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全球財經觀察》2005 > 正文
 

跨國公司的積極作用仍為主 負面影響不宜夸大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5日 11:02 《全球財經觀察》

  在像中國這樣一個獨特的轉型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中,不能抹殺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來資本對于經濟繁榮的積極推動作用;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推動力,甚至是引擎之一

  在WTO過渡期即將結束之際,中國必須盡快建立健全反壟斷、稅收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在針對引進外資和跨國公司公平競爭問題上,中國尤其需要就事論事的態
度,而不是夸大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

  上周,美國DTS(數碼影院系統)公司涉嫌在華違規經營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個案。美國DTS公司掌握著DVD行業大量專利權。DTS在對中國DVD生產企業實行專利許可的同時,強制在每臺產品上必須使用該商標并收取每臺52美分的使用費。據此,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CAIA)認為,這樣強制捆綁銷售的做法涉嫌壟斷,并代表本土DVD生產企業要求有關部門立案調查。

  與此同時,一份《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報告也被媒體廣泛引用。由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該報告稱,在看到吸收外資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外資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外資帶來了經濟繁榮,但是國民總收入并沒有同步增長,從1993年起到2003年11年間,中國GNI(國民總收入)數額年年少于GDP,而且GNI與GDP差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這一差額表明,中國國內創造的價值有一部分(每年約1000億元人民幣)并沒有成為中國國民收入,而是流向國外變成外國國民的財富;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技術進步的負面作用開始顯現,“市場換技術”的初衷并沒有實現,“只不過是一廂情愿而已”,報告重點提到汽車業的問題;部分行業,例如無菌包裝紙、感光材料等行業,外資所占比例已經達到壟斷的地步,并且已經限制了市場競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泛濫,存在大量的超國民待遇問題等等。

  從近年來大量的個案到系統性地反省引進外資和跨國公司的作用,到2004年底,確實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除了上述兩個實例以外,其余還包括沃爾瑪工會事件、為統一所得稅引發的外資“上書” 事件,以及2004年中期關于汽車工業民族自主品牌的大討論,廣東等地外資制造企業工人待遇的批評等。

  我們認為,在像中國這樣一個獨特的轉型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中,不能抹殺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來資本對于經濟繁榮的積極推動作用;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推動力,甚至是引擎之一。

  一個不能忽視的現實是,中國仍將是一個資本和技術缺乏的國家,仍將爭取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以及升級之后,面對其他地區,尤其是印度、東盟等新興經濟體的競爭時,以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尤其是吸引跨國公司投資,仍然是必須的。

  至于20多年來的“市場換技術”路線是否成功,既不能簡單地下結論,更不能片面地歸咎于跨國公司。盡管上述報告的結論中允,但是,所引的例子卻并不具有說服力。以汽車和感光材料為例,他們的市場優勢地位的取得并非不正當競爭的結果,而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為中國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一直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至于說存在一定的問題,那也是中國市場自身的問題——競爭不充分,民營企業沒有獲得公平準入機會,沒有形成反壟斷等法律法規的市場基礎等。

  優惠政策泛濫存在同樣的問題——沒有統一的明確的稅收法律依據,而且各自為政。十年間GNI每年比GDP少約1000億人民幣,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較低的水平——相對于同期中國GDP和人均GDP的成倍增長,跨國公司合理利潤應該大于該數字。因為,在現存匯率制度下,跨國公司的利潤并不能順利地匯出中國。這個數字并不值得驚訝。截至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上升到1.65萬億美元,是1993年的4倍以上。

  2004年全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金額為606.3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為1534.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32%和33.38%。目前,中國每年利用外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1/10左右;外資企業的出口與進口均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 外資企業交納稅收占全國稅收20%以上;外資企業吸納的就業人數達2200萬左右;外資對中國經濟20年來的高增長貢獻明顯。

  2004年,盡管中國吸引FDI的增長幅度仍然驚人,但是不被人們注意的是,中國在做了兩年最受歡迎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頭把交椅之后,已經讓位于美國——FDI由上一年的300億美元猛增至1210億美元。印度和東南亞也在迅速趕上。2004年以來,日本經濟復蘇跡象明顯,韓國經濟競爭力也顯著提高。總之,在吸引全球資本和技術的同時,我們既面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競爭,同時也面臨成熟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激烈競爭。

  我們要警惕過大強調跨國公司的負面作用,過分強調有可能導致限制資本合法流入,尤其是跨國公司進入的后果。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全球資本流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重要的是,在稅收、反壟斷、知識產權等諸多問題上,強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力度,完善市場基礎,建立健全公平、透明的市場秩序。

  編輯:和新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跨國公司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雙響炮
經典四格漫畫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