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走向務實的GDP新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9日 11:58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明軍 一年之計在于春,事關新的一年經濟發展大計的GDP目標預測,從中央到地方開始陸續發布。從已經發布的數據看,2005年的GDP預測,正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國家發改委一改連續6年來數據不變的做法,首次將2005年預測目標調高1個百分點,由7%升為8%;與此同時,各省級政府則一改高報數據的慣例,2005年的GDP增幅普遍低于2004年的增幅。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這種新變化?這種變化預示著什么? 發改委調高GDP——6年來首次由7%升為8% 早在2004年12月份上旬,國家發改委就確定了200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增長目標為8%,這一目標比2004年的7%調高了1個百分點。 這是中國從1999年到2004年連續6年以來,在一直維持7%不變目標背景下,首次將GDP調高1個半分點,確定為8%。在此前的1996年-1998年3年間,經濟增長目標也曾被連續確定為8%;而1994年年初目標定為9%,不過當年實際GDP卻達到了罕見的11.8%。 事實證明,發改委這次一反常態調高經濟增長目標的決定是正確的,目的是為了扭轉近兩年來GDP預測常常“不到位”的尷尬。如2005年1月份,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的2004年GDP初步核算為9.5%,比年初預定目標7%高出2.5個百分點;而2003年的9.3%,也比最初確定的7%目標,高出2.3個百分點。而在此前的1995年到2002年連續8年間,經濟增長目標和實際增長完成的差距,一直保持在2%以內。如最接近的1998、1999年,差距分別只有0.2、0.1個百分點。 對于國家發改委此次調高經濟增長目標,社會各方都給予了高度關注,甚至不解。據發改委的一位專家透露,當時在討論2005年經濟增長目標時,其實內部也有兩種看法:一種是繼續保持7%,原因是這一目標比較容易實現;另一種觀點則認為,2004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已經高于7%,沒有必要人為調低,經濟目標的確定應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最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拍板,堅持從實際出發,以8%為準。 在此前舉行的國家發改委工作會議上,發改委主任馬凱介紹說,之所以將2005年GDP的經濟增長目標比上年調高1個百分點,是因為連續兩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經濟的快速增長階段,此時修正經濟增長目標正當其時。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黃振奇也表示,中央確定的200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高于2004年,這比較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因為自改革開放以來,GDP年平均增長率一直在9.4%。 也有學者分析說,按照十六大確定2020年GDP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計算,20年內的GDP年均增長率應為7.2%。所以,目前正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期,GDP調高一個百分點也是順理成章的。 地方政府GDP調低——由“注水”走向“務實” 繼發改委發布全國經濟增長目標后,各省級政府也陸續發布了本地區經濟增長目標。綜合分析發現,各地方政府的預測行為也表現出了共同性,即2005年GDP的增幅基本都低于上一年的增幅。 如GDP總量最大的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蘇省等省市,除廣東省將2005年GDP增長目標確定為10%外,其它三省市都是11%。增幅僅比2004年高出一個百分點,遠低其他年份增幅; 北京市、山東省、四川省和青海省,則繼續維持原有標準不變,分別為9%、10%、9%和10%。 一向有高報、甚至虛報GDP“習慣”的地方政府,為何出人意料、且步調一致地降低了經濟發展目標增長幅度? 有專家對部分地方政府已經發布的經濟增長目標的數據分析后說,盡管增幅降低,但絕對目標沒有降低。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情結”依然存在;二是各地經濟確實已經進入新的快速增長期。 事實上,地方政府降低GDP的關鍵因素,應該是不久前剛剛公布的國家統計制度大調整。即國家統計局宣布將收回地方省市GDP核算的發布權,自2005年起,地方GDP增長率的發布權,由國家統計局收回。此后,2005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再次明確,2005年國家統計局將建立地區GDP核算的聯審制度,即各省GDP資產核算后,交由國家統計局組織聯審。 