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教訓評選的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3日 11:53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青山 一位名為“秦透社”的網民,最近在古城西安出盡了風頭。這位網民因自發組織“2004年西安發展十大教訓”評選活動,在國內一夜成名(2月22日《北京青年報》)。 評選政府“十大教訓”,說白了就是給政府“挑毛病”。“秦透社”在一封公開信
“十大教訓”評選得以實現,體現了公眾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反映了網絡媒體傳達民意的力量,更向世人凸現了現代政府的開明形象。網絡傳媒作為新興媒體,其力量來自民意,來自媒體互動,來自高層關注。這次“十大教訓”評選過程中,所列“教訓”涉及政府行為的方方面面,都是當地發展中的“毛病”,更是政府想做好而沒有做好的那些事。對此,當地政府沒有采取“封殺”等傳統套路,而是積極主動地關注;沒有回避那些讓自己丟面子、丟政績的新聞與事件,而是把這些問題拿到常委會上討論,要求各涉及部門在7天內拿出整改措施,并責成相關部門負責人上網與網友交流。 這個以“挑刺”為目的的評選活動,最終成了民意對政府務實精神的一次檢閱。言路暢,國家興。民聲、網聲、政聲,在“十大教訓”評選過程中共鳴,這在發展中的中國并不多見。西安領導者虛心“納諫”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體現了他們面對民意的胸懷和眼界,這無疑是善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生動體現,更是一種發展趨勢。 當然,“十大教訓”評選,不僅暴露了政府工作的缺失,也反映了現行監督系統存在的問題。其一,“如果政府在做出重大決策前多聽取民意,可能有些事情就不會被列入‘教訓’了”。“秦透社”認為這是他關于此次“十大教訓”評選最大的遺憾。其二,這類評選早該有,歲末年初,各級政府與官員不該只盯著那些好事、美事和有政績的事,而應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問題與教訓上,只有如此,下一年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減少“教訓”。其三,新聞媒體作為一股重要的監督力量,不該習慣于評選“十大好事”、“幾大成績”等,給政府涂脂抹粉,也應敢于給政府“挑刺”,有建設性地“挑刺”。其四,人大與政協作為群眾代言人和參政議政的主力,也不能當“橡皮圖章”或“舉手先生”,也該向“秦透社”學習,廣開渠道,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閑言獻策。 瑕不掩瑜。網民熱評“西安發展十大教訓”,市府開會聽取評選結果,相關部門落實整改措施,市民與政府在評議中共鳴,在共鳴中成長,實現了共贏,值得稱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