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新時代》2005 > 正文
 

世界銀行報告:2005年全球經濟放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0日 16:51 中國新時代

    翻譯/李源

  .接下來的兩年將是全球經濟長期增長的開始,這個增長期將持續到2015年。在此期間,發展中國家將有可能實現“千年發展計劃”

  .中國(8.8%)、俄羅斯(8.0%)、印度(6.0%)在2004年的強勁增長超出預料,達到30年來
最高水平。2005年可能出現發展中國家經濟復蘇首次領先于高收入國家的情況

  .油價的持續走高將使2005的GDP下降大約0.5%。貧困國家受到的打擊更大,因為能源進口在它們的進口總量中占據了相對高的份額。這樣的經濟局勢將使得貿易震動變動更加敏感

  .如果不能通過軟著陸來減緩中國過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將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世界銀行預測,軟著陸將使中國的發展速度從目前的8.8%下降到2006年的7.1%

  全球增長在2004年迅速加快,GDP預計達到4個百分點。

  發展中地區的增長速度超過了1980和19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中國的經濟爆發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在歐洲高收入國家,經濟復蘇的速度明顯緩慢。中國的貿易擴張和美國國內需求的持續增高,在世界貿易增長中占據了10.2%的份額。

  經濟增長預計將在2005、2006年減緩,其增長速度預計為每年3.2%。以下幾個原因可能導致這些增長速度的改變:

  第一,美國的投資周期已經到達頂峰,加之其速度也在減慢。

  第二,全球求大于供導致石油和日用品的價格上漲并影響了收入水平,很多國家內需已經下降。

  第三,高增長率影響了投資增長,銀行在貨幣政策上變得更加中立。

  第四,巨大的貿易順差在近幾年對美國經濟的幫助將在2004年下降,盡管赤字還很高;為了控制赤字增長,歐洲很多國家的預算政策預計將更加謹慎。

  最后,中國在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方面的努力奏效,不過它的增長勢頭將仍然很強勁。

  外部環境,特別是貿易擴張速度的減慢,將使大多數中低收入國家的增長速度下降,不過它們的增長趨勢將不會改變。接下來的兩年將是全球經濟長期增長的開始,這個增長期將持續到2015年。在此期間,發展中國家將有可能實現“千年發展計劃”。

  整體經濟基礎的提升增加了結構的適應性,樂觀的投資氣候、貿易壁壘的進一步消除,將支持發展中國家在2006年到2015年之間達到快速的持續的增長,平均速度將為3.5%,是1990年代的兩倍。這將使近半數發展中國家在2015年走出極端貧困國家的行列,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將不在此列。

  全球經濟:從復蘇到擴張

  世界經濟在2004年快速增長,漲幅接近4%。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甚至超過4%,領先于歐洲。

  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8.8%)、俄羅斯(8.0%)、印度(6.0%)的強勁增長超出了預料,今年發展中國家的平均發展速度為6.1%,達到30年來最高水平。

  這個數字預示著發展中國家在2005年的發展將依然強勁,可能出現發展中國家經濟復蘇首次領先于高收入國家的情況。在美國,經濟復蘇主要體現在投資和家用電器的消費,歐洲和日本主要是依靠出口,以及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外部需求。在發展中國家,每個地區都表現出穩定的發展勢頭,快速增長的貿易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平均發展速度也達到了5%。

  中國的改革和加入WTO是它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2004年它的進口需求增加了40%,大大幫助了它周邊的東亞國家的經濟發展。

  俄羅斯以及中東和北非的原油生產國從石油貿易中受益匪淺。市場份額的增加,以及歐洲和中亞的歐盟成員的加入,給歐洲帶來了實質性的對內投資熱潮。此外,拉丁美洲也表現出經濟復蘇的強勁勢頭。還有就是,撒哈拉以南中部非洲國家的經濟復蘇最不明顯。

  2005、2006年,隨著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的放慢,全球經濟增長將明顯減緩。

  在美國,產出缺口(潛在產出與實際產出之差——譯者注)的縮小、生產力增長的減緩、人工成本增高、以及來自因日用品漲價而引發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似乎成為政府緊縮銀根的決定的結果。