李德水局長指出:“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各地GDP數字由國家統計局認可之后,由國家統計局統一發布,以此作為法定數字,各省自己算的無效。” 統計制度的這一巨大變化,使地方政府自主“調控”GDP的空間大大縮小。因此,經濟發展目標的預測由“注水”走向務實,不僅是地方政府行為的自我約束,也是新制度環境下的一種必然選擇。 有專家分析說,從已經發布的省市經濟增長目標看,一些經濟活躍的省市,經濟增長率再調高一個百分點也不為過。比如像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省份,各自現有的港澳投資經濟、金融和服務業經濟、私營經濟、跨國投資經濟等幾大模式,其經濟活力遠未充分體現出來,發展潛力較大。特別是浙江,作為最后一個宣布進入萬億GDP的省份,仍然顯得過去低調。 至于北京和山東,前者正在進行城市功能轉型和經濟模式轉型,不會片面追求GDP;后者除一部分韓國日本投資外,國有經濟比較重,因此與南方省份相比,其經濟活躍度明顯偏低。 地方政府降低GDP目標的做法,其實也正好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即地方政府可以預測增長,但主要任務應放在創造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做好公共服務,控制物價等,改變把GDP看得過重的傳統觀念。 如1月11日召開的北京市政府第72次市長辦公會就正式宣布,2005年北京市不再將GDP增長率列為調控目標,市政府將把預測性指標和調控考核目標分開管理。如包括GDP在內的、本應由市場主導的經濟指標,定為預測性指標;資源、環境、社會等指標列為政府重要調控目標。 8%能否實現 目前,對于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上調一個百分點的GDP目標,各界普遍認為,實現不成問題,甚至還有可能突破。 2005年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經濟藍皮書》稱,如果2005年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發生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國內不出現大范圍的嚴重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在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下,GDP增長率將有所回落,但仍可以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專家黃振奇也表示,從以往經驗看,實際增長率一般都會超越最初的經濟預測目標。 根據統計,自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間,中國只有在1998年經濟增長率低于預定目標。該年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率只有7.8%,低于預定的8%目標0.2個百分點。 當然,宏觀經濟8%的目標能否實現,最終還取決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前景。目前隨著各省市人大、政協兩會的陸續召開,傳出的消息表明,無論是地方GDP初步核算,還是初步預計的GDP增長數字,2004年各地的GDP都遠遠高于全國數字。 特別是經濟最活躍的幾個省份,GDP增長表現最為明顯。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四大GDP超過萬億的幾大省份,2004年GDP增長率都在14-15%;上海、北京則為13.2%、13.5%。其增長率都高于全國初步核算的9.5%的增長水平。上述6大省市的GDP之和就占了中國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 仍未正式公布2004年最終GDP核算數字的其他省份,增長率預計也高于9.5%的全國水平。如四川、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份,預計在12-14%;湖北和貴州公布的2004年GDP增長率最低,只有11%;內蒙古自治區預計的增長率最大,為20%,超出全國10個百分點以上。 對此,各省份政府紛紛表示,各地經濟正達到幾年來的最好記錄。這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近7年來最高記錄的情況基本一致。 對此“喜人業績”,有專家指出,不排除地方政府統計的2004年GDP數字含有水分。其依據是∶2003年國家統計局最終核實的全國GDP增長數字是9.3%,但當時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GDP增長率低于9.3%的只有兩個,高于9.3%的有29個。這29個中,高于10%的有27個。這說明地方的GDP統計中水分不少。 不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指出,民營經濟和企業外觀層面向好,反映了經濟增長的自主性加大;同時消費方面也有所改觀。目前盡管消費與投資的比例仍然偏低,但消費結構變化較大——原來以日常消費為主,現在則在住房、汽車、教育以及其他服務性領域的消費比重正進一步擴大。這為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奠定了基礎,也是實現2005年8%增長目標的有力保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