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人民視點:給外企的待遇不能損害國家國民利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19:52 人民網

  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編輯:李焱

  編者按:最近一段時期,有關外資企業普遍抵觸工會和中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這兩個話題都曾引起過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近日,一條把“不能讓戴爾生氣”作為勞動爭議處理原則的新聞再次讓人們的目光投向了外企。外企為什么能夠長期享有“超國民待遇”的特權?我們的一些政府部門為何對外企如此“溺愛”?外企員工的權益應該如何保障?在此,我
們針對近期有關外企的三個話題,將各路媒體、各界網友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觀點整合出來,以便大家深入探討。

  內外資稅制為何遲遲不能并軌?

  背景:2005年1月中旬,54家跨國公司聯合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報告,提出暫緩取消對他們的稅收優惠政策。除跨國公司外,一些相關部門和部分地方政府也對兩稅合并有抵觸。

  外企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對國內企業不公平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國企和民企的發展,如果繼續堅持當前的內外企所得稅政策和對外商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就把國企與民企放在了一個不利的競爭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外商對中國的投資穩步增長,去年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外商的進入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給予外國企業的所得稅等優惠待遇,對國內企業愈發顯得不公平,因為外商實際享受了超國民待遇。

  對外資長期過度優惠導致市場行為混亂 現行的對外資稅收優惠政策已使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相差甚至高達20%(外資所得稅11%內資私企20%內資國企33%),這種對外資長期實行的高度優惠造成了事實上的“硬性不公平”。在此情況下,高稅率導致的稅賦成為內資企業很大一部分支出,一些內資企業紛紛到國外注冊空殼公司,在造成大量資金外流的同時,反過來重新投資國內,享受外資待遇,出現了一種所謂“假外資現象”;有的甚至不惜損失部分現實利益換取與外資企業的合資,制造所謂“假合資現象”。同時,地方政府盲目通過“招商引資”樹立政績的現象也有愈演愈烈之勢。

  吸引外資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為代價 跨國公司上書將使我們重新認識和反思跨國公司的作用。加入WTO之后,與外商的經濟競爭,實際上成了規則的競爭,包括各種利益集團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領域尋租的各種激烈角逐和博弈,成為一種新的競爭方式和社會經濟運行態勢。我們需要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實行優惠,但不能以犧牲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代價。如果因跨國公司上書而繼續保持其超國民待遇的話,那么,不但造成了國家稅收流失,侵害了我國的稅收主權,而且使內資企業在一種不公平的環境下競爭,長遠來看,損害了國家的戰略利益。

  吸引外資不應僅靠稅收優惠 實際上,一個國家對外資的引力,稅率的高低并非最重要和長效的因素,更多的應是綜合的投資環境吸引指數的高低,其中包括現階段和未來政治和社會穩定程度,市場需求規模和潛力,消費群的有效和潛在購買力,市場競爭的公平與秩序,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財政等的合理與穩定,也包括人文和自然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的舒適與滿意度,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而且很多國家的實踐和研究表明,稅率對資本流動的推動力,國際上沒有太大差別。因此在普遍低稅率的情況下,由稅收優惠而帶來的企業收益就顯得微不足道。

  并軌阻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 “優惠”本應是暫時的、過渡性的,對外資稅收優惠大抵也始于開放初期。二十多年過去了,內資的稅負仍超出外資一倍,其中的不公平不言而喻。中國“入世”已三年,據說這種對待外資的態度和給予的“超國民待遇”,均遠遠高于其他發展中國家。有報道說,在“并軌”問題上,跨國公司顯得很“牛氣”,甚至以撤資相要挾。看來,“并軌”阻力不小,而相當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阻力是來自地方政府。在難以遏制的“政績”沖動下,為了推動“招商引資”,各地對外資外商優惠政策的“大戰”依然在繼續;而外資要在中國地面上淘金,最多的還是和“地方”上打交道。正因如此,外商不僅徹底摸透了地方政府的心態,且似乎早就看準了中國在政策優惠方面政令不暢、各行其事這樣一個巨大的“軟肋”。也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在優惠政策方面的惡性競爭,吊高了外資、外商的胃口,助長了他們的驕橫,并伴隨著國家利益、政府利益、民眾利益非正常的流失。

  政府不能只算眼前經濟帳 內外資所得稅稅率并軌之所以遲遲難以實施,據說關鍵是因此將造成財政減收。由此可以認為:在對待中外資稅收的問題上,有關部門算的主要是、甚至僅僅是“經濟帳”。而且,這筆帳僅僅是直接的經濟帳而忽視了間接的經濟帳,僅僅是眼前的經濟帳而忽視了長遠的經濟帳。本來就是經濟領域的問題,“經濟帳”當然應算而且應算得好、算得精。眼前的、直接的經濟帳自然要算,但從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出發,長遠的、間接的“經濟帳”更需要認真算。同時,經濟與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等從來就有割不斷的聯系,故某些“非經濟帳”也不能不算。

  外企憑什么不建工會?

