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準入制由市場化調節不是萬能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5日 09:56 紅網 | |||||||||
最近有位教授提出了要在北京實行人口準入制度的建議,引來了眾多批評。批評者多認為實行準入制是對外地人的一種歧視,有背于平等原則。準入制把一些人擋在了北京之外,也就保護了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平等也就由此產生。反對實行準入制的人多把希望寄托于市場機制,要借助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城市的人口。市場機制借用了經濟學中的概念,但不要忘記與其相伴而生的還有市場失靈,市場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們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市場機制上,理想狀態的市場機制是不存在的。
通過市場機制可以讓想進城的人可以進去,想出城的人可以出去,是一種美好且自由平等的理想狀態。但市場機制只能讓部分不適合在大城市謀生的人流動到別的地方,仍然會有許多人過著城市里的農村生活。從現實來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在不加干預的情況下締造出一個人口規模適度的城市。今天的大城市病之所以出現,貧民窟之所以成為一些大城市解不開的結,都是拜市場機制所賜。貧民窟離中國的大城市并不遙遠,它在一些城市已經出現。城市如同一艘船,超載就會增加航行的風險,為了安全不得不狠下心來讓一些人上不了船。 我們必須認識到市場失靈的客觀存在,正如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所說:“市場既無心臟,也無頭腦,它沒有良心,也不會思考,沒有什么顧忌”。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曾一度依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結果發生了經濟危機,從慘痛的教訓中才意識到政府適度干預的必要性。市場機制首先假設人是自私的,每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做出自己的最佳選擇,但這些選擇集合在一起對社會并不一定有利。今天我們沒有什么工具能夠替代市場機制,但完全依賴市場是萬萬不能的。如果一味追求平等自由,漠視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犯罪率增加和貧民窟等問題是不理性的。發達國家曾進行了一場從農村到城市的運動,到近些年來又隨著城市生存條件的惡劣,人們又開始重返農村。這一場依賴市場機制的轉換是以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為代價。如今中國正在經歷著一場從農村到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如果一切依賴市場機制,對市場機制過度崇拜,會讓我們把發達國家所犯的錯誤又重新再犯一遍。 當年提出人口論的馬爾薩斯,曾經“是在他的時代被批評得壞透了的人。這個人對天花、奴隸制和殺嬰則加以辯護,對施舍衣食、早婚和教區補助則加以譴責,他指出家庭組織的流弊之后,自己卻實行結婚”,但歷史終究給了他客觀的評價。如同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走過的彎路一樣,它曾被認為是對人性的束縛,但是現在誰又能抹滅計劃生育的重大貢獻。同樣實行準入制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從長遠看它肯定不應存在,但誰又能找到一套理想的不需要政府干預的辦法呢?準入制肯定有著副作用,但這種副作用如果能夠小于市場機制的副作用,那么我們就沒有理由不選擇它。 人們對于準入制的批評是持著一種公平正義的態度,不想讓“北京人”成為一種特權的符號是完全善意的舉動,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個正在難以負重的北京城。城外人的權利需要保護,但城里的也同樣是人。 (稿源:紅網) (作者:阮金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