  另外,投資周期的成熟,財政刺激的減少,高油價的沖擊也將減緩增長速度。

  相比較而言,盡管財政緊縮,世界需求的增長率也將下降,但是由于經濟升溫開始得比較晚,而事實上投資只是剛剛開始復蘇,歐洲的增長將在2005年和2006年表現得更加出色。

  總體預計已經表明,油價的持續走高將使2005的GDP下降大約0.5%。

  經合組織經濟的發展速度以及中國的軟著陸將使發展速度放慢,但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將不會停下增長的步伐。

  在東亞,阻止資金流入中國某些經濟領域的措施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中國原材料進口的增長,例如鋼鐵、銅、以及礦石在最近幾個月已經明顯下降。不過有數據表明消費需求仍然在迅速增長,根據中國的GDP官方數據,在2004年第三季度,消費需求增長了9.1%。基線預測顯示中國將實現軟著陸(2006年增長速度減緩至7.1%),這將使得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減緩。

  在南亞,盡管中國和經合組織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將減緩,但是其他國家則有望在2005年繼續增加。結構改革、市場開放以及由于受到去年農作物災害影響而增強的內需都會促使經濟增長。不過由于2006年農作物和相關經濟收入呈上揚勢頭,這一地區的GDP增長會稍有放慢。

  歐洲和中亞的產量預計依舊很強,高價原油將刺激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和它的貿易伙伴的出口。

  歐盟成員的增加,也將使中歐和東歐國家從快速增長的投資中受益。

  但是,政策制定者需要為下個經濟低迷期做好準備,他們可以通過財政紀律減少政府的顧慮,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財政赤字。

  中東和北非地區預計將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不過水平將低于2003年所預計的結果。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增長不會減弱,但是阿根廷的增長速度會明顯放慢,因為2002年的貶值帶來的競爭優勢已經消退。巴西的增長速度將保持在3.7%—3.9%之間。

  由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是高負債地區,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將很大程度的依賴于它們的政策制定者如何處理正在攀升的利率和債務問題。

  撒哈拉以南中部非洲也將從它的主要貿易伙伴——歐洲的經濟復蘇中受惠,但是很多非洲的原油進口國的發展仍舊受到高油價的制約。

  盡管經濟增長和債務免除對他們的發展將有所幫助,但是基本原則的改進和公共支出的效率都要求這些國家加快消除貧困的步伐。

  油價仍將影響全球經濟

  在世界經濟復蘇時期,供需強烈的不平衡使得日用品價格快速反彈。用美元來計算,金屬和礦物的價格上漲到了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上漲率為60%)。其中上漲了40%的油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最大。

  不過用本國貨幣來計算的話,在一些國家,這些方面的價格上漲造成的影響就不是那么嚴重,因為在這些國家美元相對于當地匯率貶值了15%。

  石油漲價的主要受益者為中東、北非、歐洲、中亞、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相反,發展中國國家的貧油國的經濟遭到了石油漲價的重創。特別是很多工業化的低收入國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成為純粹的日用品進口國。對于這些國家來說,貿易給收入帶來的影響為GDP的5.6個百分點。對于最貧油的國家,高油價已經明顯加劇了當地的貧困。

  總之,很多國家仍然很容易受到油價升高的打擊。即便是在油價上漲之前,石油進口也占到了這些國家GDP的5%。

  2004年,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布蘭特原油和迪拜原油的價格預計至少為39美元,按照這個水平,至少有7個國家的石油進口額將超過GDP的10%;這些國家不得不削減其他方面的開支來應付這些額外的負擔。事實上,對于那些最貧困的國家,2004年增加的負擔已經抵消了世界銀行發展計劃75%的撥款資助和12%的雙邊援助。

  雖然油價上漲并非影響世界經濟最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在一定范圍內,特別是對目前敏感的油價市場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導致一些地區生產的中斷。

  另外,油價還沒有漲到歷史最高點,1980年油價的平均價格曾超過70美元,2003年12月也曾漲過100美元。從這點來看,油價繼續升高不是不可能的。

  油價是否會繼續升高,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將受到最嚴峻的考驗。

  油價預計將從2004年每桶39美元(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布蘭特原油和迪拜原油的平均價格)下跌至2006年的32美元。但是考慮到地理政治條件,油價也存在繼續升高或維持現有水平的可能。

