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的中東民主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4日 09:05 人民網 | |||||||||
李學江 2月2日,美國總統布什向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了2005年度國情咨文,詳述了他在今年和整個第二任期內的主要任務。咨文雖以國內日程為主,但還是以較大篇幅闡述了其未來4年的外交政策與走向。
咨文對外政策部分的主題與其就職演說一以貫之———都是強調美國在世界推廣所謂民主自由的偉大使命。咨文說:從長遠看,只有清除培育激進主義和鼓吹謀殺的意識形態,才能實現和平……而惟一足以制止恐怖和暴政崛起的力量就是人類自由的力量;因此,美國將同盟友一道支持中東及其他地區的民主運動,其最終目標是結束在全世界的暴政。 與就職演說有所不同的是,就職演說只是宣言式的,大而化之,國情咨文則對此作了具體補充與說明,透露出以下幾個信息。 首先,可以看出,大中東地區是布什政府未來4年國家戰略和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布什說,巴勒斯坦土地上出現了改革和民主的曙光。賴斯即將出訪中東,同沙龍和阿巴斯討論如何結束暴力、推進民主。為此,布什要求國會批準3.5億美元的撥款,以幫助巴勒斯坦進行政治、經濟和安全方面的改革。他樂觀地說,建立巴以兩個和平共存的民主國家的目標已經在可望又可及的范圍之內。他強調,美國還要幫助從摩洛哥到巴林這一弧形地帶全面地促進民主自由與和平穩定。他特意以鼓勵的口氣敦促沙特阿拉伯和埃及在推進民主改革方面在中東起表率和帶頭作用。 其次,布什咨文中淡化了單邊主義色彩,有意突出了多邊合作的意愿。無論是談到伊拉克問題、大中東民主改造、防擴散還是反恐問題等,布什都表示要與盟友和有關國家政府“合作”,或“建立聯盟”,以共同應對挑戰。看來,如其就職演說所透露,布什確實認識到,“美國的力量并非是無限的”。賴斯3日開始的歐洲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彌合美歐分歧,尋求歐洲對美中東政策的支持與配合。 再次,與以前的國情咨文相對照,在談及敵對國家時,布什不再使用諸如“流氓國家”、“邪惡軸心”、“先發制人”之類的詞語。雖然其語氣仍顯堅定,但調子已較為溫和。如談到朝鮮時,他說,“我們將與亞洲國家政府緊密合作說服朝鮮拋棄其核野心”;在指責敘利亞允許恐怖分子在其領土上活動時,布什則說“我們希望敘利亞政府結束對恐怖的支持,并向自由打開大門”。這里的“說服”和“希望”便是較溫和的字眼。布什對伊朗的指責則較為強硬,明確警告伊朗“必須放棄”其核計劃,但布什也未再作出諸如“不排除外交手段外的其他選擇”之類以武力相威脅的暗示。 似乎是伊拉克大選的順利舉行讓布什對推廣民主自由更加自信。他說:我們這代人對在中東地區推進自由的承諾在伊拉克經受住了考驗并得到了兌現;自由在伊拉克的勝利將鼓舞從大馬士革到德黑蘭的改革者們,給這個地區帶來希望和進步。但布什好像忘記了兩件事:首先,正如《波士頓郵報》所指出的那樣,美國這次軍事占領下的大選是得不償失,美國付出的是2000億美元和1420多名美國士兵生命的高昂代價。其次,伊拉克完成的僅僅是“投票”一項,各政黨、教派和民族的權力紛爭還未真正開始;伊的經濟重建更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此外,伊各地反美武裝活動近來更是有增無減,遍及全境。正因此,布什在國情咨文中也不得不承認,美國還不能人為地確定撤離時間表,因為這會讓恐怖分子更加膽大妄為。由此看來,伊拉克離美國期望的中東地區“民主樣板”的夢想還遠得很,而美國還將繼續為此付出代價。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