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法承受先污染后治理 環保風暴將更猛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3日 07:08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人民網記者 劉毅 歲末年初,國家環保總局在行使一票否決權、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強力舉措,引起了海內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被稱為是一場“環評風暴”。 環評———強化防污的重要信號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后將嚴格規劃和新建項目環境管理。重點抓好規劃環評和重大項目環評,促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和經濟結構調整;對未按規定履行環評報批手續、未批先建的項目,一律責令停止建設,依法處罰;審批重大項目和環境敏感項目時,要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嚴格環評隊伍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環評市場化改革。 這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被認為是環境影響評價———這一預防污染的重要制度會繼續得到強化的信號。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孫佑海參與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的制定,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環境影響評價法》旨在從決策源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我國環境立法的重大進展”。 孫佑海強調說,相對于建設項目一個一個的“點”來說,政府規劃涉及的是“面”上的問題,對規劃的環評更應引起重視。歷史經驗證明,一旦規劃出現失誤,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能更廣泛、更長遠。目前,依法對規劃進行環評剛剛起步。 環評———絕不是“橡皮圖章” 1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叫停”30個超億元項目,有專家認為,這還只是“冰山一角”。作為預防污染的重要措施,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即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在全國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 環境影響評價,這一曾經讓環保界人士“歡欣鼓舞”的制度,為何會被某些人視為“橡皮圖章”?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認為,癥結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后買票”等違法現象。 而停建30個大型項目等“環評風暴”,正是國家環保總局在洞悉環評“病因”后開出的“藥方”。 “要讓某些人眼里的這個‘橡皮圖章’硬起來,必須增加違法成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李文華對記者說。不久前閉幕的中紀委全體會議要求,把企業違法排污作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以解決,增加違法排污“成本”。實際上,開展建設項目或者制定規劃時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可能比違法排污行為更嚴重。 李文華欣喜地看到,這場“環評風暴”重創了那些違反環境法律法規者,讓他們認識到: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項嚴肅的法律制度,絕不是想蓋就蓋、可有可無的“橡皮圖章”。 中國無法承受“先污染后治理” 國家環保總局掀起的“環評風暴”,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和如潮好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中國的資源環境形勢嚴峻,面臨難以承受之重,根本無法再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在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解振華憂心忡忡地說,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環境與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工業化過程中,造紙、電力、冶金等重污染行業,控制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難度加大;在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地表植被受到破壞;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和養殖業的發展將使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防治任務更為艱巨;在社會消費轉型中,電子電器廢物、機動車尾氣、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內裝飾不當等各類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孫佑海說,此次叫停蜂擁而上的電站項目,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維護正常經濟秩序的決心,消除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隱患。“環境影響評價應該成為信貸控制、土地嚴管之外,進行宏觀調控的又一道重要‘閘門’,甚至可以說是‘第一閘門’!”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2月03日 第二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