  模擬顯示,石油供應可能產生平均每天短缺100萬桶的現象,這將使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從整體經濟來看,這樣的漲幅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減緩世界經濟發展大約5%。

  但是,貧困國家受到的打擊更大,因為能源進口在他們的進口總量中占據了相對高的份額。這樣的經濟局勢將使得貿易震動更加敏感,因為這些國家吸引外資的能力非常有限,也就無法減輕他們在貿易逆差中受到的打擊。高收入國家則能通過增加外債來抵消高油價的打擊,低收入國家則只能承受貿易動蕩帶來的最壞結果。

  因此,它們將通過貨幣貶值,消費降低以及調整工業投資,來降低石油進口的比例。

  世界貿易增長放緩

  世界貿易在2004年平均上漲了10.2%,主要表現為工業制品和投資活動的快速增加。

  2004年貿易量的擴張讓人想起了2000年的預測,2003年下半年工業制品的開始迅速復蘇,并一直延續到2004年全年。

  中國的商品貿易量的增長在全世界增長中超過20%,由于加入WTO、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增加,中國的進口量增加了32%。原料和投資貨物的增長尤為突出。

  如上所述,原材料的需求在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擴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石油、鋼鐵以及礦物貿易,對中國的制造業和建設的快速增長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快速增長的全球投資支出對于刺激一些國家,例如德國、日本的出口需求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發展中國家已經增加了它們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從2000年的19%上升到了現在的23%。

  主要的增長要歸功于中國,自2000年以來,在全球出口份額中,中國占有率已經翻了一番,從2.9%上漲到了2004的5.8%。

  其他中低收入國家的出口率的增長要緩慢的多,不過中亞、南亞和歐洲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市場份額上的增長還是相當理想的。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受到近兩年貨幣貶值的影響,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量增長顯著,同時全球對金屬和礦物需求的增加也大大刺激了智利的出口。

  在2005年和2006年,全球經濟活動的減速將使貿易擴張的速度放慢。

  貨物和非實物服務的貿易預計將在2005年擴大8.5%,而2004年估計達到了10%。

  中國貿易活動的速度將大大影響世界貿易減速的成敗,主要影響將來自中國的進出口增長的速度。

  2004年所表現出來的世界貿易的不平衡,將在2005年到2006年繼續起到重要作用。

  盡管世界進口量急劇增加,美國經常賬戶的赤字在2004年達到了GDP的5.7%,美國的消費和投資量大大超過了國內生產。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貿易逆差的增加已成為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增長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則造成了美元自2002年2月以來的15%的貶值。除非通過例如財政緊縮等政策增加國內存款,美國高外債需求仍將延續,而且目前美國的外債正在持續增加,這些都將造成美元下滑。

  很多在中低收入國家之上的國家已經通過擴大了它們在世界制造市場上的份額而大大改善了它的生活水平、工資和收入。但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有可能阻止中低收入國家的進步,讓它們不能通過相同的手段得到發展。

  同時,如果消除貿易壁壘的步伐倒退或者停滯不前,特別是關乎農業補貼方面,將會對世界上那些最貧困的國家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擺脫對美元的過分依賴

  在過去的幾年里,良好的國際環境、穩定的增長,、快速的貿易擴張和國內改革(包括降低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已經讓發展中國家大大改善了它們的財政狀況。自1999年以來,債務在他們的國民總收入(GNI)中平均下降了7個百分點(從44%下降到37%)。

  這些進步,加之利率和高增長已經大大降低了大多數國家的債務負擔。雖然大多數負債國家的情況依然嚴峻,但是他們已經在減輕債務上取得了空前的成績。由于堅持實施債務減輕計劃,這些國家的債務在它們的GDP比率中已經從1994年的161%下降到現在的86%。

  大多數國家已經成功改進了它們的經濟結構,因此即便是高油價等因素減緩了發展的速度,他們目前的經常賬戶還不會使籌措資金成為問題。

  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資本的主要來源。

  自從2000年以來,那些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了80%。其中,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泰國和土耳其的儲備占據了所有發展中國家儲備的45%。

  事實上,隨著私人投資的退潮,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已成為美元經常賬戶赤字的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2001年3月至2003年1月間,它們吸納了由外國官方控制的美國國債中整體增長部分中的51%。這些國家的儲備增加了,但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可能會為與美元日益緊密的聯系而付出代價。

