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人來人去兩由之 民工不會一年更比一年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4日 14:12 贏周刊 | |||||||||
□本報評論員 豈有豪情似舊時,人來人去兩由之。 面對民工荒,想起魯迅先生1933年寫的一首詩《悼楊銓》,這首詩情感悲愴,與我要談的問題風馬牛不相及,“花開花落兩由之”一句也被我“篡改”為“人來人去兩由之”。
其實,中國之大,民工的去向也不過只有三個大門: 向北,北大門通往京津唐,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在這里僅是少數,北大門是留給保姆和建筑工人的。 向東,東大門通往滬寧杭,這是珠三角的主要競爭對手,安徽、河南、江西、湖南的熟練技工熱衷于奔向的地方。 向南,南大門通往珠三角,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打工這個詞的來源就是珠三角,而20年來,讓民工失望的、最主要的就是來了廣東也發不到財。 曾經是一呼百應、說一不二的老板,不習慣的其實不是開始就“荒”、就“窮”,而是不習慣由奢侈豪華轉而荒涼貧窮。從前,廠門口一到年初三,就已經站滿了飛蛾撲火一般、奮身前來打工的民工,老板只需要嘿嘿笑著,用月薪600、700的水平,只管往廠里挑人就是了。 可現在,民工的議價能力提高了,民工的議價意識也提高了。 你老板不愿意加工資?沒問題,我用腳投票。 你老板不愿意有償加班?沒問題,我用腳投票。 你老板不愿意改善食宿?沒問題,我還是用腳投票。 不過,走來走去,只有三個大門,挑來挑去,往往基業常青的還是那些“吝嗇”老板把持的企業。供求不是問題,對接才是問題。 先放下民工暫時不討論,類比一下中國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2005年內地高校將有400萬大學畢業生走上社會,其中,大約80萬人面對待業的問題,不客氣地說,就是找不到工作,這批人往哪里去?按目前官方的估算,珠三角的民工缺口是100萬,說句狠話,把這找不到工作的80萬大學生扔到工廠里,不就解決問題了? 事實是:大學生不干,他們感覺自己是天之驕子,所以,中國內地的就業人口中,大學學歷的只有5%,香港是17%,發達國家是25%。為什么這個比例上不去?大學生一面大喊就業難,一邊很多工廠的職位還空著,臺灣一家跨國的OEM廠在上海一次就招了500個大學生,兩個月后,就扔出來100多個,還附送一句:眼高手低、還想拿高工資? 這很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的大學生終有一天,要把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丟掉,老老實實地從千把元錢的工開始打起,因為供求的比例擺在那里。 也用最基本的供求關系來分析民工荒,如果是供小于求,農民都回鄉務農了,這樣的話,中國的制造企業只有一條路——到海外去,到柬埔寨、老撾這樣的國家去。 不過,事實還不是這樣,一是農業稅費的免除,還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收入,江蘇南通到上海的農民工說,雖然已基本免除農業稅費,但種田收入不高,所以仍選擇出外打工。 二是已經持續5年的糧食減產不斷抬高著糧價,在2004年,碰巧糧食開始增產,總產量比上年增加388億公斤,糧價高加上產量多使農民人均收入也隨之上升6.8%,實現4年來最快增長,這是天公作美。 農民進城才是趨勢。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到農民工全面、長期短缺的地步。他預計,在今后10年內,每年還有平均1000萬至1400萬農民工需要通過工業化解決就業問題。 那么,剩下的一個問題就是民工的分配問題:在哪些地區分配?在哪些行業分配? 提高民工工資和改善生活待遇已經是企業與政府的共識,不過,提高民工的工資,還需要把把它放在全球范圍的“加工工廠”來對比才行,珠三角的經濟有“繁榮但不富裕”的問題,短時間內沒有辦法解決,幾千億美元的FDI(外資投入)放在中國,目的就是一個——廉價的勞動力。 長三角的產品去海外競爭,講到底,還是和珠三角在競爭。政府和社會人士在通過改進管理減少成本從而提高民工待遇,這條路無法走很遠,也就是說走不下去;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達到減少人員、削減成本的目的,走“機器趕走工人”的道路,這是最終之路。不過,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的企業,短期內要走出“低技術陷阱”,絕對是一件萬分困難的事情。 哪里是可以容納無限量民工的打工樂園?民工還是會回到珠三角來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