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需要天人合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10:50 新京報 | |||||||||
關于人類是否需要“敬畏大自然”的問題,在“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人類理性與大自然的關系,其實在《西游記》中就已演義得十分精辟和清晰,二者恰如齊天大圣與如來佛的手掌的關系,你孫悟空雖然一個跟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但再翻也出不了如來佛的手掌。我們老祖宗其實是很有“理性” 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昌盛繁榮是世界公認的,但中國人很“知趣”,知道“天
將人類理性抬高到“無須敬畏大自然”的地步,以為只要科學技術足夠“發展”,人類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人定勝天”,這其實是西方科學主義文化傳統的“思想精髓”。人類“上天入地”似乎無所不能,但為什么人們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力感”卻越來越明顯了?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無須敬畏大自然”的科學主義“惹的禍”,這些“天災”其實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人禍”,是大自然對崇尚自己“理性”到了忘乎所以地步的人類的“發威”和懲罰,是極端科學主義演義到當今社會的必然結果和“極致”表現。 我完全同意何院士關于人類對大自然必須“有所作為”或“大有作為”的看法,但何院士提出“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顯然貫穿的核心思想是典型科學主義。我認為科學家是能夠也應該走出科學主義傳統的,更不應該與已經明白需要“敬畏大自然”,但并不否認科學價值的民眾去字斟句酌地爭執,以便維護所謂“科學的神圣”。 實際上,將“人類理性”放在“大自然”的基座上去認識,具有多層面和豐富的方法論意義。這里我想舉兩個學術圈的故事來說明這個意思。 60多年前,正當蘇聯計劃經濟模式蒸蒸日上之時,西方自由主義大師哈耶克等人其實就是從中國“天人合一”思想出發,認為“市場”是人類自然選擇和演進的大秩序,作為人類小理性的“計劃”是沒有辦法替代其發揮有效配置人們需求的信息和私人資源功能的,結果歷史事實確實吻合了他所說的“科學道理”。 再比如,二戰后無條件投降的日本為什么很快能“幾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除了美國的支持,另據一位叫野中郁次郎的日本學者解說,是因為日本人具有能夠將明晰的、理性的科學技術知識,與從老祖宗那里遺傳下來的、人類自然選擇而來的隱含知識相互融合轉化的本事,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有比西方人高明的“天人合一”能耐。 可見,對于國人來說,在崇尚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也萬不可“忘乎所以”,忘了老祖宗“天人合一”古訓,以免在對大自然“大有作為”的過程中干出一些“傷天害理”的蠢事來。但愿將來不管科學技術先進到什么程度,我們至少還能夠像泰國南素林島上的摩根人那樣,遇到海水疾退也能遵循“古訓”,本能地知道往山上逃命。 □李寶元(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