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文化經濟不等于知識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14:16 南方日報

  作者: 鄧碧泉

  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知識經濟”的新概念。近幾年來,我國的浙江、廣東在文化大省建設中相繼提出了“文化經濟”,并首次把“文化經濟”作為建設文化大省的實踐課題。這一命題是進一步詮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當今世界科技、經濟、文化發展趨勢中分析出來的,是從文化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中提煉出來的,是從科學發展
觀和建設文化大省戰略思想中引申出來的,在理論上體現出與時俱進的創新,在實踐中具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意義。

  兩種經濟模式的相同點

  知識經濟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智能型經濟,是一種區別于過去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的新型經濟。文化經濟指的是文化資源與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文化與經濟互相滲透、互相交融、互為條件、優化發展的經濟模式。文化經濟和知識經濟作為新型的經濟運行模式,它們有諸多共同特點。

  一是體現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傳統經濟的指導思想是單一地、盡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更大利潤。文化經濟和知識經濟則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的同時,使經濟社會的運行建立在文化、知識、智慧、價值觀念、精神動力、人文環境以及高新科技和文化發展所形成的巨大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之上,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是資產投入的無形化。傳統工業經濟需要大量資金、設備和自然資源,有形資產起決定性作用。而文化經濟和知識經濟則主要依靠知識、智力、信息等,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當然它們也需要資金投入,對于高技術產業甚至需要風險資金投入,但是如果沒有信息、知識、智力作為支撐,它們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基礎,也就形成不了高新技術產業。

  三是蘊含著新的價值取向。農業經濟的價值體現在對勞動力和土地的占有上;工業經濟的價值體現在對資源和金錢的占有上;而文化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價值則體現在對智力和知識的占有、配置和合理使用上。文化和知識成為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能夠促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真正實現,這也說明了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形態。

  四是以創新作為靈魂。文化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發展觀念創新是文化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最主要生產要素,而這種以知識和文化為競爭力的經濟時代,又必然促進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形成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兩種經濟模式的差異

  第一,強調的側重點不同。知識經濟和文化經濟都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但知識經濟的核心是技術,高新技術是先決條件,一切依靠技術,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創新高新技術來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它需要的是高知識、高技術的人才,并依靠這些人才運用知識和技能,直接參與相應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而文化經濟的側重點在于人,在于包括各個文化層次的人所創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優勢。它能夠使文化素養各異的人們所形成的文化觀念能動地作用于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消費等各個環節,使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無不融匯著文化的精華。

  同時,以文化資源優勢為依托的文化經濟必然要求努力開發具有本民族或地方文化特色的產品,使其更具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個性文化特色,通過提高產品的文化含量來提升產品的高附加值,從而使文化在挖掘與承傳、轉型與發展、差異與交流、整合與創新、生產與需求等更廣泛的領域與經濟的運行緊密結合起來。

  第二,發展條件不同。知識經濟是在充分知識化的社會中發展的經濟,因而知識經濟必須在高新技術非常發達的國家才能出現和發展。而文化經濟雖然也要求高度發達的高新技術,但又不完全依賴高新技術,它強調的是以文化為發展經濟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資源優勢。它要求發展經濟必須吸納更多的文化因素,發展文化必須利用經濟手段。

  發展文化經濟,就是為了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文化資源,實現文化經濟一體化,以文化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的飛躍發展。事實上,自20世紀末以來,以高新技術為依托的知識經濟使國際范圍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如果僅僅從這個領域追趕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發展水平將會更加懸殊。但是像我們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卻具有一些發達國家所不具有的文化資源優勢,悠久的文化歷史,雄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遺產。這為發展文化經濟提供了先決的優勢條件,也是參與未來的國際競爭,縮短與發達國家發展差距的一條主要出路。因此,文化經濟既可以在發達國家發展,也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發展,甚至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也可以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使人文資源和文化優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涉及的范圍不同。知識經濟由于重點在于技術,強調更多的是科學精神,所以往往會囿于自然科學。而文化經濟既重視自然科學也重視社會科學,既重視科技創新又重視思維創新,有效地把弘揚科學精神和倡導人文精神有機統一起來,能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的能動作用。

  文化經濟的競爭力,根源在于文化力,主要表現為文化的生產、消費、傳播、創新對經濟、社會、政治發展的推動、導向、凝聚和鼓舞。因而文化經濟更重視理論思維創新,強調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通過理論創新,不斷總結新經驗,指導新實踐;通過制度創新,不斷完善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通過文化創新,創造出更加燦爛的中國先進文化,培育“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現代公民和既體現民族精神又能反映時代特征的人文精神,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從而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從兩種經濟類型的不同點可以看出,文化經濟較之知識經濟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適應面也更加寬闊,尤其是切合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而經濟技術又不十分發達的地區實際。它既承認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也能發揮缺少技術但有思想、有文化、德藝雙馨人才的作用。在未來的社會里,一方面經濟社會在高新技術的推動下飛速發展,一方面經濟的增長將越來越依靠文化經濟的發展,它們互相滲透、互相交融,將共同構成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因此,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發展文化經濟的重大戰略意義,把握機遇,加快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知識經濟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雙響炮
經典四格漫畫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