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運動員的價值如何開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09:38 人民網-人民日報

  連日來,中國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對跳水運動員田亮的處罰決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廣泛議論。從本質上說,“田亮事件”是運動員在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與管理部門的規章制度或者說是現行的管理體制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結局。

  “開發”不能照搬外國模式

  應當承認,運動員開發個人價值的意愿有其正當合理性。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承認并尊重個人價值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商業對體育的滲透,運動員的商業價值、競技體育的商業價值都在日益凸現,這也是有益于體育事業發展的積極趨勢。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個人價值最大化”到底該怎樣理解?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刻苦訓練為國家贏得更多的榮譽,還是見好就收及早找退路?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帶來不同的選擇。就算從經濟的角度看,所謂“個人價值最大化”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欲望沒有止境,擁有多少才會滿足呢?

  今天的奧運冠軍們已經足夠幸運。他們在世界最高競技舞臺上升國旗、奏國歌、揚國威的同時,也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豐厚回報。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對運動健兒大多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十分有限。1984年中國第一批奧運會金牌選手的獎金只有6000元人民幣。短短20年間,獎金數額節節攀升。雅典奧運會后,國家獎勵每位金牌選手20萬元人民幣,而各省區市的獎勵更是超過了這個數字而且很多省市還獎勵了價格不菲的商品房。此外,大量來自民間的重獎更是難以計數,保守估算每位金牌選手獲得的獎勵至少在200萬元人民幣左右,田亮、劉翔這些人氣旺的選手得到的更多。這與他們前輩的境遇真是天壤之別。從全社會范圍看,奧運冠軍們也絕對屬于“先富起來的”那部分。

  的確,與世界體壇的巨星們相比,中國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依然微不足道。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4年全球體育明星收入排行榜的前10位選手中,年收入最少的也超過2000萬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富翁”們均來自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極高的高爾夫、賽車、足球、拳擊、網球、棒球、橄欖球等項目,而這些項目恰恰并非中國選手所擅長,國內如姚明這樣極具商業開發價值的選手十分有限。歐美國家體育產業發展已有上百年歷史,有非常成熟的體育市場和規范的運作方式以及完備的法律保障。但由于運動員的培養方式以及市場條件的不同,其商業運作手段不可能被中國簡單照搬。離開這些現實一味去追問“田亮為什么不能接軌貝克漢姆”,無疑是忘了根本。

  眾所周知,從少體校到省市體工隊再到國家隊,中國運動員的培養都是國家全額投入,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多想想這些,當運動員的自我開發與現行的管理制度發生沖撞的時候,就能多一分心平氣和,少一分抱怨沖動,就不會陷入極度自我的泥沼難以自拔。

  “開發”尚有種種現實制約

  從另一角度看,既然運動員是國家的財富,他們的各種價值包括商業價值就更應該被充分挖掘,否則也是一種“國有資產”的流失。開發運動員的商業價值既有利于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也有利于增強競技體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減輕國家負擔。

  對此,管理部門有了一定的認識也做了一些嘗試,但由于現實的種種制約,效果還不盡如人意。體育總局的絕大部分管理中心都成立了市場開發部門或者開發經營公司,負責本項目的市場開發和推廣,負責接洽運動員的商業談判。雅典奧運會后,包括田亮、郭晶晶、劉翔、杜麗、李婷、孫甜甜、張怡寧、女排在內的諸多奧運冠軍均不同程度地在各種商業活動或商業廣告中亮相,絕大部分合約都由各管理中心負責簽訂。

  但不能否認的是,管理部門的開發依然停留在表層,限制性的規矩多,開拓性的章法少。一方面由于開發人員水平的局限,更重要的原因是各管理中心的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奪取金牌上,他們不可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去研究市場。只要金牌壓力有增無減,商業開發只能可有可無。

  那么是否可以動員社會力量比如專業的體育經紀人、體育中介來發揮作用呢?劉翔的教練孫海平就明確表示,“劉翔一切商業活動都交給田管中心來負責”。因為他擔心中介會為了爭取最大商業利益而不惜犧牲劉翔寶貴的訓練時間為代價,這種顧慮頗有代表性。另一方面運動員“產權的國有屬性”決定了他們高額的開發成本,使中介可以獲得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這無形中也打擊了體育經紀人、體育中介的積極性。

  還有一個現象也值得思考。伍茲、貝克漢姆這些體壇巨星們每年參與的商業活動可謂多如牛毛,但他們大都進退自如,在賽場和商場之間從容不迫地轉換角色。而中國選手卻常常顧此失彼,因為參與商業活動而影響了競技狀態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也說明目前中國運動員職業素養和自律意識的欠缺,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這無疑使得本來就顧慮重重的管理部門對于商業開發更加謹小慎微。

  “田亮事件”是中國體育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出現的新問題,雖然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反映出的動向不容忽視和回避。

  盡管諸多問題還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根本解決,盡管轉型中的陣痛難以避免,盡管備戰2008奧運會重任在肩,但是體育主管部門依然應當拿出積極的態度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不斷累積些微的進步。畢竟,中國體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民日報 許立群)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運動員新聞 全部田亮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雙響炮
經典四格漫畫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