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統計局長跳樓事件:流言應止于公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5日 07:08 中國青年報 | |||||||||
青山 這邊,安徽省蚌埠市的經濟數據全線飄紅;那邊,市統計局局長劉敏從辦公樓9樓上縱身一躍,自殺身亡。兩者是否有必然聯系?媒體在猜疑,群眾在議論。(2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劉敏跳樓之謎是群眾關注的最大焦點。2月22日《江淮晨報》以非常精短的篇幅報道了統計局長跳樓身亡的新聞。隨后,《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劉敏身亡次日,公安局就有了結論,原因是“精神焦慮癥”。對此,人們不禁疑問:公安機關如此快捷的結論,依據何在?劉敏在物價局工作期間性格比較豪爽、愛開玩笑,好像沒有類似癥狀,被提拔為統計局黨組書記兼局長,本該更加有所作為,怎么突然變得“精神焦慮”? 全線飄紅的統計數據是否與劉敏“精神焦慮”有關?這是人們疑惑的另一焦點。蚌埠市相關部門提供的材料顯示,2002、2003與2004年,劉敏任統計局長期間,蚌埠全市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分別為10.5%、6.4%和16.5%,從10.5%到6.4%,無疑令人難堪,而從6.4%到16.5%,無疑又是一個奇跡。這些既難堪又精彩的數據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2003年是該市實施“3461行動計劃(該市發展計劃名稱)”開局之年,卻是6.4%的增速,不僅未能實現目標,反而低于上一年的增速;2004年增速是16.5%,不僅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還彌補了前一年的欠賬。這些難堪與奇跡相互交織的數據,是否與統計局長的焦慮相關? 民眾疑問遠不止這些,有關媒體試圖揭開謎底,但記者采訪中遭遇的多是婉言謝絕、沉默與回避。于是,各種流言紛紛擾擾。 前年非典一役,尤其是罷官事件,讓更多的國人及有關官員知道了“危機公關”一詞,也進一步明白了“公開是一種力量、恐慌止于公開、謠言止于公開、混亂止于公開”的道理。如今,統計局長跳樓事件,同樣考驗著地方政府危機公關能力,檢驗著地方官員對民眾的態度。官方不愿或不敢直面媒體與公眾,媒體就難免猜疑,坊間就會有各種流傳,也許還會有不負責任的揣測、渲染與夸大,這是任何人不愿看到的。 對致力于建設法治政府、陽光政府、責任政府的地方來說,公開,不僅是化解各種危機的一個有效手段,也是一種義務和責任。統計局長跳樓事件,對于蚌埠市的決策者與管理者來說,越是敏感事件越應公開。為公眾答疑解惑,政府責無旁貸,無論有多么不舒服或難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