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生效 中國面臨的機遇將大于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8日 11:59 紅網 | |||||||||
旨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控制溫室效應的《京都議定書》16日正式生效。這是人類遏制全球氣候變暖邁出的歷史性一步。 《京都議定書》被公認為是國際環境外交的里程碑,它的生效意味著人類對過去幾百年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進行了深刻反思,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達成了高度共識,表明了人類有決心有信心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以造福子孫后代。它是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旨在
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中國的能源情況不僅對全球經濟發展舉足輕重,也對全球氣候變化起重要作用。因而,《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中國經濟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最大的機遇。 從總量上看,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2001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凈增8.23億噸,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預計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礎上增加1.32倍,這個增量要比全世界在1990年到2001年的總排放增量還要大。預測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很可能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但從人均來看,目前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5年可能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雖然仍低于發達國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但已喪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低的優勢。從排放強度來看,由于技術和設備相對陳舊、落后,能源消費強度大,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比較高。而且,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預測能源需求在31億噸標準煤左右,由此帶來的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較為突出。 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京都議定書》只為“附件I國家”規定了具體減排義務。但由于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數量的快速增長,來自發達國家要求我國參與溫室氣體減排或限排承諾的壓力與日俱增。對此,若如處置不當,極易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和責任大國地位。 雖然,我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面臨巨大壓力,然綜觀全局,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遠大于挑戰。 減少能源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一個最主要的方法是節約能源和盡量有效地使用必須的能源。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節能并不現實,有效的方法是挖掘使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生物能和小水電。而根據我國擁有長達110263公里的連綿海岸線、風力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風能是緩解氣候危機、破解我國能源短缺瓶頸的最佳方法。 何況,目前世界風電電價快速下降,巳日趨接近燃煤發電成本,經濟效益凸現。而且,風力發電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我國風電成本約在0、5元以上,隨著風力發電裝機的國產化和發電的規模化,風電成本可望再降。此外,風電外部成本幾乎為零,甚至低于核電成本,這就為我國大力發展風力發電提供了寬松的外部環境。更主要的是,我國政府明確提出了振興經濟必須大力實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走發展循環經濟之路,這是強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至今,我國已連接電網的風力總裝機容量為567兆瓦,在全球位居第9位。據專家預測,不久的將來,我國便將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龍頭。 當然,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作為一個負責和勇于承擔國際義務的大國,我們必須化壓力為動力,堅定不穩地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循環經濟”的路子,實行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雙輪齊驅,為遏制全球氣候變暖作出積極貢獻。 (稿源:紅網) (作者:陸志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