  背景:在全球10個國家擁有超過130萬名員工的沃爾瑪,不鼓勵員工參加任何工會組織。在中國,三年來,沃爾瑪屢屢拒絕在中國組建工會,并終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圈定為“重點攻堅對象”。

  “土政策”讓外企輕松跨過組建工會這道門檻 組建工會,是一些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必須跨過的一道門檻,是在我國合法存在的前提。而根據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和全國總工會日前的執法檢查結果,部分跨國公司在我國的企業無視我國法律,公開抵制組建工會的現象,還很普通。也就是說,在許多地方,外資企業進入我國必須組建工會這道門檻被輕易邁過了,或者說,我國相關的法律效力在一些地方幾近于零。一些地方政府重資本,輕勞動,忽視對職工權益的維護和保障,更有的是明顯的政策性違法。如《工會法執法調研情況匯總》透露,廣東的“土政策”就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暫緩組建工會”。

  面對資本,工會處于弱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資本就順理成章表現為受青睞和受扶助的對象。以犧牲勞工的利益來追求經濟的發展,已是許多政府心照不宣的政策出發點,而實施這一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限制勞動者和工會的權利。這種做法,又進一步激化了勞資矛盾,并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事實上,勞資關系意義上的“全世界資產者聯合起來”,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現實。但目前“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還僅僅是個口號,除個別國家外,各國的工會運動幾乎都處在相當的困境中,工會在與資本的對抗中的弱勢地位加劇。這也是某些外企,特別是一些知名企業膽敢公然抵抗工會法,卻遲遲得不到糾正和制裁的原因之一。

  外企拒建工會,擊中法律軟肋 現在,外資巨頭已經聯手抓住了中國的兩根軟肋。首先,他們抓住了“職工自愿”這個法律定義的軟肋,因為根據中國的《工會法》規定,工會應由“職工自愿結合”成立;其次,他們知道在中國,職工“自愿結合”實際上常常會受到許多阻力,一是國家法律上對公民的結社自由權有諸多限制,二是企業員工因為考慮到“飯碗”等因素常常會放棄組建工會的主動申請。在外資巨頭們看來,只要抓住這兩條,中國的工會組織就沒有辦法。他們也知道中國的工會不可能采用游行示威、罷工抗議等強硬方式,如果走法律途徑,以中國目前的訴訟效率來說,何時能夠終裁也遙遙未知。因此,當沃爾瑪提出一個表面“積極”實則“消極”的回應理由后,其余的外資巨頭便紛紛跟進形成自然的利益同盟,企圖聯手逃過此“劫”。

  不能與不合法的“國際慣例”“接軌” 在世界范圍的慣例,應當是有關國際條約或公約中沒有明文約定,但在實踐中各國能夠普遍認可,并且在有關交往中,彼此能夠以此約束自己而形成的潛規則。慣例以具有合理性、正當性為成立前提,錯誤的、違法的行為無論在什么條件下也不會成為慣例。要講國際慣例的話,跨國公司應一律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對其實行屬地管轄,這才是國際通行的慣例。那種不尊重所在國的基本要求,企圖將自己的主張凌駕于所在國的法律之上的想法和行為,是與現實不相容的。我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在我國的任何跨國公司都應無條件地服從我國的法律,絕對沒有與我國法律相抗衡的特殊權利。

  外企員工的權益該如何維護?

  背景:戴爾公司中國總部員工鄭杰在加班時突然倒地,50多天后死亡。鄭杰家屬與戴爾公司在賠償問題上發生爭議,廈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今年1月26日作出結論:鄭杰之死不屬于工傷。有知情者在接受采訪時稱,在這次裁定中,廈門市相關部門被要求“妥善處理,不能讓戴爾生氣”。

  執法部門緣何向外企諂媚? 跨國公司沒把《勞動法》當回事,也沒拿員工生命當回事,更不把執法部門放在眼中。執法部門呢?被拒之門外卻稱對方“是配合的”,對企業違反勞動法行為視而不見。筆者不禁要問:勞動保障部門究竟是在嚴格依法行政還是在討外方歡心?

  “外企不生氣”怎成勞動仲裁標準? 無庸諱言,“外企不生氣”一旦成了勞動仲裁的標準,法律就會被褻瀆,社會公正也必然遭到破壞,廣大職工的權益也就難以保障。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人提出這樣的非法、非分要求?表面看是從當地經濟發展出發,但為了發展就可以置法律法規于不顧?就可以漠視職工生命?顯然,這不符合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親商”也要有限度 “親商”之“親”并不要求政府與企業親密無間,而是親密有間。“親商”應該建立在依法行政、規范操作、善待員工的基礎上;建立在提升高水平、高效率服務基礎上。筆者以為,帶有行政干預色彩的“不要讓外企生氣”,有違法行政、操作失范之嫌,且無從體現善待員工,也與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無關。

  政府缺位后果嚴重 然而問題的矛盾之處在于,維護社會公正、協調和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是政府的天然使命。如果政府的政策取向過分傾向于某一階層,就必然會損害到其他階層的利益。實際上,以漠視勞工權益為代價的親商政策已經造成了嚴重后果,其表現一個是工傷事故居高不下,據經濟學者仲大軍統計,我國平均每天因生產事故死亡的人數高達300多人,一年要死掉十幾萬人,傷殘幾百萬人。他因此認為,我國的勞動力資源正在遭受“掠奪性開發”。再一個表現就是勞動者收入長期偏低。在一些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工人的工資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內始終徘徊在600元左右,而且幾無任何勞動保障,甚至連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

  外企員工維權應有制度保障 企業員工想利用工會組織維護自身權益時,馬上就會面臨被借故解雇的結局,這是實情。這個問題不解決,讓外企巨頭們服軟不容易。應該看到,讓外資巨頭們同意組建工會并不是很簡單的事,現在正從一時的“吶喊”轉入長期的較量。當前的問題是,在輿論呼喚并支持外企員工公開站出來的同時,工會組織應該盡快建立一套可以長期支持員工的訴訟機制,包括對訴訟活動提供經費援助和法律援助,在員工遭到企業解雇后提供生活援助,使員工能有勇氣站出來,有信心、有策略、有保障地把訴訟進行到底,避免員工陷入孤軍作戰的尷尬境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我國局部發生流腦疫情
田亮被國家隊除名
2005年春運 票務論壇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北京在售樓盤分布詳圖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