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中國社會轉型新時代正在開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13:48 南方都市報 | |||||||||
由2004年到2005年,中國農民連年遇上了好運氣。2005年伊始,中央又發布了針對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這個文件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2005年黨在農村工作中的總要求,勾畫了中央政府支持農業、發展農村、造福農民的工作部署。這個文件將成為廣大農民在新的一年里積極投入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的強大動力。
新的一號文件實際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的全新經濟發展思路,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的科學發展觀。文件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政府將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政府還將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把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切實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從此將結束把農業作為政府收入來源、由農業向工業提供資本積累的舊的發展道路,而將農業和農村領域作為政府支持的對象,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鄉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文件在總結國內外農業成長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有利于政策落實的規范性意見,對各有關部門提出了具體要求,體現了動員全國力量支援農業的決心和魄力。這在中國農業政策史上是空前的。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極大鼓舞億萬農民煥發生產積極性,推動我國農業真正躍上新的臺階。 新的一號文件將對我國農村社會進步和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發生深遠影響。在社會經濟結構轉型時期,農村問題始終是制約全局的關鍵問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如果建立在從農業獲取全社會資本積累的基礎上,特別是國家財政對農業有極大的依賴性,使農民成為經濟成長的負擔者,那么這個國家將滋生嚴重的社會矛盾,并終將危及社會安定,破壞國家政治發展的可持續性。由農業向社會的凈貢獻轉向社會向農業提供凈支持,對轉型時期的社會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新的一號文件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一系列變化的背景下出臺的,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有能力邁過社會重大轉型這個門檻,預示著中國進入了一個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新時期。 新的一號文件能夠出臺,充分反映了新一屆中央政府全新的施政方針和治國理念。近幾年來,中央政府把國家安全、社會和諧、人民富裕作為主要施政目標,把對社會弱勢階層的扶助作為實現施政目標的重要政策內容,重大政策連連出臺,給中國政治發展帶來了新氣象、新活力。這證明,在外部條件已經具備的情形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行動魄力是一個國家完成重大歷史轉變的關鍵所在。我們有理由期待新一屆政府能夠心想事成,把新的治國理念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把中國農村社會引向繁榮富裕。 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這個歷史轉變,是中國億萬農民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以后才能夠出現的。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中國農村不僅向工業建設和城市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勞動積累和資本積累,還提供了大量用于城市擴張的土地。在一些關鍵時期,中國農民忍辱負重,含辛茹苦,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脊梁支撐著前行中的民族軀體。我們犯的任何政治錯誤所帶來的社會痛苦,農民都首當其沖。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中國農民自己的創造,方使我們積累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由此為結束農業哺育工業創造了條件。我們必須感謝中國農民,必須給他們以回報,必須引領他們與中國城市居民一起邁入中國發展的主流。 正像新的一號文件所指出的那樣,中國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并沒有改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并沒有建立,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并沒有消除,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后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觀,農村改革和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保持農村發展好勢頭的任務非常艱巨。今后,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規模轉移、農村土地制度的調整,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的推進,將是我們面臨的工作難點;農村社會對國家政策的有效承接能力也始終是我們需要破解的難題。為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以更堅定的決心和更強大的行動魄力搞好農村改革,把改革事業一步一步推向深入,為最終完成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使命創造奇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