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冷了春節的冷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7日 12:07 解放日報

  □左宗偉

  雞年春節很冷,北方雪花飛舞,南方冷雨綿綿。與之相對應的是,春節的氣氛也比較冷。于是有人感嘆中國年味越來越淡了,有人感嘆現今“熱了圣誕、冷了春節”。不過,要說春節各地都“冷”也不盡然,譬如在國外,中國的春節就火了一把。英、法、美等許多西方國家都舉辦了中國春節節慶活動,聯合國還在紐約總部舉行了迎接中國雞年的晚會。于
是,又有人感慨:春節不再只是中國人的節日。

  圣誕節是洋節,而今在中國大行其道;春節是咱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今也漂洋過海、越來越火。文化交流也好,文化滲透也罷,這下算是中西文化打了個平手。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正在蔓延。中國人過洋節,洋人過中國節,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無可厚非。我們不必動輒將文化習俗與意識形態聯系起來,不必哀嘆春節“節將不節”了。對外國好的有用的東西,完全可以信奉“拿來主義”,F代社會最大特點,就是賦予了人們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力,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內人們可以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國人過什么節、怎樣過節,其實不應受到指指點點。

  作為傳統佳節,春節的年味的確淡了,但這是社會轉型、經濟轉軌時期的特殊形態。隨著社會的進步,春節的魅力總會被“再發現”。一些西方人喜歡上了中國春節,但并不妨礙他們繼續鐘情于圣誕節;一些國人喜歡上了圣誕節,也并不妨礙他們鐘情于春節。所謂“數典忘祖”,所謂“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其實是一種心胸狹隘的民族主義。如果說傳統春節會因洋節沖擊而消亡,那只能說明咱們的春節缺乏生命力,已經脆弱得不堪一擊。

  傳統文化需要繼承,也需要改造,注入新的活力。節日的內核可以不變,而形式可以創新。有人說,春節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言下之意是,現代社會、工業社會春節的消失是必然的。對這種說法,我不敢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形成于農業社會,難道一進入工業社會所有的傳統文化習俗都統統流進現代的沙漠?西方的圣誕節、狂歡節未必就不是農業社會的產物,為何長盛不衰?

  2月14日,“傳統節日與法定假日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在這個會議上,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如此總結道:“節日是歷史和文化傳統的積淀和再現;節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節日是社會群體和諧團結的黏合劑;節日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標志;節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豐富情感的熔爐;節日是廣大民眾展示美好心靈和表現藝術才華的舞臺!惫澣罩,正如斯言。而春節之美,更自不待言。

  有學者擔憂傳統的失去,吁請把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我覺得立法雖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展示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在這方面,政府應有所作為,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多種形式、多條渠道,引導或組織傳統節慶活動,將更多的人從電視機前、麻將桌旁吸引過來,融入到傳統節日文化的暖流之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春節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