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建筑為何罵聲不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4日 13:36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端木 媒體報道,合同金額高達46億的央視新大樓主樓工程將于5月8日開工。這則新聞和前幾天的國家大劇院工程是否重做安全評估一樣,已是一周內大型公共建筑第二次牽扯公眾眼球。
不出所料,網民對這些大型公共建筑仍然大多持批評態度。公眾對這些建筑的指責大致集中在造價、安全、藝術風格三個方面。這也與建筑界內部的爭論重點大致吻合。可見,原本局限于建筑界內部的專業話題早已公共化,成為媒體和公眾普遍關心的公共事件。 公共建筑的主體投資來自納稅人的稅金,其使用直接影響公眾生活的城市的人文環境水準和生存質量,所以,公眾的這種“覺醒”是具有相當的理性的,也是公眾樸素民主決策思維和公共財政觀念的普遍萌發。 但是另一方面,從“眾議”到“決策”的中間環節嚴重殘缺和粗劣,我們至今沒有非常科學、民主、規范的公共建筑建設決策機制。因為公示制度和決策機制的不完善,使得復雜的爭議很難被有效化解,爭議的“營養”無法被充分吸收,使得本來應該被決策過程“最小化”的爭議依然如故,最終導致最后的決策方案為多方普遍不滿,“罵”聲不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