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年夜飯難解貧困生明日之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19:57 紅網 | |||||||||
教育部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高校通過組織留校學生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或師生聯歡等形式,使他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而且活動中學校有關領導也要親自參加(1月31日《新京報》)。與此同時,團中央也作出決定,表示將劃撥1000萬元專款幫助留校困難大學生過個好年。顯然,“幫助貧困大學生回家過年”這個由民間發起的主題已經推向了官方關注的層面。
貧困大學生需要回家過年是人之常情,需要吃頓年夜飯也是享受天倫之樂的一部分,然而解決貧困大學生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雙重匱乏,僅僅依靠資助幾張火車票、陪餐年夜飯就能解決問題嗎?我看未必,相反這種保姆式的幫助或資助,恰恰無法使貧困大學生的心靈得到救贖,而且會傷及他們的人格尊嚴甚至影響到他們的自立成長。 先別說在高校劃定誰能吃餃子誰不能吃餃子這條“貧困線”是不是科學?能不能公開化?就是對一個處在成年階段的大學生來說,也不應只躺在民間、政府的搖籃里滿足這一派溫情脈脈。在貧困大學生許多現實問題尚沒解決之前,大學生能不能回家過年,能不能吃上一頓餃子絕非首要問題。關心貧苦大學生的今天,首先應從關心他們的明天開始做起,也就是說,應該將高校的訪貧問苦放在貸款、就業制度的建立完善上,而不是大包大攬地在經濟上展開保姆式的應急幫扶。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不強,特別是部分貧困大學生的就業面窄、很難融入主流社會,才是影響他們學有所成卻無法參與更大范圍社會建設的癥結。如果不解決這一“就業難”的社會病,即便擺出更多的年夜飯,送出更多的火車票,也無法使貧困大學生開懷得起來。在勤工儉學還沒有達到“社會化”、“自助化”的今天,至少應該讓他們懂得,平等的生活所得和價值實現,應該依靠參與更多的社會建設來完成,而不是在領導、學校、老師、家人的“陪讀”中享受一種另類公平?從這個角度出發,貧困大學生為什么不在春節留校期間,去一些社區當回義工?為什么就不能去農村老家當回義教?為什么不能以志愿者身份為那些留在學校的農民工、清潔工包頓餃子?這樣的社會實踐,或許是任何一筆資助都買不來的財富,是一頓比什么都豐富的年夜飯。 臨近年關,來自政府、社會的溫暖固然重要,但能夠達到雪中送炭的目的,首先需要貧困大學生點燃自強的火種。這把初始的火種,應該是對自身的意志磨礪,自身的責任提高。在自己的心靈上首先構筑起一道能夠抵御任何寒冷的“防凍墻”。衷心希望今年貧困大學生的年夜飯不是在保姆式的圓桌上度過,更不希望貧困大學生在生活上實現了脫貧,而心理上依然長著一片無法自立的荒草。 (稿源:紅網) (作者:胡安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