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部崛起不再只是口號 中國經濟需要挺直腰桿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10:01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1月31日電 (記者 戴勁松 李云路 蔡敏)

  繼“沿海開放”、“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之后,中國現在又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了中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決心。

  在月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首次被列為200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會議提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專家評論說,這預示著中國的區域戰略開始由非均衡增長轉向互動協調發展。中國區域經濟“多輪驅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形。

  事實上,在去年春天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此后的一年里,“中部崛起”成為中部地區各省擘劃經濟藍圖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

  據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在研究支持中部地區崛起的財政和稅收政策,顯示2005年“中部崛起”戰略將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6省在內的中國中部地區,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10.7%;人口3.61億,占全國28.1%;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23%。中部地區處于中國內陸腹地,起著承東啟西、接南進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作用,是著名的“糧倉”或“魚米之鄉”。

  然而,近年來中部地區卻出現了經濟放緩的趨勢,特別是在東部沿海開放、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的背景下,位于中國版圖中心的這一地區正面臨“凹陷之憂”。中部地區的官員們也不諱言自己的失落。

  科技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顯示:中部地區的人均GDP,在1980年時相當于全國平均數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時只有75%;在GDP總量上,中部與東部之間的差額在20多年間增加了6倍。

  令人關注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部地區GDP與全國GDP的相關系數正逐漸增大。區域經濟專家、武漢理工大學教授胡樹華指出,這說明中部的經濟發展與全國的關系隨著時間推移日漸緊密,中部經濟發展的速度將直接影響到全國經濟的發展。”

  胡樹華認為,中國提出“中部崛起”戰略是有遠見之舉。“一個人只有腰板挺直了,才能立得正、看得遠、走得穩。中部就是中國的‘腰’,對于全國的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至關重要。”

  中部六省的區位優勢明顯、綜合資源優勢突出,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和能源基地,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水資源和旅游資源。作為中國現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中部地區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也比較雄厚。專家認為,中部如果能夠崛起,就能為中國東西互動、南北合作提供堅實的支撐點,實現全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令人興奮的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中部省份顯露出崛起的姿態。安徽省2004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72家、合同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均創新高,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躍居全國第15位,比上年提高了3位。江西省去年固定資產投入和引進資金增幅均列全國前三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中部各省就如何實現崛起展開積極籌劃。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說,有競爭力的產業將是中部崛起的基石。湖北將做大做強包括鋼鐵汽車、光電子在內的優勢產業。

  安徽省則期望“打造制造業基地,加快融入‘長三角’,在中部崛起進程中率先突破”。新上任的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表示,除了采取措施調整農業結構外,工業化將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引擎”。

  如何在促進中部崛起的具體政策上有所突破,中部各省如何形成既“競賽”又“協作”的長效機制,已成為實現“中部崛起”刻不容緩的重大議題。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中部崛起”將不再只是一個口號。著名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終身高級顧問鄒恒甫說:“中部將是中國經濟未來最重要的增長極,它的崛起不僅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國家戰略,更是中國能否真正實現復興的關鍵所在。”(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部崛起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雙響炮
經典四格漫畫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