題同樣重要的是政府應監管交通服務的安全與質量,并保證票價不被強行抬高到規定票價之上。 正因為春運期間車票的定價問題并不是一個效率問題,公平才顯得如此重要。然而對于公平,人們總是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維護公平,政府責無旁貸,不能置于市場之手而不顧。 春運難題的出路在于加強對壟斷勢力監管的同時,更要打破行政壟斷、引入競爭、降低運營成本,從而較少依靠春運漲價彌補虧損的需要。然而從需求角度看,春運是個畸形膨脹,隨著流動人口的市民化,“春運”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畢竟,民工的流動成本對社會來說是一種無謂的資源浪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