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不是經濟包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14:26 南方日報 | ||||||||
作者:屈家樹 自然保護區作為自然資源保存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功能結構最穩定、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具體、最直接的場所,有著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廣東全省已建各類型自然保護區215個,亟需加強和規范管理。
一、界定產權主體,確保權屬穩定 林地是自然保護區內自然資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林權證是森林、林木、林地和依托森林資源存在的野生動植物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惟一法律憑證。目前,要結合全省林權證換發工作,界定產權主體,確認自然保護區林地、林木所有權或使用權,頒發林權證,確保權屬穩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依法具有一定的執法權,應當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預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挖濫采野生植物、亂開濫建水電站和建筑物等行為。 二、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捐資為輔,自營收入為補充的投資新機制 自然保護區以提供公共品為主,其性質屬公益事業,需要財政來保證它的正常運行。因此,各級政府應當承擔起自然保護區建設的職責,切實依法將自然保護區建設投資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日常管理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經常項目預算。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捐資為輔,自營收入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區投資新機制。同時,督促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政府落實配套資金,允許地方以提供建設土地、修筑公路、架設電網和通信等方式作為配套,解決出行、用電、通信難等問題,提高自然保護區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地區脫貧致富的能力。 三、規范生態旅游管理 一是落實對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的扶持政策。現有的政策法規都是允許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的,而且還提出了不少優惠扶持政策。下一步主要是地方財政、稅務等部門貫徹落實,同時調整生態旅游收費標準和資金使用辦法等。二是構建生態旅游發展的利益驅動機制。直接參與生態旅游活動的主要有游客、居民、管理部門、企業等利益主體,了解每個利益主體的目的并合理劃分其權限和職責,協調和保障各方的利益,是生態旅游獲得效益的關鍵。三是加強生態旅游的規劃管理。在管理方面,應針對生態旅游的立項、施工和運營等不同階段加強管理審批和生態管理。在規劃方面,開發生態旅游之前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同時生態旅游規劃應該服從于保護區的總體規劃。 四、原有的封閉式管理模式亟需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與法規、管理模式主要把自然保護區作為“孤島”予以嚴格保護,很少考慮到地區經濟的發展問題,甚至把發揮自然保護區經濟功能等同于破壞資源。因此,必須樹立“自然保護區既不能成為經濟開發區,也不能成為經濟包袱區”的理念,改革原有的封閉式管理模式,使自然保護區在加強和完善資源保護的前提下,成為具有保護、科研、教育、多種經營和生態旅游等多功能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護并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