  在這些國家的財政儲備中,美國國債的份額已經增加到了20%,其中墨西哥的美國國債占到財政儲備70%,中國也達到了58%。

  是否它們應該重新調整儲備政策?放慢美元儲備的速度?特別是在美元下滑,以及為了吸引私人投資而要升高利率的情況下。

  過去幾年內,沒有多少國家在這種經濟條件下獲益,而它們經常賬戶的高赤字足以威脅到它們的穩定,特別是考慮到貿易增長和國際經濟活動的減緩等因素。

  已經有5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經常賬戶赤字在GDP中的比率超過了5%。

  總之,利率的上漲、貿易的退潮以及出口需求的減弱,將使這些國家減少進口和降低國內消費以求得外部穩定。

  如果貿易增長比目前預測的還要慢,或者油價繼續升高使貿易惡化更加嚴重,那么調整的需求就更加緊迫。

  美國應該加快減少雙赤字的步伐。如上所述,在過去幾年內,美國經常賬戶赤字中個人投資已經減退,取而代之的是外國中央銀行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特別是那些發展中國家。

  這些國家的日漸豐厚的儲備幫助他們改善了外部財政狀況,但是它們所持的美元份額相當高,在它們的資產中所占比例并不平衡。

  美元下滑,利率增高可能會使他們的胃口縮小。模擬顯示,長期利率提高200個基本點,在中短期中能使世界GDP每年降低0.5%,由于高利率將抬高債務負擔,所以這一變化將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大。長遠看來,如果美國的雙赤字不能解決的話,以上問題將更加嚴重。高美元利率可能會保全投資者的利益,但是對于那些有美元債務的國家來說將是巨大的打擊。

  貨幣的大量涌出有可能造成它們的貨幣貶值(最高將達到9個百分點),這只會增加它們的債務負擔,而且使本國貨幣承受更大的貶值壓力。

  美國目前的經常賬戶和政府赤字,以及美元下滑,可能導致長期利率比預期增加得更多。如果利率增加,就會在短期或中期內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增加財務成本,加劇負債國的負擔。一些國家,特別是那些金融貨幣與美元直接掛鉤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爆發更加劇烈的金融市場的動蕩。從中長期來看,美國預算赤字失控的話,可能加劇有美元債務國家的財務負擔。

  更有甚者,更高的利率將會打壓投資水平,造成有潛力的輸出利率增長減緩。這些都將增加貿易保護主義復蘇的風險,其后果是,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的步伐將會減慢。

  為了維持世界經濟的穩定,結合所有的可能性,減少進口、消費和投資勢在必行,這些將直接導致經濟增長的減緩。

  在發展中國家,應該采取此行動降低對美國的借款和投資人對長期債務的憂慮。在歐洲和其他經合組織國家,更應該采取行動,降低政府赤字,創造財政空間。

  對于發展中國家,通過允許美元進一步貶值使某些貨幣逐步對美元升值,這樣會有幫助。但是在美國沒有緊縮銀根的前提下,這樣的結果不會造成明顯的影響。

  盡管這些措施無疑會意味著困難并需要現實的政治代價,但如果在缺乏基礎堅實的國內外資金來源的情況下,進入一個高利率時期,那么對人們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政治上的影響將是更為戲劇性的。

  對于那些最貧困的國家,應該加強用發行長期債券來收回短期債券的方法減輕債務負擔。

  最后,如果不能通過軟著陸來減緩中國過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將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世界銀行預測,軟著陸將使中國的發展速度從目前的8.8%下降到2006年的7.1%。迄今為止,中國在很多方面的進口需求已經放慢了腳步,尤其是金屬和礦石,同時,信貸限制已經大幅度減少。個人消費增長沒有減緩信號,而將快速增長。成本增長暫時還沒有體現到工資中,但是并非沒有可能。投資水平依然很高,不過有望迅速降低,尤其是壞賬會讓銀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2005年,任何不可預計的上升或者下降都有可能發生。(編譯自世界銀行報告《2005年全球經濟展望》,本刊有刪改)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世界經濟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年春運
中國女將征戰百年澳網
關注2005考研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第12屆中歌榜揭曉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慈禧曾孫口述實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